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 / 2)

加入书签

在大陆某个不知名的地方,有一座极高的山,山峰像一柄孤傲的剑直入云霄,隐隐要突破天际去到另一边的世界。山的上半部分隐在云雾中,远远望去像一大片棉花糖,对居住在大山中的人而言,这个比喻很是贴切,因为这座山就叫做棉山。

在棉山极高处,在云雾极深处,有一座庙,庙里有僧人七八,正围绕在佛殿中央窃窃私语。按理说,在佛像前这样的举动是一种大不敬,但此时却没有人在意,或者说,他们的心神都在眼前的那件东西上。

那是一个木盆,盆里有几层麻布,布中静静地躺着一个婴儿——婴儿正闭着眼,面容安详,大概是在睡觉,只是仔细看去,粉嫩的脸庞下透着淡淡的青色。

僧人们好奇、紧张、兴奋,所有的情绪最后化作惘然,因为他们已经有好久好久没有见过山外的人了,况且还是这样一个出生不久的婴儿。

其中一个年轻僧人扯了扯身边人的衣袖,满脸好奇地问:“大师兄,你快说说这小东西是哪来的?”听着这话,众人纷纷围了过来。

被称为大师兄的僧人却像是没听见年轻僧人的问话,仍愣愣地看着地上的婴儿,在感觉到腰间被手肘用力地捅了一下后,才后知后觉地说道:“就在后山的小溪中捡到的啊。”

年轻僧人翻了个白眼,恼火地说道:“我是说经过,经过!”

大师兄眉头微蹙,不是不喜小师弟的不敬,而是他在努力回忆事情的经过,众人眼巴巴地看着他。过了许久,大师兄挠挠头说道:“好像,当时我在洗衣服,然后木盆就从上游漂了下来,还伴着极吵闹的哭声。你们也知道,山里已经很久没有外人进来了,当时我在想,上游怎么会漂下一个木盆,木盆里又怎么会有哭声呢?后来不由自主就入定了,一时没反应过来,木盆就从我眼前漂走了。”

众人听到这,纷纷露出惊恐的表情,因为他们知道大师兄一旦入定便会忘却周身一切事物,体会不到时间的流逝。佛门入定即禅定,能令身心专注于一境,使精神高度集中,对于参悟修行有着妙不可言的功效。

众师弟知道,若放在平时,入定是多么值得欣慰的事,可放在当时的状况却令众人惊恐万分,因为小溪的尽头,有一道近百米的瀑布。那样一个小婴儿若掉下百米瀑布,下场可想而知。

其中一个僧人颤颤巍巍地问:“大师兄,木盆不会掉下瀑布了吧?”

大师兄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众人张大嘴,倒吸一口冷气,想要说些什么,却又怒其不争,只好深深地叹了口气,似乎在为逝去的生命哀悼。竟没有人想起,那个木盆里的婴儿正安静地躺在他们身后。

大师兄看着他们的模样,也似乎感到自己做错了什么,连忙补救道:“虽然掉下去了,但我还是捡回来了啊。”

众人这才想起,不由好生羞愧,至于落下瀑布后大师兄是怎么安然无恙捡回来的,他们并没有感到奇怪,因为他是大师兄。

正当众人为弥补先前对师兄的抱怨转而称赞他时,大师兄突然双手合十,对殿门处恭敬行礼。众僧转身望去,只见一眉须皆白的老僧无声踏入殿内后,同样合十行礼,齐声喊道:“师傅”。

被众人称为“师傅”的僧人是这座寺庙的方丈,他容貌寻常,满是层叠皱纹的脸,预示着他已经极老,但眉眼间透露着的宁静,又蕴含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智慧。

方丈缓缓步入殿中,因为年迈,所以走得有些慢,当他走到木盆边,低头看向婴儿,原本如大海般平静深邃的眼眸顿时掀起滔天巨浪,只是瞬间却又平静下来。他面露悲伤,似在为某人的离去而哀叹。

“我佛慈悲。”方丈怜悯地说道。

众人不解,却同样诵道:“我佛慈悲。”

……

从这天开始,山上有了一个叫江流儿的孩子,名字很普通,也没有什么寓意,因为取名的是大师兄。

大师兄最爱看书,师弟们都说师兄木讷是看书看得。除了参佛礼佛,无论何时何地,他的手中都捧有一卷佛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