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网红事件(二十四)(1 / 2)

加入书签

嘉宾名单里的人,有几个熟人。但是引起方大美注意的却是钱军。

方大美已经回到家中了。

方大美拿起电话。先用微信问钱军,有没有时间。

钱军回复说,正在忙,一会儿再聊天儿。

方大美趁这个时间,和班主任老师联系上了。

方大美毕业班的班主任吴和军,是一个很有知名度的高级教师。从高一开始接手方大美他们这一班,对这个学霸方大美一直都是特别的喜欢。

当老师的就是这样,在他们的记忆里,两类学生给他们的记忆最深刻。一类学生,就是学霸型的。方大美就属于这一类。另一类学生就是偏科的学生。虽然总的成绩不是特别的突出。但是在某一方面确实有专长。方大美在语文方面的专长是无人可比的。不仅基础知识扎实,作文写的好。而且擅长古文。对诗词方面也有特别的偏好。

吴和军作为语文老师,又是方大美的班主任,三年以来,一直对方大美偏爱有加。吴和军语文教学的成绩,在全市都是数一数二的。带的每一届毕业班,高考的时候,都会出几个语文的尖子生。

吴和军最著名的一个学生,是在高考中用文言文写了高考作文。阅卷的老师不但给了满分的高分,而且作为范文,被选入了历届高考作文选,一篇经典的作文。在知乎者也中把现代的论点,论据阐述的既有层次,又有高度,还是特别的精确。撇开高考这一个背景,这一篇作文都是一篇很好的賦。没有深厚的古汉语基础是写不出这样的好文章的。

吴和军也因为这一个学生成为全国文明的语文教师。在他的教学经历中,方大美是第一个文科状元。所以在方大美事件出来以后,吴和军第一时间站出来,替方大美发声。那偏文科状元的真相,把方大美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呈现在广大网友面前。文章写的也特别的有水平。在网上也是一片叫好之声,起到了以正视听的目的。但是吴老师并没有蹭这个热度。把方大美的实际情况还原真相以后,就再也没有出现在网络上了。

方大美当时就向老师表示了感谢。

这一次看到小米发给他的嘉宾名单之中,吴和军老师也在其中。方大美趁这个机会,向老师再一次问好。

傻妞:老师,我在电视台的嘉宾名单中看到您了。你也参加这个节目吗?

书生有卷气(吴和军老师的微信网名):他们说的正是我关心的话题。

傻妞:这也是您的教学实践。您对素质教育一直都是很重视的。日常在您的教学活动中也确实是对我们有很深刻的影响。在这方面,您是最有发言权的。有老师在场,不知道我去了以后会不会紧张啊?

书生有卷气:不至于吧?你这个小太妹,平常不是敢说敢道的吗?怎么今天缩手缩脚了呢?平常我可知道你的脾气,你的作风和你的风格。今天在我这里,又装成一副淑女的样子。你以为老师会被你骗过去吗?现在不让炒作状元之类的事情了。其实对教育是一种回归本真。不知道,他们请你是什么意思?不过你作为一个素质教育的典型。还是应该用自己的实力去说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傻妞:哈哈!原来我在老师的心目中,就是一个小太妹吗?我虽然说有点二,但是在老师面前,从来都不敢放肆。我的那点儿小聪明,已经被老师拿捏住了。在什么人面前敢放肆?在老师面前也需要规规矩矩的呀。

书生有卷气:哈哈!你我还是不知道吗?有机会,你就会把你的大尾巴在别人面前晃悠。不是,弄一手酸磁去讽刺人家。就是用你嘻笑怒骂的文章去嘲笑别人。和你在一起的那些女生,受你的奚落还少吗?把你这点儿小聪明都用在这上面了。让你在女生当中,没有什么知心的闺蜜。而是围绕在你身边的,都是一拔儿秃小子。也真是浪费了你这么好的文学素养。把文章当做开玩笑的工具。把才华浪费在戏弄别人当中。你还好意思在我这里装淑女。做我学生的时候,不好意思批评你,是因为高考不能给你增加压力。现在有时间,需要好好的批评,批评你了。

傻妞:愿意听老师的教诲。玩这些小把戏,怎么能够逃过老师的眼睛呢?我这完全是班门弄斧,或者说是在孔圣人面前卖文章。完全都是自不量力的做法。我有72变化,也逃不过您这位如来佛的掌心。

书生有卷气:你这只孙猴子。这一次,在网上掀起了这么大的波澜。人家躲还来不及,你却要趟这摊浑水。除了你这样的人,还谁能够做出这样的事情呢?不过打油诗写的不错。填的小令也很有水平。我看了那篇语文课代表的评点。还算是客观。有点儿推波助澜的意思。你也是,受了他的鼓舞。连篇累牍的发帖子,把一个普通的事件,沸沸扬扬。你能不能够消停一点儿啊?别忘了,你现在还没有被燕京大学录取呢。

傻妞:老师,录取的事儿,你有什么消息吗?

书生有卷气:你把心放在肚子里,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你还是那块儿香饽饽。

傻妞:哈哈!老师说的,我总是那么爱听。从一个小太妹变成了香饽饽。您的立场转换的也太快了吧。刚才您说的,我真想一个愤青,现在我又成了好孩子了吗?

书生有卷气:从某种程度讲,你一直都是一个好孩子。在学习上,你自己有过人之处。你的记忆力和你的知识范围,是别人比不了的。有一股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是你的爱好,也是你的专长。这就是你取得好成绩的基础。也和我的教学理念相契合。虽然我一直都很护着你。但是在你身上下的功夫并不多,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我教学这么多年,遇到像你这样儿天生有学习天赋的孩子,真的不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