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城,家(1 / 2)

加入书签

城的名字叫邹平城,是远近闻名的“石头城”。

师傅告诉我,其实它原来也是土城,是万历八年(1580年)知县李瑞改土垣为石墙,才成了石头城。城呈正方形,每边长一里(注:约500米),高约两丈(注:约6米),城墙上还有个城楼,也有一丈高,四周有护城河,只是早就干涸,已经被填平了。

此城历史悠久,于西汉置县,期间被毁灭多次,我眼前的城池始建于宋建炎二年(1128年),是金人灭掉北宋之后才异地新建的。

这座城池已经破败不堪了,就如同明帝国。

门口没有守卫,女墙上,城楼上也没有,倒是城门洞子里有许多乞丐躺在那里躲避风雪。

许多人身下连个草席子也没有,如骷髅一样就那么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也不知道是死是活。

我不忍再看,只能快步离开。

穿过两条小巷子,回到家,现在的院子是我用积蓄购买的,很小,一间主屋,一间柴房,一个厕所,足够使用了。原来的房子是在城外村子里,母亲一个人我不放心,还是城里安全方便,所以我就买了这个小院子。

门没锁,我推门而入。

这个时代的平民就我所见,还没有主人在家的时候锁门的,所以我也不好让母亲这么做。

“娘,俺回来了!”

“俺儿回来了!今晚咱吃大包子!”

声音从主屋里传出,接着母亲笑呵呵出来迎接我。

“还出去不?”

说着就要去关大门。

“儿要去拜访周县令。”

我将背篓和斗笠递给母亲,就走向院子里的水瓮。

“哎呀,你老娘这是啥记性啊!?”

母亲自嘲的说着就呵呵的笑了起来。

我借着水的反光整整自己的仪容仪表,然后走到母亲跟前,笑嘻嘻的抱了抱母亲。

5年前一开始这样抱她的时候,她是难以接受的,后来也就习惯了。

“儿要是晚回来了,你先自己吃,不用等俺。”

说着话我就走出了院子大门。

“早点回来!”

城里的路比郊外好走太多了,虽然也是土路,但是平整,雪也被扫干净了,所以我大步流星的,片刻就来到了县衙。

我叫了门子,让他去通禀,他想让我先进去,我笑着摇摇头。

让门子传话这事不用给银子。

5年前,我初来乍到,按照电视剧里演的要给门房一点钱,结果他不收,想想也是,他什么身份,哪敢收我的钱。回想起来有点尴尬。

很快李典史就迎出来了,是到门口迎接我。

李典史名叫李德,本县田庄人,万历18年生人,现年44岁,万历42年承袭父业成为典史,有两子一女。

看到我,遥遥拱手:“道长!这天寒地冻的......”

几步到了我面前肃客“嗨...快请进!”

我笑了笑,略微欠了下身,就进去师爷的公房。

我本就不善长言辞,他是知道的。

每次我来城里,就会到衙门来拜访,和周县尊聊聊时事,给赵县丞他爹把脉,指导张主簿练八卦掌,诸如此类。

待我和李典史在他的公房内坐下了,有吏员也把茶水端上来了。

典史虽然不入流,但是作为一县之首领官,相当于县办公室主任,自然有吏员给端茶送水。衙门里是看不到丫鬟仆役的,他们只是存在于官员的后院里。

李典史端起茶杯:“道长请!”

我端起茶杯:“李大人请!”

稍微润了下嘴唇,放下茶杯,李典史做感激状,道:“道长的膏药真是药到病除,我的腰腿疼全好了,真是不知道如何感谢才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