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两虎相争(2 / 2)

加入书签

伊吾、蒲类等地,石炭资源丰富,后世著名的准东煤田、哈密煤田都在这里。丰州采石炭、制石炭技术已经很发达了,所以黄明辽到西域之后,立刻勘探石炭矿,用石炭取代了木头、马粪取暖。

而西突厥则与之相比,准备工作做得太少,射匮可汗几乎是被逼着到了战场,哪有时间做准备。西突厥各部军队几乎都是连番大战,没有修整,原以为打败了叛军和薛延陀部可以喘口气,现在又要面对隋军的铁疙瘩,不少士兵心中积怨。

而且三弥山、碎叶川等西突厥的根据地被多番肆虐,物资损失严重,隆冬时节,短缺的物资根本无法补充。到了十月,西突厥军中连士兵的粮食也无法保障了。

十月初,西突厥军中发生多起小规模的骚乱,军心动荡。

很快骚乱升级,十月五日,因为西突厥军中的粮官克扣士兵的军粮,底层士兵忍无可忍,终于怒而暴起,诛杀了粮官。然后在有心人的组织下,众人将目标对准了射匮可汗。早就对射匮可汗的作为不满的众人,纷纷响应。

此时闹得很大,虽然射匮可汗反应迅速,很快将动乱平定,但这次动乱带给他的恐惧是难以描述的。

军队要乱了。这一次规模不大,但下次,下下次呢,这意味着统治的动摇。

此时之后,不少人也心中震动,纷纷劝始毕可汗,暂时退兵,来年再战,儿郎们疲惫,让儿郎们歇息一冬吧。

打到这种程度,射匮可汗心中也生了几分退意。只是射匮可汗统兵多年,心中很清楚,若是就这么撤退,而隋军尾随而至,其军兵败。

而且若这么退了,太打击他的威望了。这两年,对外战争连番的失败,让突厥内部矛盾迅速激化。河中叛乱只是一个引子,中央对各部的权威持续降低才是根本原因。若是再败,怕是整个突厥,将处处烽火了。

他实在不敢退啊。

这时阿史那咥建议兄长,未若先与隋军和谈,双方罢兵,等到清理完内部的动乱之后,再出征大隋。

射匮可汗听后,却不是太愿意,他着实担心若是现在放手,等到来年他们能再出击的时候,整个天山以南,已经被隋军经营成铁板一块了。

但不愿意也不得不同意。

于是射匮可汗命令心腹安颇曹出使隋军,达成与隋军的和议,并告诉安颇曹,勿失了西突厥的颜面。

安颇曹是西域安国人,年轻时是个商人,跟着射匮可汗多年,算是射匮可汗的谋士。

他与汉人打交道不多,但也知道汉人多怯懦,又讲虚名,因此他打定主意,这次要扬名。

黄明辽听闻西突厥派了使节,一直忐忑的心也落了下来。他就怕射匮可汗这个愣种,死咬着牙在勃达岭跟他硬撑,那样隋军也是骑虎难下。西突厥撑不住,隋军也撑不住啊。现在西突厥先低了头,双方和谈的主动权便掌握在了隋军手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