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初唐四杰(1 / 2)

加入书签

第246章初唐四杰

像是寒门仕子,一般都会在考试之前,带着自己的得意作品,然后去拜访那些达官贵人,以期望能得到欣赏而被举荐,如果遇上真正惜才的官员,平民还是有及第的希望的。

可以说,这进士科,就介于科举制和举荐制之间。

这也是世家大族能够兴旺发达的原因,读书人想要找一个举荐之人,又害怕麻烦的话,就直接投身入世家大族,因为他们不缺举荐的人。

果然,当那考生说完自己的举荐之人后,记录的官员都忍不住抬起头,面露诧异之色。

郑仁泰啊,在军中也是颇有影响力的人物,能得到他的推荐,在郑家地位应该不低。

就在人群骚动的时候,一个儒雅的年轻人突然站出来说道:“学生卢照邻,恩师为曹宪、王义方,举荐人来济。”

哗!

周围众人听到年轻人这话,脸上顿时露出惊讶和羡慕的表情。

曹宪可是大儒,在文坛上占据重要地位。

而王义方,可是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还在魏征手下做过事,并且得到他的器重。

这两位都是声名显赫之人,眼前这个年轻人居然能成为他们二人的学生,这还真是令人惊讶。

另外就是举荐人来济,他曾经是武德年间的进士,目前是中书舍人,并且与令狐德棻同撰《晋书》,可见其文学。

一个读书人,能得到这么多有才之士赏识,那绝对是无上的荣光啊。

不过,若是李承乾在这,恐怕会更加惊讶。

他不是惊讶于曹宪这些人,而是惊讶于卢照邻本人。

卢照邻,生于初唐,彼时的文坛江湖已经颇有气象,虽未涌现出仙圣级别的顶级泰斗,但开山立宗、名噪一时的个中高手也层出不穷。

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当数“初唐四杰”,而卢照邻便在其中。

这四人个个非凡,王勃六岁能文,骆宾王七岁成诗,杨炯十岁应神童举及第,而卢照邻十余岁便博学一方,声名远播。

其中,卢照邻的命运最悲惨。

年少成名遍历繁华,无奈命途多舛,历经坎坷,长期沉沦下僚,又遭牢狱之灾,弄得家破人亡。

到了中年时期,本以为历经苦难,应该能走上人生巅峰,可谁曾想到,命运再次跟他开了个玩笑。

卢照邻病了,病得很严重,连药王孙思邈都无能为力的那种。

正如他在《五悲文》中写的那样“骸骨半死,血气中绝,四支萎堕,五官欹缺。

皮襞积而千皱,衣联褰而百结…了无生气,黑暗而绝望,惨状赫然,不忍卒读。”

那时候,他才不过四十岁,历经磨难,心性早已经坚韧不拔,然而碰到这种事的时候,他还是崩溃了。

病痛缠身,连动弹都十分艰难,加之情况恶化,腿脚萎缩,这样的打击与苦难足以把一个人击倒,于是他投颍水求得解脱。

从病床到颖水,几公里的路程,但是卢照邻就这样拖着残缺的身子,一瘸一拐到了颖水河畔,投河自尽。

这是一位文豪,除了诗词歌赋以外,留给世人的最后一丝尊严。

正如明代张燮谈到卢照邻的感慨:古今文士奇穷,未有如卢升之之甚者。

夫其仕宦不达,则亦已耳,沉疴永痼,无复聊赖,至自投鱼腹中,古来膏肓无此死法也。

意思大概就是,卢照邻大概是所有文人中,最为凄凉的一个,同样也是死法最荒唐的一个。

不过现在,卢照邻还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正意气风发入长安,准备大干一场。

而且这时候的他,也不过是寂寂无名之辈。

卢照邻没理会众人的惊讶,而是慢悠悠往另一边走去。

众人的目光。

还情不自禁随他的目光望去。

“咳咳…”

官员干咳一声,喊道:“继续吧。”

又一个青年才俊走出来,说道:“小人骆宾王,举荐人为道王李元庆。”

咦?

举荐人为王爷,那岂不是皇家门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