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清寡御宴(1 / 2)

加入书签

大宋圣武三年秋,赵旉圣驾折返临安。随行的除去当初跟随他出征的军队之外还有一干有功之臣。

临安京官在皇后上官佳的带领下出城相迎,上官佳此时并未穿金戴银,而是穿上了一身女军战甲,她身后的侍女们也是如此。至于孙婧则是在宫中置办宴席,并未前来迎接。

邢太后则是一身雍容华贵的宫装,一股母仪天下之气由内而发,她没有同百官在一处,而是站在城头上,远远的看着自家儿媳妇去迎接儿子归来。

赵旉每一次御驾亲征都会牵动着这三个女人的心,也牵动着整个临安城所有百姓的心。

闻得皇帝归来,这些小民们纷纷跟在出迎队伍身后,想要看看这个心中有百姓的皇帝是否安然回归。

北门十里处,帝后相见,没有过多的话语,在这一刻,他们不能有过多的交流,赵旉命人牵来了一匹性情温和的战马,亲自扶着上官佳上了马背,随后自己再翻身上马,两人两马,并骑而行。

文武百官见这状态,机灵点的已然明白,这是皇帝在向百官,向天下宣告,大宋尚武之风势不可挡了,文官能够执掌军务的日子一去不返了。

但是,值此之时,仍然有不开眼的家伙跳出来。

一名谏官从百官队列之中站出来,拱手作揖道:“启禀陛下,老臣有事要奏!”

赵旉闻言,一看之下,发现入眼的是一个两鬓斑白的老臣,想来也是经历过几朝皇室了。

“老大人请讲。”

谏官听得赵旉称自己是老大人,连称不敢,随后道:“陛下,老臣要劝谏陛下,切莫穷兵黩武,违背祖制啊,今日本该是恭迎王师凯旋日,皇后娘娘竟然身穿一身戎装,臣知晓这是陛下之意,但为了大宋社稷,老臣愿以死相谏,望陛下勿要太重兵事!”

赵旉闻言,心内已经有些不喜了,心中想到:你既然知道是我的意思还敢出来劝?这是要触犯天威?

但他嘴上还是说道:“老大人之所言,朕会考虑的,请老大人挪一挪身子,让大军回城吧!”

赵旉此言一出,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他已经动了怒气了,只是碍于情面,没有驳斥这老臣。

怎奈不止这老谏官如此,赵旉话刚说完,又有几名官员跳了出来,这些人有的是御史,有的是六部郎中,侍郎,甚至还有赵旉当太子时他的东宫讲学。

看着这帮人跪在面前,一口一个兵乃凶器,不可养之的大道理,赵旉脸色阴沉。

上官佳见皇帝深色不快,道:“诸位臣工,本宫穿着不当,乃是本宫之事,还请诸位让开道路,好让大军通行。”

上官佳说完话,这帮子人仍旧堵在官道上,就是不让开,言说除非陛下答应他们的请求,否则就在此处堵着。

此时,围在周围的百姓就这么一脸茫然的看着这群官老爷跟皇帝扯一堆纲常祖制的,不知道他们到底要搞什么。

赵旉已然到了忍耐的极限,他大笑一声,道:“好!既然众位大人这么有责任心,这么愿意为了大宋社稷着想,那朕便遂了你们的心愿!”

“传旨!锦衣卫即日起加强对文武百官的监察,容不得一丝作奸犯科,这几位大人便是重点关照的对象,朕早已昭告天下,大宋势必要重现汉唐之威,兵事乃国之重器,一等一而再,再而三的从中作梗,莫不是朕杀的还不多吗?”

最先出列的那老谏官扑通一声跪下道:“陛下!自唐肃宗之后,武将以兵犯戒者众多!可陛下可闻哪朝哪代有文官篡位的啊!莫非陛下忘了当年太祖皇帝之事了吗?”

“闭嘴!”

赵匡胤是如何上位的天下皆知,但你一个老谏官竟然在这里说皇帝的祖宗的不是,那岂不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么?

老谏官被赵旉一声呵斥,这才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混账话,额头之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身子颤抖得厉害。

赵旉缓了缓心中的怒火,淡淡的道:“除去这些人的官职,遣返原籍,永不录用!回城!”

一帮文官就这么当着百姓的面被锦衣卫拖着扔到了官道之外,在场文官们噤若寒蝉,但他们心中却是庆幸着自己选择的路是正确的。

自陛下还是太子监国之时,其铁腕手段便已崭露头角,面对这么一个强势的君主,做臣下的,只有跟着走,否则这一生的官运便结束了。

处理完闹事的官员,赵旉神色恢复了自然,领着大军返回临安城,上官佳告诉他,邢太后在城楼上等着他凯旋,听得此,赵旉心内也是焦急,不由得加快了行进速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