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龙绡纱(1 / 2)

加入书签

梁荣生跟金老爹交代一些注意事项后,就独自一人,直奔卧龙滩附近的山林而去。在梁荣生初到卧龙滩的时候,曾在附近的山中躲藏过一段时间,对附近的风水大势、地理情况也算有些了解。那里有什么古墓,那里有好的穴眼,早就摸了个门清。

此时进山,也不用找人带路,一入山中,就如同猛虎归山一样,竟是万般的自在。他根据自己的记忆,找准了古墓的方向后,就直奔目的地去了。

梁荣生要找的这座古墓,埋在一个叫做“凤母护巢”的风水眼上。照梁荣生看来,此地祥瑞之气笼罩山林,穴眼周围群山环绕,如同一只只雏鸟缩于巢中。而穴眼的正后方,一座高山向南北两个方向绵延而去,正如母鸟护卫着自己的巢穴一样。

至于这穴眼的位置,就正好坐落在巢穴的正中央。周围群山拥护,背后又有巨山拱卫。几条小溪在山中蜿蜒流淌,就像是血脉一样,把周遭的天地正气,都拢在了这个穴眼里面。

不过,由于这个穴眼附近的天地之气兴盛,寻常人家的坟冢,因为规格不大,很难压制住这里的风水之势。所以说,能葬在这个穴眼上的,必是王孙贵族家的大墓无疑。

梁荣生一路飞驰,一刻也来不及停歇。到了地方,为了预防自己白做无用功,用风水罗盘确认准确位置无误后,才用行内秘法,打通了一条直入墓室的地道。

墓中的浊气太浓,一时也进不去。简单的换气以后,梁荣生又用带来的麻雀测试了一下墓中的空气质量,确定能够下人的时候,才用龙绡纱蒙住了口鼻,准备下墓了。

说起这龙绡纱,寻龙行里素有“一寸龙绡千两金”的说法。这玩意的珍贵程度,当世少见,没有些家底是轻易淘换不到的。不过,据说真正能拿的出这龙绡纱的主儿,当世也不过五人。

只可惜建国之后,随着几位顶梁寻龙匠的离世,这龙绡纱也因为稀少难得,再加上防毒面具的冲击,也渐渐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如若不然,像龙绡纱这种稀罕东西,跟那马王堆汉墓里出土的素纱襌衣一比,那也是一点都不掉价的。

其实,这龙绡纱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寻龙匠为了抵挡墓中毒气所特制的一种蚕丝丝绸,透若清水、薄如蝉翼。虽说这龙绡纱是用天然蚕丝织就成的,但其用来吐丝的蚕,却不是寻常桑蚕,而是一种特殊养殖的赤龙蚕。

这赤龙蚕身长二寸,跟吃饭的筷子差不多粗细,颜色红如朝霞。头顶生有两个牙签棍粗细的小角,身上披着米粒大小的网状交织细鳞。远远看去,就如同一条微缩版的迷你赤龙。赤龙蚕这个名字,也是从这里得来的。

不过,这赤龙蚕生性娇贵,极难饲养,素有“万蚕一赤龙”的名号。想要饲养这种赤龙蚕的人,必须要花费数十倍的心血,才有可能养活一条赤龙蚕。所以说,这赤龙蚕又有一别号,被人叫作“蚕奶奶”。话虽如此说,可这样一来,这养蚕的人成了真孙子,一个玩物反倒成了活祖宗。

这赤龙蚕的喂养,难就难在食物上面。赤龙蚕不以桑叶为食,只吃各类珍稀药材。养蚕人抓住的。就是赤龙蚕的这种特性。

一般情况下,养蚕人会先开出一个解毒药方。在赤龙蚕还是幼虫的时候,就开始喂食药方上的各种草药。长此以往,等到赤龙蚕吐丝结茧的时候,它们吐出来的蚕丝,也就带了几分药性在里面。而用这种蚕丝、特别织成的丝绸,就是我们常说的龙绡纱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