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确立新制(1 / 2)

加入书签

大宋绍兴八年三月一日,赵旉按先帝遗诏,迎娶石城郡孙氏长孙女孙婧,同日,册封邢皇后为皇太后,册封上官佳为皇后,册封孙婧为贵妃。

天子大婚的朝贺庆典上,赵旉颁布了一条针对皇家的诏令:“古往今来,帝王无不是三宫六院,自即日起,朕诏,一帝一王后宫只能有一后二妃三仪四人,计十名女子,朕之后辈,无不效仿,若有违背,逐出皇族!”

此诏令一下,文武百官纷纷叫苦不迭,虽然赵旉之令已然明说了只针对皇家而言,但皇帝都已然给自己定了界限,百官自然也要跟着做,否则岂不是越线了么。

男人们虽是愁眉苦脸,但跟着自家男人前来参加皇帝婚宴的一众官夫人们那是大呼皇上圣明。毕竟如此一来,自己夫君所能娶进门的小妾便少了一大茬,也少一些人在家中折腾。

宴会到了下午便结束了,宫人们收整着宫内御园,赵旉则是领着孙婧前去给邢太后问了安,随后又带着她去了仁宁宫,彼处是当今皇后上官佳的住处,出于礼数,孙婧也是要到此处来见礼的。

来到此处,赵旉与二人交代了几句,便又匆匆离开了,他离去的方向,乃是通往文华殿的方向。

孙婧见状,心内却并不失落,若是赵旉今日便不去处理政务了,反倒会让她觉得这个男人不负责任。

她转过头来,见上官佳正笑盈盈的看着自己,她羞怯道:“皇后娘娘如何这般看着臣妾,莫非臣妾身上有什么奇怪物件不成?”

上官佳道:“你与我还分的那般生分干什么,叫我姐姐,这不是见陛下大婚当日便离你而去,想为妹妹打抱不平么,可见妹妹一副平淡的表情,我便知道了,妹妹根本没觉得受委屈,是么?”

“还是姐姐懂我,陛下国事繁重,自然不能倚在我等女子温柔乡中,否则,天下无数百姓便又要遭受流离之苦了。”

“妹妹看的通透,来,随我进来吧,这仁宁宫日后可能便是你的住处了,只不过大婚当日,你须与陛下同处就寝。”

“姐姐呢?臣妾记得此处乃是姐姐住处啊?”

“托你的福,今日受封皇后,过几日便要搬去坤宁宫去了,等我搬走了,让宫人们好生拾掇一番,你再搬进来。”

孙婧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一旦上官佳出点意外,她便是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任皇后的人,毕竟坤宁宫和仁宁宫仅是一字之差,也是离皇帝寝宫最为相近的两处后妃寝宫。

两姐妹在宫中深入交流的同时,赵旉已然在文华殿中坐下。不多时,左仆射赵挺之带着六部尚书以及新设学部之尚书苏篑来到了大殿之中。

众人站定,施礼:“臣等参见陛下。”

“免礼,来人,赐座。”

“谢陛下。”

待一众人坐下之后,赵旉道:“诸位大人联袂而来,可是科举改制的具体举措有了章程啊?”

八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赵挺之给苏篑使了眼色,苏篑才站起来说话。

“启禀陛下,确实有了章程,不仅如此,大宋官学之重设也已然做好方案。今日我等前来,便是想要请陛下查阅一番,若有不足之处,还能当即更改。”

赵旉闻言,突然大感兴趣,道:“哦?快快仔细道来,朕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遵旨。”苏篑将袖中册子呈了上去,随即,便为赵旉讲起了科举改制和重设官学之事。

“开科取士自隋朝开始便不断完善,然越是往后,科举考试越发死板,士子们从谦谦君子,变成了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此乃大宋开国之后便开始出现的转变。”

其余七人皆是惊诧苏篑会讲出这么一句话来,纷纷为他感到担忧,但看着赵旉神色如常,便也将悬起的心又放了回去。

“徽钦二帝当政之时,这等现象更是严重,更有甚者只识得摇头晃脑诵读经义,却丝毫不解其中韵味。臣等所做的改制便是从这一方面入手。”

“其一,经史要义依然是科考必考之项,但考法要做更改,不再是要求士子们引经据典,大吹其道,而是要能够理解圣人所言之内意,设立场景,将其应用起来。”

“其二,君子六艺,各有偏颇,礼、乐、射、御、书、数皆列入必考之列,但对于今年的士子来说,过于严苛,便使其自选一科作为六艺之率,算作六艺之均数。”

“其三,今年应考之士子儒生,但凡精通君子六艺者,另设考堂与分制,以便区分人才。”

“其四,这等科考改制,应先行挑选几处州府以做试行,而后再缓慢推行开来,否则,容易引起动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