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曹操复仇(1 / 2)

加入书签

自是曹操部下,文有谋臣,武有猛将,威镇山东。于是,曹操便遣泰山太守应劭,往瑯琊郡取自己的父亲——曹嵩。

曹嵩自陈留避难,隐居瑯琊。当日接了书信,便与其弟曹德及一家老小四十余口人, 并从者百余人、车百余辆,径望兖州而来。

道经徐州,太守陶谦,字恭祖,为人温厚纯笃,向来要结纳曹操,正无其由。现在,他得知曹操的父亲从徐州经过,就出境迎接。之后,他再拜致敬,大设筵宴,并款待两日。

曹嵩要行,陶谦亲送出郭,特差都尉张闿将部兵五百护送。曹嵩率家小行到华、费之间。

时夏末秋初,大雨骤至,只得投一古寺歇宿。寺僧接入。曹嵩安顿家小,命张闿将军马屯于两廊。众军衣装都被雨打湿,同声嗟怨。

张闿唤手下头目于静处商议道:“我们本是黄巾余党,勉强降顺陶谦,未有好处。如今曹家辎重车辆无数,你们要得富贵不难。只在今夜三更,大家砍将入去,把曹嵩一家全给杀了,取了财物同往山中落草。此计何如?”

众人听了张闿的话后,全都应允了。

当天晚上,风雨未息,曹嵩正坐。这时,他忽然听到四壁喊声大举。

曹德提剑出看,就被一剑刺死。曹嵩忙引一妾,奔入方丈后,要越墙而走。妾肥胖不能出。曹嵩慌急,与妾躲于厕中,但却被乱军所杀。

应劭死命逃脱,投袁绍去了。张闿杀尽曹嵩全家,取了财物,放火烧寺,与五百人逃奔淮南去了。

当下,应劭部下有逃命的军士,报与曹操。曹操闻之,哭倒于地。众人救起。

曹操咬牙切齿道: “陶谦纵兵杀我父,此仇不共戴天!我今悉起大军,洗荡徐州,方雪我恨!”

于是,曹操就留荀彧、程昱领军三万守鄄城、范县、东阿三县,其余之人尽杀奔徐州来。夏侯惇、于禁、典韦为先锋。曹操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以雪父仇。

当时,九江太守边让,与陶谦交厚。他闻知徐州有难,就亲自带兵五千来救。

曹操闻之,大怒。他使夏侯惇于路截杀。

此时,陈宫为东郡从事,也与陶谦交厚。他听说曹操起兵报仇,要尽杀百姓,星夜前来见曹操。

曹操知道陈宫是为陶谦做说客,要待他不见,但是又灭不过旧恩,只得请入帐中相见。

陈宫对曹操说道:“今闻明公以大兵临徐州,报尊父之仇。所到之处,尽杀百姓,我因此特来进言。陶谦乃仁人君子,非好利忘义之辈。尊父遇害,乃张闿之恶,非陶谦之罪。且州县之民,与明公何仇恨?杀之不祥,望三思而行!”

曹操听了陈宫的话后,大怒道:“陈宫,昔日你弃我而去,今有何面目复来相见?陶谦杀我一家,我誓当摘胆剜心,以雪我恨。你们一直虽为陶谦游说,其如我不听何!”

陈宫辞出,叹道:“我也无面目见陶谦!”

于是,陈宫就骑马投陈留太守张邈去了。

曹操大军所到之处,杀戮百姓,发掘坟墓。

陶谦在徐州,听说曹操起军报仇,杀戮百姓,仰天恸哭道:“我获罪于天,致使徐州之民受此大难!”

说到这里,陶谦就急忙聚众官商议。

曹豹对陶谦说道:“曹兵既至,岂可束手待死,我愿助使君破之。”

陶谦只得带兵出迎。

城外。

陶谦带着兵马出来了。他远望曹操军,如铺霜涌雪,中军竖起白旗二面,大书“报仇雪恨”四字。

军马列成阵势,曹操纵马出阵,身穿缟素,扬鞭大骂。

陶谦也出马于门旗下,欠身施礼道:“谦本结好明公,所以托张闿护送之。但是,不想贼心不改,致有此事。实不干谦之故,望明公察之!”

曹操大骂道:“老匹夫!你杀害我父,尚敢乱言!谁可生擒老贼?”

话音刚落。

这时,夏侯惇应声而出。陶谦慌走入阵。夏侯惇赶来,曹豹挺枪跃马,前来迎敌。

两马相交,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两军皆乱,各自收兵。

陶谦入城,与众计议道:“曹兵势大难敌。我当自缚往曹营,任其剖割,以救徐州一郡百姓之命。”

话音刚落。

这时,有一人进前,对陶谦说道:“府君久镇徐州,人民感恩呐。今曹兵虽众,未能即破徐州城池。府君与百姓,可坚守勿出啊!我虽不才,愿施小策,便叫曹操此人死无葬身之地。”

众人听了那人的话,大惊,看向那人。那人不是别人,乃是东海朐县人,姓糜,名竺,字子仲。

此人家世富豪,常往洛阳买卖。他乘车而回,路遇一美妇人来求同载。糜竺乃下车步行,让车与妇人坐。妇人请竺同载,糜竺上车端坐,目不邪视。行及数里,妇人辞去。

临别之时,那妇人对糜竺说道:“我乃南方火德星君也。奉上帝敕,前往烧你家。感君相待以礼,所以明告君。君可速归,搬出财物,我当夜来。”

