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议定变法(2 / 2)

加入书签

“微臣略懂一些。况且微臣之女婿也是懂些兵事的,微臣时常与之坐而论道。”

“哦?不知李爱卿之婿乃是何人啊?”

“正是首辅大人之子,赵明诚。”

说道赵明诚,赵旉想起来了,前世在史书上有学到过,在原本历史上,在金人南下的战争中,赵明诚消失在了乱世之中,而其妻李清照却是一个实打实的大才女,其所作之辞堪为经典。

这一世因为赵旉的出现,赵明诚与李清照现如今仍旧是幸福的,而原本因为元祐党案而分道扬镳的赵挺之和李格非也并未闹翻,只是政见上有些出入而已。

赵旉道:“李爱卿之女是否唤作李清照?”

李格非一脸诧异,道:“陛下知道小女?”

“略有耳闻,李清照也是个才女,赵明诚也是个金石名家,两人倒是天作之合,传旨,册封赵明诚为金石博士,李清照为易安郡主,要他二人为大宋广勘土地,寻找各种金石矿产。”

没想到自己稍微一提,竟是让女婿和女儿获封封号,这意外之喜来的实在太快,连带着赵挺之也是满脸意外。

赵旉知道两人政见不和,是以此次封赏也是想借此机会让他二人和气一些,毕竟两人都是内阁阁臣。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赵旉缓缓念出了这一首辞,两个阁臣都知道,这是自家女子所作,没想到陛下竟是熟记在心了。两人大受感动,更是坚定了忠于赵旉的念头。

“好了,众卿,好生下去准备吧,改制之事务必抓紧,在金人使节回来传信,共同发兵之前,朝廷改革必须完成!退朝!”

临安城南,赵眘府中。

“慧王殿下,朝中传来消息,陛下又开始改制了,这一回他撤销了左右仆射和枢密院,设立了内阁与军机处,但从根本来说,这两个衙门都是辅助性的,决策权已然全都收回陛下手中了。”

赵眘背对着说话的赵燕,良久后方才说道:“赵旉这是在加强皇权呐,如此一来,朝中众臣便不再能对他的皇位构成威胁,他也能更加趁手的治理大宋,看来赵旉着实有才啊!”

“殿下,有朝中官员不愿改制,就如同士子儒生们不愿改科举一般,如今只是被陛下的威压震慑住了,如若我等稍微运作一番,将这些人拉入殿下麾下也是未尝不可。”

“赵燕,可是你想过没有,一旦本王这么做了,日后就算登基称帝,也是要归回旧制,一旦官场制度回去了,科举改制也势必要回到原处,若是如此,大宋又要在金人的铁蹄之下颤抖了。”

“暂且继续隐忍吧,让留在惠州的人悄然运作,尽量将惠州方圆数百里之内尽皆变为本王的人,如此也好做日后的资本,其他的便不用再多做什么了,安静的看戏便是。”

此刻,燕京。

大金国的王公大臣们正聚在大殿之中,天会皇帝完颜宗峻和摄政王完颜宗弼端坐高位,静静的看着大殿之中争吵的人群。

人群之中,巫康曾亮一脸难受,因为朝堂现在的乱像便是因为他方才将签署了临安条约的事以及临安条约的内容告知了殿内众臣。

条约之中一切都好说,唯有归还宋国京兆府、临洮府和西安府一线这一条触碰了他们的底线。

此时的朝堂被称为菜市场也是不错,毕竟那人声鼎沸的场面比之宋庭大臣争论不休时还要嘈杂。

过了片刻,完颜宗弼手掌重重的拍在了椅子上,砰的一声,椅子应声而断,殿内的王公大臣被这一举动吓得愣在原地,也忘记了争论辩驳。

“在当初决定联合宋人的时候,大金便已经做好了流血的准备,何况这些地方本就是宋人的,还给他们也并无不可,只要此战我们查明了宋人实力,日后再打回来不就好了,吵吵什么?”

一众王公贵族脸上火辣辣的,完颜宗弼一番话打击的他们无处容身,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实在是因为他们的目光过于短浅了。

见朝堂之中已经无人再乱说话,完颜宗弼看了看完颜宗峻,见后者点点头,是以对着巫康曾亮道;“巫康曾亮,你再跑一趟宋庭,便说我大金同意他们的要求,要他们在他们的圣武元年三月一日出兵接收三府之地,三月中旬我大金的军队将会借道蒙古,攻伐夏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