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南征朝议(1 / 2)

加入书签

绍兴七年二月下旬,赵构下达了大宋境内各府知府进京述职,参加大朝会的圣令。

一时间,众多知府云集临安城,临安各大风月场所也是人满为患。各府知府之间也是频繁走动,都希望大朝会时能够有人为自己多多美言几句。

大朝会,是赵构为了了解大宋官员为政时期内的政绩而新立的制度,这是第一次大朝会,其结果将会决定这些个知府大老爷未来的官运。

或是升迁,或是维稳,或是贬官,都取决于这一次大朝会,于是乎一帮人便开始了拉帮结派,尤其是那些在位期间没什么政绩的人,这段时间跳的最欢。

可他们却是不知道,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被锦衣卫暗线一一记录下来了,更甚是他们为官期间是否有作奸犯科,是否有以权谋私,是否有贪污受贿,皆是记录下来了。

这些知府之中,却也有一股清流,贵阳府知府翟俊杰、成都府知府曾汝林、兴元府知府邓启光等人自从来到临安之后,皆是闭门谢客,自顾自的在驿馆之中读书作画。

这些人无一例外,在锦衣卫的记录中,没有任何一丝为官上的瑕疵。

锦衣卫在李昊的统领下,大宋疆域内,每一府县皆有分站,至少是一旗的人手。所以,要了解各处民生状况是很容易的。

御案上,满满当当的摆放着记录有锦衣卫搜集的各知府任职期间的所作所为的奏章。赵构端坐在龙椅上看着这一堆奏章发呆,良久后他才对赵旉说道:“旉儿,这…这么多,朕要看到什么时候啊!”

赵旉看着一脸为难的赵构道:“父皇,为大宋社稷立命,这再多,也得看呐。”

赵构眼珠子一转,伸手在赵旉脑袋上轻轻敲了一下道:“都怪你给朕出的什么大朝会之议,否则何来这么多事。便是学富五车的书籍,也没这满满当当的奏章多吧?罢了,你与朕一同查阅,明日便是大朝会了,对于各个官员的处理方式,还得今日议定。”

“儿臣遵命。”

第二日,奉天殿殿门外,赵旉立在赵构身后左侧,赵构则端坐在搬出来的龙椅上。百级阶梯下,铺设着一张巨大的大宋疆域图,图上赫然标注着各府的位置所在。

“宣。”

赵构传令后,身旁的太监躬身受命,随后直起身来,用尽浑身力气呼喝道:“宣,各府知府觐见!各府知府按照地图标识,站立到相应位置!”

传令声刚刚落下,宫门外便传来了一阵连续不断的脚步声,一个个知府身穿以往如何都用不上的朝服,踩着激动的步子在殿前广场上寻找着自己的位置。

其中不乏有人在地图上东晃西晃的,一看便知这些人连自己所辖之地大致在大宋何处都不知道,怎么可能是清明官吏,赵构和赵旉相视一眼,均是对这些人的仕途判了死刑。

翟俊杰,曾汝林,邓启光等一众为官有略之人却是直愣愣的朝着自己所辖州府走去,几乎没耗费什么时间,便是在自己的位置上站定了,随后便如老僧入定一般,任凭周遭如何杂乱,他们只是站在原地。

这样的官员,也是不少,不过这样只能说明,他们了解大宋,却不能说明他们适合代天牧民。

“父皇,昨日已然看完了锦衣卫的奏章,今日让各府知府上奏,便只是个过场,是否要求他们言简意赅,或是限制其多少时间呢?”

“一个人便有半柱香的时间吧,这么多人,朕觉得今日你我父子便没时间享用午膳了。”

“父皇,其实父皇不必事必躬亲,仆射张浚也是个很有能力之人,有什么不涉及皇权的烦扰事,交由他去办便是。”

“旉儿啊,朕这么做,是为了将来大宋交到你手上之时有足够的能力让你发动战争的,朕可没忘了太祖皇帝给你的托梦,你若是不能实现,那等你百年之后,朕在下边也是不会给你好看的。”

赵旉看着一脸严肃的看着自己的赵构,心内好笑的同时,又觉得这个便宜老子还挺可爱的。于是道:“父皇放心,儿臣必定一统山河!”

“拜!”随着司礼太监的一声呼喝,找好位置的一众知府纷纷下拜。

“起!”那太监在看到赵构的手势后,又扯着嗓子喊了一句,随后便没他什么事了。

“众位知府,按照与朕距离之远近,向朕述职,每人有半柱香的时间!开始吧!”

直到下午,述职方才完毕,此时,赵旉上前道:“陛下已然知晓各位大人在位执政之功绩过错,三日后将会下达众位的调令,现在,孤有一事欲与众位商议!”

“绍兴六年,大理国兴兵犯境,数次攻入川蜀境内,如今,大宋已然结束了北方的战事,孤欲要亲自带领大军南征大理,诸位有何建议,尽管说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