说罢。

那妇人便不见了。

糜竺听了,大惊,就飞奔到家,将家中所有,急忙搬出。

当天晚上。

果然厨中火起,尽烧其屋。糜竺因此广舍家财,济贫拔苦,后陶谦聘为别驾从事。

当日,糜竺献计道:“我愿亲往北海郡,求太宗孔融起兵救援。更得一人,前往青州田楷处求救。若二处军马齐来,曹操必退兵矣。”

陶谦听了,从之。于是,他就写书二封,问帐下谁人敢去青州求救。

这时,有一人应声愿往。众人视之,乃广陵人,姓陈,名登,字元龙。

陶谦先打发陈元龙往青州去,然后命糜竺拿着自己书赴北海,自己率众守城,以备攻击。

那北海孔融,字文举,鲁国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之子。他自小聪明,年十岁时,前往拜谒河南尹李膺,阍人难之。

孔融对阍人说道:“我系李相通家。”

阍人让孔融入见。

李膺问道:“你祖与我祖有何亲?”

孔融对李膺说道:“昔日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融与君岂非累世通家?”

李膺听了孔融如此的应答后,为大奇之。

少顷,太中大夫陈炜到。

李膺指着孔融,对陈炜说道:“此奇童也。”

陈炜对李膺说道:“小时聪明,大时未必聪明。”

孔融立即应声道:“如君所言,幼时必聪明者。”

陈炜等人都笑道:“此子长成,必当代之伟器也。”

自此,孔融得名。后来,他为中郎将,累迁北海太守。他极好宾客,常常说道:“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我之愿也。”

孔融在北海六年,甚得民心。

当日,孔融正与客坐,人报徐州糜竺至到。他便让人请糜竺入见自己,问其来意。

糜竺出陶谦的书信,对孔融说道:“曹躁攻围甚急,望明公垂救。”

孔融对糜竺说道:“我与陶恭祖交厚,子仲又亲到此,如何不去?只是曹孟德与我无仇,当先遣人送书解和。如其不从,然后起兵。”

糜竺对孔融说道:“曹躁倚仗兵威,决不肯和。”

现在,孔融叫一面点兵,一面差人送书。

正商议间,忽报黄巾贼党管亥部领群寇数万杀奔前来。孔融听了大惊,急忙点本部人马,出城与贼迎战。

城外。

孔融带着兵马出来。

只见两阵相对。

管亥出马道:“我知北海粮广,可借一万石,即便退兵。不然,打破城池,老幼不留!”

孔融叱责道:“我乃大汉之臣,守大汉之地,岂有粮米与贼吗?”

管亥听了孔融的话后,大怒,拍马舞刀,直取孔融。孔融看见了,让他的手下——宗宝挺枪出马相迎。

战不数合,被管亥一刀,砍宗宝于马下。

孔融兵马大乱,奔入城中。管亥分兵四面围城,孔融心中郁闷。糜竺怀愁,更不可言。

第二天。

城楼上。

孔融登城遥望,贼势浩大,倍添忧恼。忽然,他见城外一人挺枪跃马杀入贼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直到城下,大叫“开门”。

孔融不识其人,不敢开门。贼众赶到壕边,那人回身连搠十数人下马,贼众倒退,孔融急命开门引入。

其人下马弃枪,径到城上,拜见孔融。孔融问其姓名。

那人回答道:“我东莱黄县人,覆姓太史,名慈,字子义。老母重蒙恩顾。我昨自辽东回家省亲,知贼寇攻城。老母说:‘屡受府君深恩,你当往救之。’所以,我就单马而来。”

孔融听了太史慈的话后,大喜。原来孔融与太史慈虽未识面,却晓得他是个英雄。因他远出,有老母住在离城二十里之外,融常使人遗以粟帛;母感融德,所以特使太史慈来救自己。

当下孔融重待太史慈,赠与衣甲鞍马。

太史慈对孔融说道:“太守,我愿借精兵一千,出城杀贼。”

孔融对太史慈说道:“将军虽英勇,然贼势甚盛,不可轻出。”

太史慈对孔融说道:“老母感君厚德,特遣慈来。如不能解围,慈也无颜见母亲矣。愿决一死战!”

孔融对太史慈说道:“我听说刘玄德乃当世英雄,若请得他来相救,此围自解。只无人可使用罢了。”

太史慈对孔融说道:“府君修书,我当前往。”

孔融大喜。于是,他便写了一封书信,交给太史慈。

太史慈擐甲上马,腰带弓矢,手持铁枪,饱食严装。城门开处,一骑飞出。

近壕,贼将率众来战。太史慈连搠死数人,透围而出。

管亥知有人出城,料必是请救兵的,便亲自带数百骑赶来,八面围定。太史慈倚住枪,拈弓搭箭,八面射之,无不应弦落马。贼众不敢来追。

太史慈得脱,星夜投平原来见刘备。

平原。太守府。

太史慈进来了。

施礼罢。

太史慈具言孔北海被围求救之事,呈上书札。刘备接了过来看。

看毕。

刘备问太史慈的姓名:“足下何人?”

太史慈回答道:“我乃太史慈,东海之鄙人也。我与孔融并非亲骨肉,并非乡党,特以气谊相投,有分忧共患之意。如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告,危在旦夕。我闻君仁义素著,能救人危急,所以,特令某冒锋突围,前来求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