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两封书信(新书求收藏)(2 / 2)

加入书签

杨成终于赶到,飞身下马护住黄良,其他骑兵也举起盾牌挡住弩箭。

“王离卑鄙,撤。”黄良的声音传来,明显比较虚弱。

看来就算不死,也是重伤。王离心中暗暗猜测。

骑兵有序退去。

王离看着黄良就这么退去,心有不甘,却因为兵败,只能徒呼奈何。

再说赵坚奉黄良之令,率军攻取云中郡,才刚到达郡城之外,还未攻城,便收到了黄良重伤的消息。

原本准备大展拳脚的攻城,直接变成了掩护撤退。

赵坚率队离开最远,所以撤退也是最后。

等赵坚再次见到黄良的时候,只见黄良躺在无蓬的马车上,杨成、胡义、刘毅等将领跟随在侧,由密密麻麻的将士保护着退回青州城。

有士兵远远的瞧过,黄良全程都是躺着的,不可骑马,可见伤势之严重。

眼见杨坚到来,脸色苍白的黄良,幽幽开口道:“王离匹夫可有率军追来?”

“王离正在收拢溃兵,最快也要明日才能腾出手来。”

黄良闻言摇了摇头,道:“如今我身受重伤,王离匹夫绝对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恐怕半日之后便当追来。”

说罢,看向杨成:“传本将命令,大军加快速度,务必在王离到来之前,经青州城返回阴山。”

“此外,快马传令孙行,收拢城中粮草,与大军一并返回。”

随行的刘毅,性子最为直接,颇为不舍的开口道;“将军,难道青州城就这么白白拱手让出?”

“两军交战,不必在意这一城一池之得失。”说话语气平淡,没有不甘之意。

杨成攻克过青州城,对那里的情况还是较为清楚的,开口道;“城中粮草不少,顷刻间要全部运回恐怕不易,是否需要.......”

说到后面,语气低了下来,没有说完。

而黄良自然清楚他的意思。

“能运走多少便运走多少,其余的......不必理会。”

哪怕是战败退走,黄良依然做不出烧粮的行为。

一直沉默的胡义也开口道;“带着粮草大军必然走不快,而青州城距离阴山尚远,末将请求留下来断后。”

“不必。”黄良嘴角勾起淡淡的笑意,“王离生性多疑,本将给他留个念想。”

王离来得很快,作为战场宿将,他很清楚战机的重要性。

所以在收拢大部分溃军后,根本不作休息,直接追击而来。

原本以为黄良会据城而守,或者会留下部分士兵据城阻挡。

但结果往往出人意料。

只见青州城的城门大开,那高高的城垛上空无一人。

唯独在城墙上留下了恣意潇洒的四个字;

劝君,惜命!

恍惚间,这安静的青州城似乎也不是那么安静了。

然而,王离大将军又岂会被这区区四个字吓倒?

一挥手,派出数支十人的斥候小队进城查探。

不过短短两刻钟,斥候回报:“城中并无埋伏,一切正常。”

“将军,可要继续追击?”被放出来的孙铁凑上前询问道。

若黄良无伤,他自然不会多嘴,但如今状况,他恨不能生出双翼杀上前去,再捞一笔战功。

“阴山贫瘠,不出数月,黄良叛军必然不攻自破。”

说完,王离眺望远处的广袤,一时间怔怔出神,良久,才一挥手:“传令,大军扎营青州城,就地休整。”

入夜,青州城迎来一大批休憩的‘旅客’。

王离并未入睡,而是在奋笔疾书。

洋洋洒洒写了两个竹简,大体意思是:叛贼黄良悍勇,借蒙恬之名聚拢军中士卒叛变,搅乱西北,占据城池,大逆不道,为天不容。

幸而自己反应迅捷,截杀叛逆,两月而三战,最终重伤黄良于马上,得以光复西北。

写罢,还一字一句仔细斟酌,连看三遍,才小心放好,决定明日一早便派人把它送回咸阳。

思索半晌,王离觉得还是该给自己退居乡里的老父王贲修书一封。

这封家书跟之前的笔触有所不同:

老父在上,不孝离儿叩问金安。离,本不欲扰父颐养天年,然迫于无奈终究提笔。

奉上之诏,擒蒙恬,折其子,本已功成;奈何逆贼黄良逃过此劫,公然造反,聚贼众数万,皆为军中精锐;扰我大秦西北不得安宁。

今恬已死,世上无人可缚之,不孝离儿率大军阻杀,意图斩杀此獠,然数战不曾建功。

可见,此獠必为大秦祸害,为卫我大秦疆土,当不惜一切代价除之。

今日,离儿抛开武将尊严,以暗箭重伤逆贼,令祖上蒙羞,让天下武将所不耻,却光复大秦西北,壮哉,壮哉!

以此卫我大秦,悔哉?不悔也,不悔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