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八大世家(2 / 2)

加入书签

少将军眼睛闪了闪,道:“也许他们也有秘密任务?我当时想的便是莫不是他们和咱们的目的是一样的。不然为何不去那内城居住?”

君邛哑然,他思考了一会儿摇了摇头:“不可能,此事事关重大,若是沈家的人和我们收到的是同一个消息,那么他们根本不会派人来,我看那位公子头上的伤口,也许来此只是为了看病。不过少将军做得对,我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远离他们为妙,毕竟我们有任务在身。”

少将军赞同地点了点头。二人牵着马向着不远处的济世堂走去。

少将军真是想到此处,才脸色大变的吗,当然不是。

此刻,他想起了自己成年之时,父亲让自己铭记的那句话。

……

“邵儿,你要记住,今后你行走世间之时,对一个家族的人要恭敬,万万不要招惹对方。”

当时的少将军,脸上丝毫不见今日之狂傲,有的只是恭敬和稳重:“父亲说的是可是庐州白家?孩儿略有耳闻,白家是当今八大世家之首,自白家先祖发达以来,白家已传承了近一千年,历经了三个朝代,出了几十位宰相,底蕴雄厚。”

老将军摇了摇头,道:“白家传承多年,底蕴确实雄厚,但这代白家家主如今由于某些原因奉行的是韬光养晦的政策,对我独孤家礼让有加,我倒是不怎么惧怕他们。”

少将军想了想:“不是白家,那便是方家了?方相能力出众受陛下信任,治国方略得百官拥戴,现在天下人几乎无人不知方相。”

老将军又摇了摇头:“方相固然权倾朝野,方家子弟也借着方相的庇护,逐渐进入朝堂,但方家在朝堂方面的势力起步较晚,除了方相,方家暂时没有能挑起大梁的后辈,而方相也是基于圣上信任,倘若有朝一日,方相失宠,那方家也会因此没落。”

少将军迟疑道:“莫非不是八大世家?还有其他的大家族没有出世?“

老将军微笑道:“是八大家族之一,但不是他们两个。”

少将军皱了皱眉:“父亲,八大世家,白杨柳方,百沈宋昌,我实在不知其余六家哪家能当今和这两家相比,这两家我们都不怕,怎会畏惧其余六家中的一个?”

老将军听闻,目光微微闪动:“孩子,你可知几十年前,天下并没有八大世家的称呼?那时天下只有所谓的“四大世家”。”

少将军被勾引了好奇心:“四大世家?是哪四大世家?”

老将军看着他道:“这四大世家是庐州白家,潞州杨家,庐州柳家和宋家。而后来的“方、沈、百、昌”是因与我独孤家有一些渊源,随着天下大乱,跟着我独孤家顺势而起的,他们四家或是在我们独孤家起事之时,给予了巨大帮助,或是在我独孤家夺得天下后,率先归顺,稳固朝堂。因此我独孤家成事之后投桃报李,也是为了让其与那四个老牌世家相互制衡,遂在暗中扶持了这几个家族。当时的老人们,更喜欢称“白杨柳宋”为四大世家,称“方沈百昌”为四小世家,不过即便是四小世家中,在帮助我们之前,也有仅次于四大世家的存在,不是外面其他的一般家族所能比的,比如当时的宣州昌家,就是天下最富庶的家族。而这所谓的四小世家得到朝廷的支持和政策关照后,十几年间变得更加壮大,以方相所在的方家为首,如今单看表面实力俨然可以和原来的四大世家平起平坐了,所以这几年便统一有了八大世家的说法。”

老将军看着少将军:“而这几家之中,沈家最为神秘,没有人知道沈家因何崛起,也不知沈家为何会得到独孤家的扶持,这一直是外人所不能理解的。”

少将军不可置信道:“父亲,您是家族的核心成员,也不知道沈家的来历吗?”

老将军叹道:“我之前私自查过,沈家以前只是一个经商的小家族,朝中也没有根基。但后来沈家在庐州崛起时,做起了车行生意,这就毫无避免地与同在庐州,以车行生意为主的宋家发生了矛盾,据我所知,当时沈家突然出现了一个神秘的人,没有人知道他姓甚名谁,只知道他相貌出众,武力超群。但就是他这一个人,便让四大世家之中的宋家从此没落,走向了下坡路,直到现在也不敢高调行事。”

少将军松了口气,撇了撇嘴:“恕孩儿不敬,仅凭这点,父亲何必惧怕与他,我们是皇族,还手握重兵,毕竟他只是一人,一个人?”

少将军顿了顿,想到了什么,眼睛一亮:“难道他是传说中的天下三奇?可民间不是说天下三奇是一个疯子,一个书生和一个囚犯吗?”

老将军嗤笑道:“天下三奇的故事,只是那些说书之人胡诌乱撰的,岂可当真?”

老将军接着道:“莫说是你,我当时也觉得沈家凭一人而震慑一个百年世家,过于不现实,对于此人,我虽觉得有些手段,但也没有太在意,可直到后来我回帝都参与家宴之时,我偷听到了先帝和帝师对此人的评价,才有了对此人及背后家族的敬畏。”

帝师和先帝独孤离,都是少将军从小便极为敬佩的对象,少将军似乎声音也变轻了许多,问道:“他们说了什么。”

老将军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先帝和帝师谈到当时宋家、沈家之争说到此人时,先帝对帝师说:‘此人文有经天纬地之才,武有攻城掠地之勇,我独孤家因此人而得天下。’帝师深表同意,赞道:‘此人静则天下静,动则天下乱,只可惜此人不在朝堂,不能为陛下所用。’先帝笑曰:‘乱世之中,此人确乃当世奇才,但论治世,先生才是那千古之人。’”

少年听闻此话,内心震撼不已,久久不能平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