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唐朝军团的组成(2 / 2)

加入书签

比如各军的军旗;大将军的门旗、门枪;表示方位的五方旗;不同队伍的队旗、方便军士认清自己队伍的认旗;偏将军、阵将军的门旗等等乱七八糟的旗帜就有一堆...

各种鼓、角(吹得那个玩意)、牛皮盾牌等等装备就更多了!

每火十个人,就装备了六匹驮马用来运输这帮人的物资。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全服武装的唐军士兵,简直和后世的五菱宏光没什么两样...

就像你永远不知道一辆五菱宏光面包车上到底能装几个人,你也永远不知道一个唐军士兵身上到底可能塞了多少东西...

哪怕有不少兵卒帮忙,清点完这些乱七八糟的物资,安排好对应的驮马。一天的时间也就过去了,直到第二天,凤鸟府的队伍才开拔出营,向着右武卫指定的集结点进发。

天下折冲府很多,多到六七百座折冲府。但统领这些折冲府的卫率却很少...

上都城十六卫,加上东宫的左右卫率、左右司御率、左右清道率这六率在内,能够管到府兵头上的一共就这么多!

但东宫的六率统领府兵很少,基本每率只能领3到5府不等。哪怕全部按照1200人的上府来算,一个太子卫率,最多也只能拥有六千兵员。

而十六卫中,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属于内府,也就是中郎将府。那位“大人,你肿么看”官职名就有过千牛卫中郎将...

这四卫,被称为北衙禁军,兵员都是高门大户出身。他们同样管不到折冲府,真正能领导他们这些折冲府兵丁的,也只有十二卫!

这十二卫,每卫都能管理40到60座不等的军府。这里的管理体质是固定的,也就是说,凤鸟府建立时划归在右武卫麾下,那李峰这些兵丁,就只能是右武卫的兵。

不存在说左武卫的将军跑过来,调动右武卫的兵效力!这想都别想...

花了小半天时间,抵达右武卫划定的驻地后,李峰等人继续操练。等待其余军府的兵丁抵达,而到了右武卫的地盘,训练内容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基础战术的训练减少,兵丁们大多数时间都在练习战阵上的协同。比如一个基础的五十人小队,如何变阵为一百五十人中队,中队如何变阵为四百五十人的大队等等...

到了这里,准备出征的大军也开始了重新编组。

按照《卫公兵法》的记载,“诸兵以二万人军,用一万四千人战,计二百八十队。有贼,凡将出战布阵,先从右虞候军引出,即次右军,即次前军,即次中军,即次后军,即次左军,即次左虞候军。除马军八十队外,其步军有二百队。其中军三十六队;左右虞候两军各二十八队,共五十六队;其左右厢四军各二十七队,共一百队。”

这话不难理解,唐军一个标准的作战军团为两万人。其中,负责作战的战兵一万四千人,分为二百八十队。这里面,八十队是骑兵,两百队步兵。也就是四千骑兵加一万步兵,以及六千的辎重后勤部队共同组成一个唐军军团。

而在这个军团中,又会继续细分!

大将军直接领导的中军,四千人;左右虞候军,各两千八百人;前后厢军四个,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四军,分别领两千六百人。

一个大军团一分为七,所有战兵、后勤兵打乱编组,按照各军承担的战术任务将不同的战兵编入各军。这里面,中军的任务不用多说,就如其名一般,乃是战场核心,一般也是指挥部所在。

前后厢军,和庭院里的左右厢房一样。围绕中军展开阵线的部队!

而左右虞候军,“虞”在古代有有预料,欺骗,安乐的意思,“候”在古代的写法为“矦”,意思是守望、侦察...

所以这左右虞候军也可以理解为左右侦查军,这两支部队通常被放置在大军阵线两侧,用作掩护,侦查之用。

开拔时,也是虞候军率先出发,为大军探路,开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