第三十六章 朝堂风波(1 / 2)

加入书签

大宋绍兴七年二月初,赵构终究是带着胜利之师晃晃悠悠地回到了临安。

赵旉率领留守临安的一众文武大臣,出城十里后摆开阵势,迎接赵构大军。

“报!”一名骑兵从远处飞驰而来,那声音充满着欣喜,刚到赵旉近前,骑士便翻身下马,半跪抱拳道:“启禀太子殿下,陛下大军离此地仅有五里,不消片刻便能到达!”

赵旉挥手让骑士退下,随后转过身来,对身后众人道:“父皇如今凯旋而归,众位皆是大宋弘股之臣,再随孤往出迎上一迎如何?”

秦桧出班奏道:“陛下回返,理当出迎,臣赞同太子殿下之意。”

随后又有几人出班附议,赵旉便不再等其他人说话,他一抖缰绳,率先骑马奔出。身后的秦忠和立刻带着侍卫军紧紧跟上,之后才是一众文武大臣,一行千余人,浩浩荡荡的朝着赵构开来的方向行去。

再说赵构这边,一路上赵构不知进过多少城池,看过多少村庄,在他的眼中,大宋百姓无不因为此战击败了金人,消灭了伪齐而高兴。

无论是世家大族也好,平民百姓也罢,无不箪食壶浆,在道路两旁招待大军。赵构也是来着不拒,命令军士照单全收了。

“报!启禀陛下,太子殿下在城外十里处率文武大臣迎接大军。”

赵构闻言,环顾周遭围着的文武官员道:“旉儿长大了呀,众位卿家,你们觉得,朕御驾亲征这段时间,旉儿将朝廷治理的如何啊?”

一众文武看赵构心情不错,纷纷出言恭维,一片恭维声中,唯有岳飞等人的评价还算中肯:“回禀陛下,太子殿下监国期间,政务方面臣等不敢妄言,然,军务方面,臣等心服口服,仅是出征前成建的火器司便为大军造出了新式火器,更是克制铁浮屠的一大法宝啊!”

韩世忠、刘锜等人皆是同岳飞一样的看法。

一旁的李昊此时道:“启禀陛下,末将出征之前,太子殿下定下的基调是军事武备之事,殿上文官一律不可插手,政务上,殿上武官也不许插手。而军武之事,太子殿下有独断专行之权,政务上却是与一众文臣商议着处理,只是不知末将出征后是否有变化。”

赵构闻言,意味深长的看了李昊一眼,随后道:“无论如何,太子在后方稳固形势,为大军提供武备支援,有不可磨灭之功勋,回去后不得不赏,在场众人,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一众人纷纷称是,又是一阵对赵构的歌功颂德。

这时,两支相向而行的队伍出现在了对方的视线之中。两队人马仿若是有了联系一般,前队纷纷脱离大队,向前奔去。

“父皇!”还未到达近前,赵旉便滚下鞍马,奔跑到赵构座前,激动的看着赵构。

赵构也是一脸欣慰,时隔两年,自己的太子也长的很是健壮了,特别是那皮肤,看起来就是经常习武而被太阳晒得偏黑了。

赵构心疼的拉起赵旉到:“旉儿,你受苦了,年岁不大,却是要为朕看守偌大一个大宋,辛苦你了。”

赵旉咧嘴一笑道:“不幸苦,父皇在前线作战,父皇才是最辛苦的人,儿臣不过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如今父皇回来了,儿臣也可卸去这监国之责,还政于父皇了。”

赵构心中感慨,这儿子可真是聪明呐,知道什么是朕这个时候不可能放出手的,会主动归还。

“旉儿,军政大权朕便收回了,但,那火器司,朕仍命你监管,造船司也由你监管,如何?”

“儿臣遵命,不过儿臣有个提议,不知父皇可否答应?”

“你先说说是什么提议。”

一行人缓缓的向临安城行去,这一路上虽是也有村庄,百姓也是相对富足,却是没什么人再出来劳军。一行人也是毫无差池地向前行进。

“儿臣想,既然儿臣监管火器司和造船司,那可否将两个机构合为一体,统称军械所,以便能将所有文书归于一处保管,也便于儿臣统筹规划。”

赵构听完这一建议,并未提出别的问题,当即便点头同意了。

“旉儿,听闻你有了心上人,不知是哪家的女子啊?”

“父皇从何而知的?”

“你母后来信说的,难不成你母后还管不得你婚姻大事了吗?”赵构说完,一脸坏笑的看着赵旉,等着赵旉说话。

赵旉心道:完了,掉坑里了。然而,他却是镇定道:“儿臣确实有了心仪的女子,只不过,其身份有些特殊,还望父皇莫要见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