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古城相遇(1 / 2)

加入书签

关羽和罗技于马上自叹道:“我二人非欲沿途杀人,奈事不得已也。曹操知之,必以我二人为负恩之人。”

正行间,忽然一骑自北而来,大叫道:“云长、子义少住!”

关羽勒马视之,乃孙乾也。

关羽和罗技问孙乾:“自汝南相别,一向消息若何?”

孙乾对关羽和罗技说道:“刘辟、龚都自将军回兵之后,复夺了汝南,派遣我往河北结好袁绍,请皇叔同谋破曹之计。不想河北将士,各相妒忌,田丰尚囚狱中,沮授黜退不用,审配、郭图各自争权。袁绍多疑,主持不定。我与皇叔商议,先求脱身之计。今皇叔已往汝南会合刘辟去了,恐二位将军不知,反到袁绍之处,或为所害,特遣我于路迎接将来。幸于此得见!二位将军可速往汝南与皇叔相会。”

关羽和罗技叫孙乾拜见四位夫人。甘、糜两位夫人问其动静。

孙乾备说:“袁绍两次要斩皇叔,今幸脱身往汝南去了。夫人可与关将军、罗将军到此相会。”

甘、糜二位夫人皆掩面垂泪。关羽和罗技依言,不投河北去,径取汝南来。

正行之间,背后尘埃起处,有一彪人马突然赶来。

当先夏侯惇大叫道:“关羽、罗技休走!”

孙乾保车仗前行,而关羽和罗技回身,勒马按刀和拿戟,看向夏侯惇。

罗技和关羽问夏侯惇:“你来赶我二人,有失丞相大度。”

夏侯惇对关羽和罗技说道:“丞相无明文传报。汝二人于路杀人,又斩我部将,无礼太甚。我特来擒你二人,献与丞相发落!”

于是,夏侯惇便拍马挺枪欲斗。

只见后面一骑飞来,向夏侯惇大叫道:“将军不可与云长、子义交战!”

关羽和罗技按辔不动。

来使于怀中取出公文,看向了夏侯惇。

来使对夏侯惇说道:“丞相敬爱关将军和罗将军忠义,恐于路关隘拦截,故遣我特赍公文,遍行诸处。”

夏侯惇问来使:“关羽和罗技于路杀把关将士,丞相知否?”

来使回答道:“未知。”

夏侯惇说道:“我只活捉他二人去见丞相,待丞相自放他二人。”

关羽和罗技大怒道:“我二人岂惧你吗?”

于是,关羽和罗技拍马持刀和拿戟,直取夏侯惇。夏侯惇挺枪来迎。

两马相交,战不十合,忽然又一骑飞至。

那人大叫道:“三位将军少歇!”

夏侯惇停枪问来使:“丞相叫擒关羽和罗技吗?”

那使者回答道:“非也。丞相恐守关诸将阻挡关将军和罗将军,故又差我驰公文来放行。”

夏侯惇再问:“丞相知其于路杀人否?”

使者回答道:“未知。”

夏侯惇说道:“既未知其杀人,不可放去。”

于是,夏侯惇便指挥手下军士,将关羽和罗技围住。关羽和罗技大怒,舞刀迎战。

他们三个正欲交锋,阵后一人飞马而来。他要阻止这场无意义的战斗。

那人大叫道:“云长、子义、元让,休得争战!”

众人视之,乃张辽也。他们三人各勒住马。

张辽近前言道:“奉丞相钧旨:因闻知云长、子义斩关杀将,恐于路有阻,特差我传谕各处关隘,任便放行。”

夏侯惇对张辽说道:“秦琪是蔡阳之甥,他将秦琪托付我处。今被关羽和罗技所杀,怎肯干休?”

张辽对夏侯惇说道:“我见蔡将军,自有分解。既然丞相大度,放云长、子义去,你等不可废丞相之意。”

夏侯惇只得将军马约退。

张辽问关羽和罗技:“云长、子义,今欲何往?”

关羽和罗技对张辽说道:“闻兄长又不在袁绍处,我今将遍天下寻之。”

张辽对关羽和罗技说道:“既然未知玄德下落,且再回见丞相,若何?”

