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海王一号直升机(1 / 2)

加入书签

建造这数百台机器人用去了蓝天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时间之中,蓝天还建造完毕了六条机器人零件生产线以及一个组装车间,只要原料充足,这几条生产线全力开动的话,一天几乎可以生产出二十台机器人。而且,将零件生产线稍微改动一下的话,还可以生产出更多型号,功能更加多样化的机器人来。

机器人的数量足够了,蓝天开始了下一步的建造,这次的建设内容,是造出一个炼钢高炉出来。

蓝天所要建造的高炉,可不同于人类传统的高炉,因为那需要大量的焦炭,而很明显,海王星上没有焦炭,所以蓝天建造的高炉,是结合了最新炼钢技术的。

蓝天的硬盘之中储存有建造高炉的全套资料,而且是经过了改造的,不需要煤炭,只要有足够能源就可以炼钢的高炉。

为了建造炼钢高炉,蓝天甚至造出了吊车型机器人。吊车型机器人可是大家伙,不比海王一到七型这样的小型机器人。为了建造这个大家伙,蓝天足足消耗掉了数千吨的优质钢材和半个多月的时间。

建造好了地基,铺设好了各种管道,比如进料口,出渣口,进气口等,蓝天开始了高炉的建设。

等到开始建设,蓝天才发现了一个难题,在海王星上,至少在蓝天已经探明的区域,很难寻找到适合的隔热材料。思考了半天,蓝天咬了咬牙,干脆舍弃掉隔热层,直接上了一套风冷系统。

要知道,海王星上的风,温度可是零下两百多度,而且海王星上空气很稠密,蓝天测试了一下,发现这套风冷系统居然完全可以满足要求,不禁大是欣喜。

一块块打磨好的钢板被吊车型机器人吊起放在大概位置上,然后另一只机械臂吊起一台小巧的机器人将钢板推到正确的位置,焊接完成之后,又开始了下一块,如此反复。

因为炼钢炉还没有建造完毕的缘故,蓝天现在的钢铁产出完全靠从飞船上带来的几台特殊小型机械。虽然经过了蓝天的改造,这些机械在没有煤炭的情况下也能炼钢,但是产量就不好说了。面对日益增大的钢铁需求,蓝天的这点产量,还真是有些可怜巴巴的。

这一段时间之内,蓝天可算是重新体验了一把等米下锅的感觉。庞大的钢铁需求就是一口沸水滚滚的大锅,只要放进去米,很快就可以做出一锅香喷喷的米饭出来。可是蓝天的钢铁产量却像是一块欠产的稻田,只肯一粒一粒的产出米来,让人等得心焦。

足足忙活了一个月时间,这台炼钢高炉才建造完毕。看着矗立在海王星平坦的冰层大地之上,高足足有六十米的巨大炉子,蓝天感叹了起来。

这个炼钢高炉综合了炼铁和炼钢两项功能。铁矿石进去之后,先被还原成生铁,然后生铁再进入另一套工序,经过各种冶炼,就会变成钢出来。

至于其产量,蓝天做了一下估计,如果生产普通钢铁,原料足够的话,可以达到日产一千吨的样子。如果生产蓝天所能做到的最优质的钢材,那就只可以达到日产十吨的水平了。

不过建造基地框架,需要的正是大量的普通钢材,最多在基地外部用一些铬镍合金钢,以抵抗海王星上极度严寒的温度罢了。

炼钢高炉建造完毕,到了这个时候,基地建设才算是真正开始了。

蓝天并不打算将基地建造在铁矿这里,而是选在了离这里约莫有五千米左右的一个地方。相比起这里,那里的地形,地质等更加适合建造大型的基地。

蓝天先指挥着指挥着工程机器人挖出了无数道壕沟,将地基浇筑好,就开始指挥着另外的机器人生产出一张张的大型钢板,然后运送过去,开始焊接工作。

没错,蓝天是打算建造出一个完全由钢铁构成的基地来。因为海王星上没有建造水泥,砖石等传统建筑材料的原料,反而钢铁是有很多。

随着一号炼钢高炉的建成,蓝天的钢铁生产能力大大加强,甚至于开始了三面开工,机器人生产线满负荷运转的同时,还在一面建造二号炼钢高炉,一面进行基地的建设。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转眼间已经过去了两年时间。在这两年时间之内,蓝天的机器人数量增加到了一万多台,炼钢高炉则增加到了十个,而且还有与之配套的铸造厂,精密机械加工厂等。

当然,这些工厂都是建造在基地内的,这两年的时间,占地面积有一平方公里的基地已经初见端倪,不过仍然处在建设初期,只不过蓝天先把一些比较关键的工厂建造了出来。

经过这两年的时间,海王星上A-1区已经模样大变了,蓝天的工业区几乎涵盖了几平方公里的地区,工业区内,灯火通明,高炉林立,有无数的各种型号机器人在其中穿梭来去,忙碌不已。

而蓝天,就是这个庞大工业园的大脑,一万多台机器人,数千万个安装在各种设备上的传感器,所传回来的每一个数据都会被蓝天完美的接收到,不会产生一丝一毫的遗漏,而且,在接收到的那一瞬间,蓝天立刻就会给出下一步的工作指示。

也就是说,蓝天可以同时做数千万件事情,而不会产生丝毫误差。这样的效率,也只有蓝天能做到了,这就是人和电子设备结合在一起所能产生的威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