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炼器狂潮(1 / 2)

加入书签

ps:点明主题了,呼,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莫名其妙有点想哭。本书离完结已经不远了,在这最后的一点时间里,希望大家多多订阅,给《炼器狂潮》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林风举办炼器盛会的真正目的,仅仅只是想教会这些炼器师如何运用技巧吗?

如果是那样,那他根本就不必如此大费周章。不仅搬出那一套技巧理论,而且还承受了诸多炼器师的嘲讽。他一上来便直接用超凡技巧镇住所有人,岂不更简单?

之所以那么做,主要目的,便是为了将那一套理论传播出去。

他在遂央境这群最厉害的炼器师们心中,种下一颗技巧文明的火种,不出百年,这一套技巧理论,便将随着这些炼器师,逐渐传播到遂央境的每一个角落,甚至传播到各大位面,从而影响整个天下。

“我父亲是一个铁匠,我很小的时候就学过炼器。”林风没头没尾地说了一句,“那时,我父亲收了一个弟子,名叫萧然。萧然和我从小一起长大,他学什么都快,是我们当地远近闻名的天才。我父亲将他视作衣钵传人,呕心沥血培养他,将一身本事都传给了他。而我,虽然也学了技巧,却有其形而无其神,始终发挥不出技巧的效果。慢慢的,我放弃了学习,因为我觉得自己不是炼器的那块料,而我父亲,显然也这么认为。”

兵皇安静地倾听着,他知道,林风说这些话,必然暗藏深意。

不过他对林风的过去,却是十分吃惊,没想到林风小时候竟然有过这种遭遇。

他在想。如果林风的父亲看到林风今天的成就,不知会作何感想。

林风缓缓道:“后来,萧然为了追求更高的理想。选择加入我们那里一个庞大的势力,名为炼器宗。炼器宗规矩森严。一般不允许门下弟子带艺入门,若是早年间便拜过老师的弟子,必须先断绝与曾经老师的关系,否则便拒绝弟子加入宗门。”

兵皇点点头,这很正常,天下间大部分宗门都是如此。

所以,一般很少会有拜过老师的弟子加入宗门,大部分都是加入宗门后。在宗门内寻觅一位老师。

他理解萧然的行为,对于一个想要攀登炼器师更高境界的人而言,没有什么比提升自己的炼器能力更重要。而林风的父亲只是一个铁匠,显然无法再给萧然提供什么帮助了。对方要走,于情,说不通,但于理,却是正确的选择。

“萧然走后,我父亲悲伤欲绝,一度消沉。以酒度日。”林风平静地述说曾经的故事,“那时我很痛恨自己,为什么我不是天才。为什么我明明学了技巧,却发挥不出丝毫效果?为什么父亲将一个弟子,看得比我这个亲生儿子还重要?我不怨父亲,只怨自己,怨自己没有本事,不能成为父亲的骄傲。我那时常常在想,如果我比萧然更优秀,父亲还会因为萧然的离开而那么伤痛欲绝吗?”

闻言,兵皇也不知如何安慰。这种事情,说不上谁对谁错。

萧然有错吗?他为了离开林风的父亲。加入炼器宗,只是为了追寻自己的梦想。人。如果没有梦想,又和咸鱼有什么区别?他还那么年轻,难道要将一辈子的青春年华,都埋葬在一个小小的地方吗?换了谁,谁都不会甘心。但凡有一点点可以提升炼器能力的希望,也许他都不会选择这么无情地离开。

林父有错吗?他呕心沥血培养出一个天才,将其视作自己的骄傲,甚至将希望全都寄托在这个天才身上。然而当他将这位天才培养出来,后者逐渐崭露头角的时候,他所得到的回报,却是后者无情的伤害,毅然决然的背叛。你越在乎的人,才能将你伤得越深。正是他极为在乎萧然,所以受到的伤害才越大!

林风有错吗?在这一套技巧理论出现之前,每个炼器师的天赋都是依靠技巧发挥的效果来比较高低的。他不是没有努力过,但他学了技巧,却发挥不出效果,错不在他,只能说明,他没有炼器的‘天赋’。他的不甘心,任何人都可以理解。

“时间越久,我就越不甘心,越恨自己。”林风继续说着,“我恨上天如此无情,恨命运如此不公。既然上天无情,命运不公,那我便与上天抗争,与命运搏斗。即使没有天赋,我也要出人头地,成为父亲的骄傲!”

当然,不甘心是真的,恨自己也是真的,但他当初的选择,却是向命运低头。

不过他不可能将事实讲出来,因为一旦讲出事实,便必然会牵扯到一号,一号是他最大的秘密,不容泄露。

虽然这么说,显得有点虚伪,但他不在意。

他必须为这套技巧理论安排一个清白的来历,为其增加可信度。

“经过无数次的练习,一次意外,让我发现了技巧的奥秘。”林风脸上露出一抹笑容,他的确经历过无数次的练习,但那是在得到一号之后,在一号空间里,他夜以继日,不眠不休,只为掌握那些技巧,那是他一生中过得最充实的日子,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我发现,按照古籍上记载的技巧,根本无法发挥出技巧的效果,而每当我以最舒服、流畅的方式去铸造,效果反而出奇的好。我怀疑是古籍上记载的技巧有错,但仔细一想,我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若是那些技巧有错,那为何别人为何能用那些技巧发挥出极佳的效果?”

“随着我炼器能力越来越强,学会的技巧越来越多,我终于明白,古籍上记载的技巧其实没错,错的是学习它的炼器师。那些技巧只是最基本的模型,并不适用于每个人,我们去学习它的时候,不应该照搬全套,而是应该在技巧模型的基础上,稍作修改,这样才能契合我们自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