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黄河清,圣人出,时疫散(2 / 2)

加入书签

蒲帷之声音苍白无力。

因着时疫没有得到遏制,苏希锦在民间的威信力开始下滑。

彼时苏希锦正在写信,闻言放下手中羊毫,折起信纸,交给追风。

“务必以最快的速度送往京城。”

那是请求开仓放粮的信纸。

送完信,她抬头对蒲帷之道,“大人所言不错,这样下去确实不是办法。”

没有抗生素,药方一时半会出不来,当今之计,乃找到粮食,稳住民心。

“花狸,叫陈澈来。”

陈澈是宣传队士兵头子。人如其名,长得清澈文弱。

“陈大人,”苏希锦说,“今日找你来是为了三件事,一,数据透明,将每日城中死亡数、感染者数,告知百姓。”

“不可,”话音刚落,便遭到众人反对。

蒲大人、陈大人自不必说,李全牛二人是她没想到的。

“大人,城中人心浮动,此刻将数据告知百姓,只会火上浇油。”蒲帷之劝阻。

李全牛点头附和,“是啊,大人,不能说。”

两人跟了她十来天,也算有了点政治素养。

“别着急,”苏希锦摆了摆手,“我自有分寸。”

“现如今死亡人数上升,是因为来之前染病的人太多,到了临界点就会下滑。鼠疫原本两到三天就会死亡,这几日才发作,说明我们的药有了作用。且每日染病之人比之前要少,说明居家隔离起到了良好作用。城中百姓居住在家有了回报。”

她说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你到时候宣传时只管重点说结论。”

几人这才明白她的意思:让百姓有紧迫感,又给予他们希望,使得他们自愿隔离在家。

“数据透明只是第一步,”苏希锦咽了口茶,她这些天睡眠不足,压力太大,嗓子上火了。

“第二,将皇上亲趣÷阁书,挂在城中最高处。再多誊抄几份,贴在城中各处。同时宣传好言好语,好人好物,激励人心。”

陈澈不解,“大人,什么好言好语,好人好物?”

“譬如戴好口罩,保护家人。众志成城,抗击时疫。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病,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还有那些感人肺腑的百姓事迹,比如城头刘婆婆,将口罩贡献给孙子、邻居。”

她每说一条,蒲帷之眼睛就一亮。

好一个攻心计!

既然人心浮动,那就安定人心。以民心对抗时疫,让每个百姓都参与进来。

苏希锦道,“每位百姓都是英雄,他们或许能力有限,然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家人,保护国家。”

一席话说的陈澈、李全牛等人人心激荡,精力充沛,斗志昂扬。

“好极,”陈澈以手握拳,蓄势待发,“那大人,第三条呢?”

“第三……”苏希锦喉间发痒,忍不住轻咳,“你去城西找王婆子,让她以神的名义在城中散发流言:黄河清,圣人出,时疫散。”

王婆子就是那日的法师,以她能说会道,装神弄鬼的能力,唬弄信仰神佛的百姓,绰绰有余。

“好!”蒲帷之大喝,“苏大人年纪轻轻,处事老练新颖,面面俱到,令老夫自叹不如!”

房中剩下众人皆钦佩不已。

一双双崇拜的目光,倒叫苏希锦不好意思。

不过是拾人牙慧,仗着前世经验罢了。

各自领命,分散而去。

李全牛搓了搓手掌,问苏希锦,“大人,有什么事儿可以我跟金子可以做?”

苏希锦瞥了他两一眼,“你们是百姓派来监督我的,看好我就是最该做的。”

两人讪讪而笑,当初不是不了解苏大人吗?

现在相处这么多天,他们早已被她影响。

苏大人每天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末了还要收拾各种残局与突发情况。

呕心沥血,宵衣旰食,哪样不是为了百姓?

结果却被百姓戒备,王大人猜忌,弄得里外不是人。

苏希锦自不知两人想法,她手指轻叩桌面,眸子幽深,郭久让去了青州三日,毫无消息。

究竟发生了什么?

“大人,”这般想着,就见巧儿愤怒的走了进来,“大人,那群男人真是可恨!”

苏希锦挑眉,“怎么了?”

巧儿道,“今日燕儿去给患者送药,被那男子拦住,欲轻薄于她。边上几人非但不阻止,反而欲欲跃试。还好虞大夫去看病,才救下燕儿。”

不等苏希锦发言,李全牛早已怒骂不止:“这帮畜牲,连大夫都欺负,没良心的东西。”

女大夫冒着染上时疫的风险,来到登州,只为了救他们。是他们的救命恩人,这些人竟然恩将仇报!

“他们还说了什么?”苏希锦眯眼问。

“他们说反正自己也活不了了,能……能……”

那些荤话,她说不出口。

“狗东西,这是人说的话吗?”

李全牛怒瞪,管不住身下二两肉,这样的人救了也是祸害,不如阉了他。

苏希锦叹气,这就是她所担心的,长期处于压抑绝望的环境下,百姓容易道德崩塌。

她看向李全牛,“你不是想找些事来做吗?”

李全牛立刻眼睛发亮,摩拳擦掌,“大人我懂,我现在就去将他抓起来,狠狠揍一顿!”

“不是让你去揍人,”苏希锦抚额,“你带一队人去治疗区,威慑病人。”

由她出面,又是一顿流言。李全牛是百姓选出来的,再合适不过。

李全牛听了这话,更是开心。

还带一队人?削不死他丫的!

“大人您放心,都包在我身上。别的不说,吓唬人这事儿,我从小到大做过不少,最是在行。”

苏希锦抽嘴,赶紧撵了他出去。

“大人,那我呢?”金木雷期待看着她。

“你跟着我。”

天刚擦黑的时候,郭久让终于回来了,面色极为难堪。

“可是发生了什么?”苏希锦忙问。

郭久让愤愤道,“青州、密州不肯调粮。”

苏希锦凛眉,“不是拿了玉佩吗?”

“下官方进青州,就被拦在了城门。青州知州怕染时疫,不让下官带的人马进城。下官说明来意,守城之人无动于衷。又拿出来玉佩,方才入内得见。然被其拒绝,说是要上报朝廷,怎么也不肯调粮。时间紧迫,下官无奈,只得先回来告之大人。”

调粮确实需上报朝廷,经过皇上允许方可开仓放粮。

但登州粮食只能撑三日,等不了上报。

“花狸备车,”苏希锦想也没想,毫不犹豫做出决定,“本官亲去青、密两州要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