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五王之争(1 / 2)

加入书签

威州,炎夏国北方最大的城市之一。这里具有多种多样的商品经济模式,还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形形色色的人,这是一座富饶的,充满活力且极具诱惑力的巨大国际化都市。在这个总人口超过千万的庞大城市中,每天都在上演着各种各样的世俗故事。滚滚红尘,从不缺乏有趣的人和事,这里,当然也不例外。

自炎夏建国以来,这威州城就是距离京师最近的屯兵重镇。其实过去这里也不过是一片荒原,两面开阔,北倚群山南邻汉江,虽然算不得地势险要,却也算是个屯兵练马的风水宝地。

早年开国皇帝东阳镕芳曾评价此地为“京师之犄角,炎夏之戈矛”,前前后后共在此地驻军超过三十万,还允许他们拖家带口,在这里自力更生,渐渐将这里变成了一个人口众多,四海融汇的巨大军营。

到汉成皇帝东阳跋时期,在他登基几个月后爆发了五王之争,这场浩劫影响巨大,甚至一度动摇了炎夏国的根基,险些让北方的戎族和南方的蛮夷有机可乘,颠覆了帝国的百年基业。

而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可怕浩劫中,威山卫,也就是威州城的前身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先是桓王东阳晋不遵王命私自调兵,从此地调走了八万大军去和远在边关的康王东阳殇争地盘儿,又有祁王东阳光假借平叛二王相争之乱先后从此地调走了十二万余大军,回过头去就拥兵自重,雄踞岭南、安庆二州自立为王。

当时的汉成帝东阳跋尚且年幼,在几位辅政大臣和后宫皇太后的全力保护下勉强保住了皇位,却根本没有本事阻止几位叔叔之间的争斗,只能坐守京师以求自保。而也就在这段时间里,桓王和康王的争斗也愈演愈烈。但拥有从威山卫调过来的八万精兵的桓王实力一直稳稳压住了康王,大约两年多后,桓王攻破西北重镇掖兰,康王东阳殇自尽身亡,桓王东阳晋雄踞四州,瞬间成了整个炎夏国势力最大的藩王。

而与此同时,占据西南的祁王东阳光和地处晋中的卫王东阳杰也都没有闲着,前者不断派出间谍渗透各藩王势力,大有荡平天下,一统江山的意思;后者则三番五次上书大内,请求让他带兵平叛,一举扫平正打得如火如荼的桓康二王和一直蠢蠢欲动的祁王,还天下百姓一个安宁。

可大内诸人又何尝不知卫王的险恶用心?一旦他真的平叛成功了,原本互相制衡的几位王爷就成了他卫王一家独大,到时候他不光手握重兵,成了平叛的大功臣,还可以顺便接手其他几位王爷的封地,壮大自身势力,那到时候这天下之主究竟该是他皇帝陛下呢,还是这位威震寰宇的卫王殿下呢?

可是看着如今越来越肆无忌惮的三位王爷,朝堂也一直是怨声载道,却又无可奈何。如今既然有了这么个冤大头愿意出这个风头,那不妨就让他去试试好了,不论成败如何,至少不会动摇京师的统治地位,也不会伤及这些朝臣们的根本。所以他们想得很美好,一个个也都开始跟着写起了推荐信。

在四面八方涌来的压力之下,几位内阁大臣和早已心力交瘁的皇太后迫于压力,不得不将属于天子的那块兵符交给了他,加上卫王身为藩王的调兵权限,他一共至少可以从威山卫调走十五万大军。

就这样,躲在深宫中的东阳跋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几位亲叔叔把自家爷爷和老爹辛苦了百十年积攒下来的几十万大军搞得分崩离析,把这大好的河山折腾得一团糟乱,而他这个堂堂正正的国君却不得不缩在角落里看他们表演,那感觉,真的是要多酸爽有多酸爽,难受啊,真难受!

可是没办法啊,谁让他没本事呢?尚且年幼的东阳跋一面猥琐发育,一面偷偷关注着这几位王爷之间的激烈斗争。

好不容易等到桓王和康王分出胜负了,五大藩王终于被搞死了一个,东阳跋还以为自己可以松一口气了,却不想从他那里调走了十几万大军的卫王东阳杰却在此时突然对一直蠢蠢欲动的祁王用兵,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双方就经历了大大小小十余战,互有胜负,双方都损失惨重。

也就在此时,一直看起来跟个乖宝宝一样缩在东北没有任何动作的梁王东阳涵终于有了动作。只是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东阳涵这一出手,就把矛头对准了京师。而眼下的威山卫只剩下了不过六万余人,还基本上都是几位藩王挑剩下的残兵弱旅,面对东阳涵隐藏已久的数万劲旅和他不知用什么手段借来的五万多北戎兵,京城已然危如累卵。

关键时刻,时任内阁首辅的庄世荣力排众议,力劝天子坚守京师,抵抗叛军,否则炎夏国将不国,危在旦夕!

经过长达两个多月的艰苦战斗,梁王东阳涵部损失惨重,北戎军中更多有微词,纷纷表示不愿再继续协助其攻打京师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