关羽和罗技对张辽说道:“安有是理!文远回见丞相,幸为我二人谢罪。”

说罢。

罗技、关羽便与张辽拱手而别。于是,张辽与夏侯惇领军自回。

关羽和罗技赶上车仗,与孙乾说知此事。三人并马而行。

行了数日,忽值大雨滂沱,行装尽湿。遥望山冈边有一所庄院,关羽和罗技引着车仗,到那里借宿。

庄内一老人出迎。关羽和罗技具言来意。

老人回答道:“我姓郭,名常,世居于此。久闻大名,幸得瞻拜。”

于是,郭常便宰羊置酒相待,请二位夫人、蔡文姬和吕玲绮于后堂暂歇。他陪关羽、罗技和孙乾于草堂饮酒,一边烘焙行李,一边喂养马匹。

到黄昏时候,忽见一名少年,带着数人入庄,径上草堂。

郭常唤道:“我儿来拜将军。”

然后,郭常看向了关羽和罗技。

郭常对关羽和罗技说道:“此愚男也。”

关羽和罗技问何来,郭常回答道:“射猎方回。”

那少年见过关羽和罗技,便立即下堂去了。

郭常流泪言道:“老夫耕读传家,只生此子,不务本业,惟以游猎为事。是家门不幸也!”

关羽和罗技对郭常说道:“方今乱世,若武艺精熟,也可以取功名,为何说不幸?”

郭常说道:“他若肯习武艺,便是有志之人。今专务游荡,无所不为:老夫所以忧耳!”

关羽和罗技也为叹息。至更深,郭常辞出。

关羽、罗技与孙乾方欲就寝,忽然听到后院马嘶人叫。关羽和罗技急唤从人,却都不应,乃与孙乾提剑往视之。

只见郭常之子倒在地上叫唤,从人正与庄客厮打。

关羽和罗技问其故,从人回答道:“此人来盗赤兔马和夜照玉狮子,被马踢倒。我等闻叫唤之声,起来巡看,庄客们反来厮闹。”

关羽怒道:“鼠贼焉敢盗我二人之马!”

恰待发作之时,郭常奔至告道:“将军,不肖子为此歹事,罪合万死!奈老妻最怜爱此子,乞将军仁慈宽恕!”

关羽和罗技对郭常说道:“此子果然不肖!适才老翁所言,真‘知子莫若父’也。我二人看你之面,且姑恕之。”

于是,关羽和罗技就吩咐从人看好了马,喝散庄客,与孙乾回草堂歇息。

第二天。

郭常夫妇出拜于堂前,谢道:“犬子冒渎虎威,深感将军恩恕。”

关羽和罗技对郭常夫妇说道:“你们将他唤出来,我二人以正言教之。”

郭常对关羽和罗技说道:“他于四更时分,又引数个无赖之徒,不知何处去了。”

关羽和罗技谢别郭常,奉二位嫂嫂、蔡文姬和吕玲绮上车,出了庄院,与孙乾并马,护着车仗,取山路而行。

不及三十里,只见山背后拥出百余人。为首两骑马:前面那人头裹黄巾,身穿战袍,后面乃郭常之子也。

黄巾者对关羽、罗技和孙权说道:“我乃天公将军张角部将也!来者快留下赤兔马和夜照玉狮子,放你过去!”

关羽和罗技大笑道:“无知狂贼!你既从张角为盗,也知刘、关、张、罗兄弟四人名字否?”

黄巾者对关羽和罗技说道: “我只闻赤面长髯者名关云长,黑脸短须小眼者名罗子义,却未识其面。你二人何人也?”

关羽便停刀立马,解开须囊,出长髯令视之。罗技站在关羽的旁边,没有动。

其人滚鞍下马,脑揪郭常之子,拜献于马前。关羽问其姓名。

那人回答道:“我姓裴,名元绍。自张角死后,一向无主,啸聚山林,权于此处藏伏。今早这厮来报:‘有一客人,骑一匹千里马,在我家投宿。’特邀我来劫夺此马。不想却遇二位将军。”

郭常之子拜伏乞命。

关羽和罗技对郭常之子说道:“我二人看在你父之面,饶你性命!”

