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第三只眼(1 / 2)

加入书签

不日,我们一行五人再次造访木教授家,发现他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气色有了明显的好转,不但皮肤白净了不少,还长胖了些许。

我们不见唐嘉儿的身影,于是向木教授问起,在得知唐嘉儿已外出工作后,我和周大宝都不免有些失望,互相看了一眼,各自露出无奈的表情。

木教授早已对我们此次的混沟之行充满好奇,唠了几句家常,便迫不及待地让我们讲述经过。

我们遂将关于神谕石的详细情况以跟木教授说起来。

木教授听后,竟然有些激动地说道:“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人类确实是长有第三只眼的,而这第三只眼,也正是我多年来一直研究的课题!”

我们听后,不禁一片惊讶。

木教授连忙起身从他的书房中拿来了一张人脑结构图,然后指着图上一个红褐色的豆状小体说道:“这个组织名叫‘松果体’,而它极有可能就是人类的第三只眼!”

看着我们一个个茫然不知的眼神,木教授便开始详细地讲解起来。

松果体位于两眉中心的后方,长在大脑和小脑之间,大小及形状近似一颗豌豆,从人体的生理解剖学来看,松果体可能是一个已经退化了的器官。

在一本科学界权威杂志上,一些国外的科学家发表了一篇论文,他们用一些因为基因缺失而造成视网膜感光能力缺损的小白鼠,进行一连串实验。

实验结果发现,虽然小白鼠的感光受体基因缺失,但是它的感光能力依然如常,也就是说,在视网膜无法发挥感光功能的情况下,松果体仍然可以感光。

其实已有大量证据显示,松果体可能是直接感光器官,科学界已经认识到松果体与视网膜非常类似,有人甚至就把松果体叫做“折迭的视网膜”,这也就是松果体被称为第三只眼的原因。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发现松果体出了对光敏感之外,还控制着身体的各种生物节奏,它和下丘脑腺体一起工作,指挥身体的口渴、饥饿和生物时钟,这个生物时钟决定我们的衰老过程。

松果体出现的时间是在胚胎发育两个月时,即晶体、感光器和间脑区域的神经细胞形成阶段,奇怪的是,它刚一出现,马上就会开始退化。

根据著名的海克尔生物基因定律,胚胎在很短的时期内会经历其所属物种的整个进化史,即人类在胚胎时期能够出现我们的先祖所具备的某些形态特征。

从古代两栖动物的进化中可以发现,它们同样伴有退化,新西兰的斑点楔齿蜥已经存在了2亿年,它的颅骨上有个很小的眼眶,在一层透明的膜下隐藏着一只真正的眼睛,甚至许多早已灭绝的古代爬行动物头顶都有类似眼睛的退化器官,它是这些动物视觉器官的重要补充,正是因为具有这一独特的器官,爬行动物才对地震、磁暴和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非常敏感。

许多生物学家认为,不论是飞禽走兽,还是鱼蛙龟蛇,甚至是人类,都有类似第三只眼的器官,只是不同的物种,其生理结构也各不相同,人类的这种器官就在脑内,不过已经退化成了隐秘的感觉组织,那就是松果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