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赵构之难(1 / 2)

加入书签

两日后,秦桧府上,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

此时,本应坐在太师椅上的秦桧却是恭敬地站在书房之中,那太师椅上坐着的赫然是完颜宗弼。

“秦大人,不知这几年在大宋过的如何啊?”

“回四太子的话,桧每日都是如坐针毡,只欲报答大金国的再造之恩,可不敢有一丝懈怠啊。”

“那,如今赵桓已然回归宋庭,作为我大金最为器重的棋子,你应该知道要如何做吧?”

“桧知晓利害,还请四太子放心。”

“好,我就住在你府上,静候佳音了,如若成功让赵桓登基称帝了,那你的荣华富贵,便是指日可待了。”

“谢四太子。”

午后,赵桓来到了秦桧府上。秦桧得到消息后,立马来到府门口迎接。

“臣户部尚书秦桧,恭请靖康皇帝陛下圣安。不知陛下驾临,有失远迎,还望陛下恕罪。”

“秦爱卿言重了,朕今日来是为了一叙往日君臣之情,尚书大人还不请朕入府?难不成要在这大门处闲聊家常不成?”

赵桓一脸玩味儿的看着秦桧,秦桧自然不敢违逆,道:“陛下哪里的话,臣能有今日之成就,全赖陛下昔日知遇之恩,请陛下入内享茶。”

说完,秦桧侧身让路,让赵桓走在前边,而他则在侧后方引路,一直将赵桓引导到了大厅之中。

就如同早间一般,秦桧依旧是站立着,主座上坐着的却是赵桓。只不过坐着的人和地点有了分别。

“来人,将府中珍藏多年的贡茶拿来为陛下泡上。”

秦桧吩咐完府内下人,又对赵桓道:“不知陛下突然驾临微臣府上,所为何事?”

“秦桧,你忠于谁?”赵桓并不绕弯子,直接点明了来的目的。

秦桧本想躲在幕后,没成想当日让老太监传信后这赵桓直接就找上门来了,难道他不知道一明一暗方能更好操作吗?可事到如今,他若是不表明立场,迎来的怕就是一柄利刃了。

“臣,忠于您,大宋靖康皇帝陛下。”

“哼,别以为朕不知道,你并不忠于朕,你忠于金人!”

秦桧闻言,心道如何便叫这厮知道了,为何连锦衣卫都不曾抓住他的把柄,赵桓这如同废物一般的人却只能在两日之间看出来。

绝不可能,除非,是金人告知他了。

想到这,秦桧直起了本来弓着的腰身,道:“既然陛下知道了,那么微臣便不再藏着掖着了,微臣往昔确实忠于大宋,忠于您,但自靖康之役后,微臣便改旗易帜了,忠于大金方能有好日子过。”

“那如今呢?锦衣卫时刻盯着大臣们的动静,你若是有出格的举动,岂不是顷刻间便要被捉拿?”

“陛下归来后可曾听说,臣有什么把柄被锦衣卫拿在手中了?那几项贪墨之罪名却是不必说,那是臣故意那般做的,为的便是要给赵构把柄,让他以为我仍旧忠于他。”

“好了,你便说是否想要脱离锦衣卫的监视吧。”

“莫非陛下有什么计策?”

“也说不得什么计策,赵构前日不是说了嘛,锦衣卫仅仅忠于皇帝,只对皇帝负责,朕想的便是夺取锦衣卫之控制权,但此前有一前提,朕必须登基,成为这大宋的唯一皇帝。”

秦桧听完,暗道看来自己还是高估这个皇帝的,说来说去不过还是为了那一张龙椅么,眼界如此狭隘,看来大宋将来时没什么期望了,宋庭必亡于异族之手。

“臣只能说,赵构不死,陛下毫无希望,但若是要置赵构于死地,外人却是永远也办不到,即便是近侍也难以下手,此事只能由陛下亲自去做。”

赵桓沉默了一会,心道:朕连生父都杀的了,如何便杀不了这一个小小赵构。随即道:“好,朕便亲自送赵构上路,只是急切之间此事做不得,须得过些时间,等朕缓一缓我兄弟二人之间的关系再说。”

秦桧闻言,却是笑逐颜开了,看来这皇帝还不是完全傻了,“陛下圣明,可是陛下忘了一件事,臣此刻已然忠于大金,日后也是,不知陛下上位后,如何处置微臣?”

“秦相放心,对你的承诺,不会改变,难道便只允许你效忠大金,而不准朕向大金称臣纳贡了吗?”

秦桧心中一惊,赵桓也投降了?原来如此,否则金人怎么会将他放回来。

“陛下放心,微臣必当竭尽全力,为大宋社稷效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