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何为三观(2 / 2)

加入书签

别说,还真让她给想着了,“地方狭窄,人多不置,本官记得州府外面有个空仓。让人去打扫出来,安置百姓。”

“大人不可,”恰说完,身后蓦然传出一道声音。

转头一看是邹大人赶到了,他满脸赔笑,“大人,那个是蒋家的。”

不说蒋家倒好,说起蒋家苏希锦就来气,“怎么?蒋家花钱买了还是盖了他蒋家的章?”

“是蒋家自建。”

苏希锦拊掌称赞,“如此正好,方才有一大伙乌衣教众无家可归,这不有现有的空地吗?”真是瞌睡遇到枕头,合了心意。

邹大人尴尬,又听她道:“蒋家平时保护费收得好好的,不会连空着的房子都不给自家兄弟安排吧?”

“这下官如何知道?”邹大人开始推卸责任,“下官与蒋二爷并不熟悉。”

苏希锦拍手打断,“听着,城外不远处有个空仓,可安置数百上千人,凡有乌丝带的,优先前往空仓。放心,你们买了乌丝带,都是兄弟,蒋家不会为难你们。”

说完就将这个消息散发到州内外,又让随从带着领着百姓过去。完全不给邹大人反应的时间。

瞧这,压力不就小了吗?

“蒋家安置这些百姓,也算功德一件。”她笑说。

邹大人还能怎么办?唯有点头附和,眼里散发着诡异光芒。

……

凤仙楼,“什么?她把人引到那边去了?”蒋二爷惊卧而起。

“邹大人是这样说。”来人忐忑。

“赶出去!都赶出去!”

“不可,”怀里的女子按住他的手臂,衣衫轻薄,雪肌半露,声音曼妙。

“雪娘,为何不可?”

蒋二爷捉起柔若无骨的手,低头亲吻,“要知道那仓库可不是一般之地,万一被人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她既说买了乌丝带的教众进去,二爷将人赶出来,以后谁还会买乌丝带?”雪娘柔声分析,“二爷莫要中了她的挑拨离间计。”

蒋二爷一想,确实如此,“可那仓库……”

“圈起来,加派人手,不让他们往外走。”

“还是雪娘聪明,不枉二爷我宠你。听见没有,还不快去办?”

后半句是对那报信之人说的。

“奴家哪有苏大人厉害,”雪娘嘟嘴,一把推开他,“奴家听说二爷邀请苏大人好几回了。”

“吃醋了不是?”二爷就喜欢她这妒妇样,只觉得身子骨都软了,“不过是看在她的官身上,你想想,若得了她,整个惠州不就尽在掌握之中?你放心,无论怎样,你都是二爷心头宝。”

男人都一个贱样,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雪娘心冷,她倒要会会这个苏大人。

百姓湿答答窝成一团,饮食不定,人口密集,若有个伤寒感冒,就得传染一群人。

苏希锦心中担忧,岭南条件太差,她能调动的资源就那么多。

不比时疫,洪灾中百姓最大的问题是救助和安置。一旦得到安置,远离性命之忧,愿意解囊相助的人就少了。

况解囊相助是情分,官府负责才是本分。说到底还得官府想办法。

施粥、提供医疗,安抚人心,防暴动,防时疫。然远远不够。

“这个问题,你找我呀。”

玉华公子从容而来,明明暴雨狂风,他身上愣是找不到一处湿润。

“你有何办法?”苏希锦瞥了他一眼,“空出房子,价高者得?”

“嗨呀,这不为了劫富济贫嘛,”完全没有一点趁火打劫的心虚,果然是火里走刀里滚的男人。

“赶明儿我就让人在各处架粥棚,”黛紫色牡丹华袍与简陋的破屋中格格不入,“再帮你给城中富户透个信,放心,有我为先,他们不敢不跟。”

哪家老爷在外面养了小,哪个贵妇底裤什么颜色,他都能给人扒得干干净净。

“倒也不必,”苏希锦摇头,“凭自己的本事赚钱吃饭,积累财富,想怎么花在他们自己。”

玉华公子微微一愣,眼里闪过奇异的光,他看着她,“我以为你们这些当官的,巴不得让富人掏钱。”

“我也想啊,”苏希锦颔首,微觉可惜,“可三观不允许呀。”

无论哪个阶级,想要维稳,平白无故压榨富户都不是一个好的做法。

“何为三观?”

“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苏希锦耸了耸肩,“不跟你扯了,本官还得让医署备姜汤。”

“我有马车,送你一程。”

“不必了,”有男声说,“姜汤来了。”

苏希锦转头,就见忆尘端着姜汤过来,头发凌乱,“夫人做了许多,大人且先喝一碗。”

“你怎么来了?”苏希锦皱眉,忙将他拉到身后挡着。

此地人多嘴杂,焉知没有乌衣教的人?

她还没弄清他身世之谜,说不得是张王牌。若被乌衣教截胡,不白养着他了?

这话听在两人耳朵里,却有了不同见解。

玉华公子细长的眉毛一挑:韩大人聪明一世,后院起火啊。

忆尘心下温暖,“没有人看见,就是看见了又如何?不还有大人吗?”

苏希锦摇头,“本官可没那么大能耐,若非你……自己的命自己珍惜。”

京都,韩府。

近日的信息收到,韩韫玉展开,一目十行,飞速浏览。

“救了一男子……与玉华公子相交密切……”

双眉蹙紧,心底渐沉,酸涨疼痛。果如他所料,师妹一旦独立就得放飞。

那玉华,嘁,真是不死心。

接着往下读,“惠州水灾,苏大人率兵亲临前线……”

水灾?

是了,如今正值汛期,惠州曾有水灾记载。饿殍千里,庄稼尽毁,她又是个勇往直前的性子。

酸胀转化为心忧,一封信读下来,心情一波三折。七上八下,真让人不适。

房门敲响,凌霄未进去,“大人,宫里传来消息,惠州八百里加急,洪水现世。陛下命大人尽快进宫商讨相关事宜。”

小心折好书信,他站起身,“备车。”

福宁殿,熟悉的格局,熟悉的面孔,熟悉的神情。

周武煦一如既往,稳坐龙椅,面无表情。

“八百里加急,惠州洪灾,诸位有何看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