郭子抱头鼠窜而去了。

关羽和罗技问裴元绍:“你不识我二人之面,何以知我二人之名?”

裴元绍对关羽和罗技说道:“离此二十里有一卧牛山,山上有一关西人,姓周,名仓,两臂有千斤之力,板肋虬髯,形容甚伟。原在黄巾军张宝部下为将,张宝死了之后,啸聚山林。他多曾与我说二人将军盛名,恨无门路相见。”

关羽和罗技说道:“绿林中非豪杰托足之处,公等今后可各去邪归正,勿自陷其身。”

裴元绍拜谢。

正说话间,遥望有一彪人马来到。

裴元绍对关羽和罗技说道:“此必周仓也。”

关羽和罗技便立马待之。果见一人,黑面长身,拿枪乘马,引众而至。

那人见了关公,惊喜道:“此关将军、罗将军也!”

于是,那人疾忙下马,俯伏道傍。

那人对关羽和罗技说道:“周仓参拜。”

关羽问周仓:“壮士何处曾识我二人来?”

周仓对关羽和罗技说道:“旧随黄巾张宝时,曾识尊颜。恨失身贼党,不得相随。今日幸得拜见,愿二位将军不弃,收为步卒,早晚执鞭随镫,死也甘心。”

关羽见其意甚诚,问周仓:“你若随我,你手下人伴若何?”

周仓对关羽和罗技说道:“愿从则俱从,不愿从者,听之可也。”

于是,众人都说道:“愿从。”

“周仓,你不必跟着我,只跟我二哥。我身边不需一人。”罗技对周仓说道。

周仓对罗技说道:“是。”

关羽和罗技便下马至车前禀问二位嫂嫂。

甘夫人对关羽和罗技说道:“叔叔自离许都,于路独行至此,历过多少艰难,未尝要军马相随。前者廖化欲相投,叔叔既却之,今何独容周仓之众?我辈女流浅见,叔叔亲自斟酌。”

关羽和罗技说道:“嫂嫂之言是也。”

于是,关羽和罗技看向了周仓。

关羽对周仓说道:“非关某寡情,怎奈二位夫人不从。你等且回山中,待我二人寻见兄长,必来相招。”

周仓顿首告诉说道:“仓乃一粗莽之夫,失身为盗。今遇将军,如重见天日,岂忍复错过。 若以众人相随为不便,可令其尽跟裴元绍去,仓只身步行,跟随二位将军,虽万里不辞!”

关羽和罗技再以此言告二位嫂嫂。

甘夫人对关羽和罗技说道:“一、二人相从,无妨于事。”

关羽和罗技便令周仓拨人伴随裴元绍去。

裴元绍说道:“我也愿随关将军和罗将军。”

周仓对裴元绍说道:“你若去时,人伴皆散。且当权时统领,我随关将军和罗将军去,但有住扎处,便来取你。”

裴元绍怏怏而别。

周仓跟着关羽和罗技,往汝南进发。行了数日,遥见一座山城。

罗技问土人:“此何处也?”

土人对关羽和罗技说道:“此名古城,数月之前,有一将军,姓张,名飞,引数十骑到此,将县官逐去,占住古城。招军买马,积草屯粮。如今聚有三、五千人马,四远无人敢敌。”

关羽大喜道:“我弟自徐州失散,一向不知下落,谁想却在此!”

于是,关羽和罗技令孙乾先入城通报,叫来迎接二位嫂嫂、蔡文姬和吕玲绮。

张飞在芒砀山中,住了月余。因出外探听刘备消息,偶过古城,入县借粮,县官不肯。张飞大怒,因就逐去县官,夺了县印,占住城池,权且安身。

当日孙乾领关羽和罗技之命,入城见张飞。

施礼毕,孙乾具言道:“皇叔离了袁绍处,投汝南去了。今云长、子义直从许都送二位夫人至此,请将军出迎。”

张飞听罢,更不回言,随即披挂持矛上马,引一千余人,径出北门。孙乾看见了惊,讶,又不敢问,只得随出城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