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1 / 1)

加入书签

从大年初二开始,是走亲戚给亲戚家长辈拜年的日子。

昨晚的雪下的并不算太大,不影响人们的出行,只是给骑车增加了一些困难,车蹬起来会沉重些,也时不时会打滑,得防止跌倒。不过这些影响不到大贵,大贵家没有车可骑,不用担心骑车会摔。大贵往年走亲戚拜年都是步行的,今年仍是如此。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电视机那都是稀罕物,更不要提冰箱、空调、摩托车、洗衣机之类。在当时,谁家要是有一辆自行车,或者一块手表,或者一台电视机,哪怕是一台黑白电视机,在村里那是相当惹人羡慕相当有面儿的。这些物品的主人往往也会骑出去转一圈,或者把袖子挽得老高露出手腕上闪着亮光的手表,或者逢人就给人讲电视上有啥新闻有啥故事,以此来炫耀自己的富有,以此来显示自己的优越和高人一等。

有钱人家在村人面前显示自己的富有和优越,当然会引得人们的羡慕和恭维,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真心羡慕和恭维的,有的人当着人家的面说一些羡慕恭维的话,但私下里却说着一些嫉妒怨恨甚至诅咒的话,用大贵的话说就是,骑车不安全,万一摔沟里摔残废就完了,还是步行好,又安全又锻炼身体。

早晨,大贵和秀芬带了孩子们去秀芬娘那儿给秀芬娘拜年。

秀芬娘是个略微有些驼背的老人,脸清瘦红润,显然是没有去地里劳作过,两眼闪烁有神深邃,一身老式斜对襟黑色衣服。平时秀芬娘整天背个袋子,袋子里装着一些花生、瓜子或者糖果之类的小食品,然后走村穿寨走街串巷赶集上会地出外摆摊卖东西,除了雨雪等恶劣天气,老人几乎整天都不在家。靠了这个小营生,这个老太太倒也没受什么大罪大苦,生活倒也过得去。她一个人独住了一所有两间土坯墙蓝瓦顶房子的老宅院。

大贵、秀芬领孩子给老太太拜了年,孩子们“姥姥、姥姥”地叫个不停,秀芬娘显然高兴得乐开了花,忙从里屋用一个小塑料筐盛出了些花生瓜子来,并破天荒地给了每个孩子五角钱——往年都是给个一角两角的。

孩子们高兴极了,又是吃的又是钱,哪会不乐坏呢。她们每人抓了一把花生或瓜子,叽叽咔咔地吃嗑起来,尤其是新生,一边嘴里吃着花生瓜子,一边往兜里塞。孩子们平日里极少吃到这样的东西,有时来到姥姥家,姥姥也极少让孩子们吃,即便让吃,也只是给每个孩子捏那么三五个花生,老人是断不会抓上一大把给孩子们的,她是小本营生,秀芬这么多孩子,那要吃去多少钱哟,老人会心疼的。想想也是,连一个馒头都要馋得流口水,也难怪孩子们有如此不雅的馋相了。

秀芬娘盛的这一小筐食品,只一会儿的工夫,筐子就见底了,只剩下满地的皮壳。

坐了一会儿,秀芬娘问:“大贵,你今天还去别的亲戚家拜年吗”

大贵回答说:“吃完饭,我领新生去娘娘寨我姐家,她婆家老人还在,我得去给人家老人拜个年。”

“听说你姐家生活条件还挺不错,你呀,现在就领新生去吧,到他家准能吃好的喝好的,说不定回来的时候你姐还能给你带点好东西呢,快收拾一下,赶快走,省的去晚了人家都吃过饭就吃不上了,快走快走。”秀芬娘别看年纪大,嘴皮子却溜得很,一连声地催促着大贵。

大贵知道,秀芬娘这是小气,在想着法子赶他走,赶走两个,就少两张嘴吃她的饭,她就省一些,尤其是赶走男的,她省的就更多了。大贵看看秀芬,秀芬也很无奈,自己的娘,又不能把话说破,只好无奈地说:“娘说的也是,去吧,你姐家生活好,到你姐家去吃吧。”

大贵其实是不愿去的,他对自己的姐姐有些怨恨。自从大贵的爹娘死后,大贵的姐姐就从来没看过大贵这个穷的缺吃少穿的弟弟,这不免让大贵心寒伤心,再想到去姐姐家借面粉未成的情景,大贵越发觉得堵心,这可是自己一奶同胞的亲姐姐啊。

秀芬看出了大贵的心思,便说:“你姐不借给咱面粉,咱也不能怪人家,人家说的也在理,咱光借不还,搁谁谁也不会再借,人家家里有老人,咱不能和她一般见识,咱得把礼数做到了,咱不能让人说咱不懂礼数,你说是吧。去吧,啊。”

“嗯,我去,新生,咱们走。”见秀芬发话了,大贵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他不情愿地站起身,叫上儿子往外走去。

“新生啊,你姑家好吃的可多了,到你姑家记得多吃点。”秀芬娘冲着屋外喊了一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