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官复原职(2 / 2)

加入书签

“臣,大司农,栗训有奏!”就在场上已经颇为安静的时候,群臣之中忽然冒出一个声音。

站在前列的内官闻言开始朝着百级玉阶之上传话。

“皇后娘娘,大司农粟训有奏。”传至和安殿前,大内官林晏在刘皇后身边耳语道。

“宣近前来。”皇后想了想说道。

“宣,大司农,粟训,近前上奏!”大内官站在和安殿前高声呼道。

“宣,大司农...”声音又自殿前一道道传至殿下,而那大司农粟训闻言也从群臣之中走出,来到了前列。

那大司农粟训也是两朝老臣了,如今兴许已有六旬年岁。

“臣以为,新帝之立,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今有皇长子子煜嫡长兼备,皇次子子灵为嫡而年岁少长,当召二位皇子回京洽榷,且此先帝遗旨并未昭明天下,臣以为,先帝遗旨当经三公,昭示群臣。”大司农如是说道。

“臣,司农少卿粟秦附议。”大司农粟训话音刚落,群臣之中便站出另一人说道。

两人岁数相差不远,看上去应该是同族兄弟。就在两兄弟说罢之后,群臣之中便开始议论纷纷,一时之间和安殿外嘈杂不已。

安阳起只是站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同时心底里也无比佩服这两位大臣。

“你们司农司...是要翻天不成?”就在群臣议论之际,只见皇后板着脸,眉宇间竟有些不悦:“连先帝遗旨都敢质疑?来人!”

皇后话音刚落,便从殿前走出来一队羽林禁军将粟训粟秦两人围住。

“你...你们要干什么?!”历经两朝的大司农粟训的声音从包围他们的禁军之中传出,然而人头攒动,安阳起也看不清里面的情况。

刀剑出鞘的声音伴随着利刃斩断皮肉筋骨的声音传来,没有丝毫惨叫声,不久,禁军退去,只留下两具尸体与一地鲜血。

霎时间,方才还在议论纷纷的群臣顿时没了声音。

“还有谁要质疑先帝遗旨?”皇后站在和安殿前,宛若变了个人似的,与前几日安阳起在清殿之中所见到的刘皇后俨然不同,安阳起不禁暗自心惊,当日那刘皇后果然是装作一副破绽满目的样子。

“你...你竟敢滥杀忠良!这是越俎代庖,牝鸡司晨!先帝若在...岂容你这般放肆!”就在群臣鸦雀无声之际,又有一名老臣站了出来,指着皇后的鼻子痛骂道。

安阳起闭起了眼,他虽然不知此人是谁,但他知道这位大臣马上就要身首异处了。

那老臣自然也是清楚自己此言之后的下场,但奈何义愤填膺,心中的忠义不允许他就此苟且偷安,他不过是想借自己的声音和死亡来唤醒麻木的群臣。

“哦?”皇后笑出了声,看着台下指着她鼻子骂着的那位大臣,若无其事地说道:“好...来人,斩了。”

“哈哈哈!滥杀忠良,诸君且看这贼妇的嘴脸!牝鸡司晨,牝鸡司晨啊!”那老臣深知自己下场,便更加放肆地骂了起来。

不一会儿,方才那队禁军继续走出,长刀上的鲜血还未擦尽,便又收割了一位老臣的性命。

杀一儆百,以儆效尤,这就是当朝垂帘刘皇后的手段。

和安殿前流淌着三位老臣的鲜血,牢牢封死了当场所有大臣的口,安阳起也不例外,即便他本就没有干涉朝政之意。

在场上已无人发声之后,皇后才吩咐内官将三皇子李朓带来,开始了新帝加冕的仪式,说实在的,这加冠天子冕旒仪式,还真的只是个仪式,走走形式罢了,按照先前项玉所言,今日的加冕仪式,皇后要做三件事:杀人、易官改制、大赦天下,如今已经做了第一件事了。

“跪——”就在新帝李朓加冕完毕之后,大内官林晏站在和安殿前高声呼道。

“礼——”群臣下跪,林晏再次高呼。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行礼。

林晏看向天子李朓,而年幼的天子李朓就站在那里,脸上颇带这些迷茫和不安,片刻后才开口说道:“平身...”

“起——”林晏呼毕,群臣这才起身。

群臣起身之后,皇后——当然新帝已经加冕,如今也不能称之皇后了,应称之刘太后——刘太后转身进了和安殿,年幼的天子李朓也紧随太后走了进去。

“凡,从四品上臣,入和安殿——”和安殿外,林晏高声呼毕,也转身进了和安殿。

林晏话音落下,和安殿前上千群臣仅走出了不到一百人,朝着和安殿走去,剩下的大臣们面面相觑,作鸟兽散地各自离开了。

原本来说,朝中从四品以上的官员不少,再加之京城之外的地方官员,应该能有二百,但奈何如今太后大开杀戒,铲除异己,再加之还有未奉诏回京的官员,所以此刻站在和安殿内的大臣不到一百人。

和安殿内,天子李朓坐在龙椅之上,龙椅后挂着一张门帘,刘太后就坐在后面。

“都到齐了吧?”太后的声音从帘后传来。

一时之间无人应答,连林晏也不知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没到齐也无所谓了。”太后的声音再次传来。

“新朝新帝,也当有新官新制,今日本宫代陛下召众爱卿来,便是为了此事。”

“果然...”听到刘太后的这番话,安阳起不禁有些佩服项玉,项玉所推测的三件事,如今太后已经做了两件了。

“晏子。”太后叫了一声林晏,只见林晏手中拿着一个圣旨模样的卷轴递了过去。

太后展开圣旨,一字一顿地念道:“即日,废余粮制,均田制,而沿古制。”

那所谓圣旨,没有启头,开门见山,而这第一句就足以让人震撼了,这余粮制,均田制可都是先帝在时采用的新政,到了太后这里,说废就废了。

“司空苏沛,迁太傅。”

太后话音落下,司空苏沛一脸烦恶,但还是身不由己地走到殿前行礼:“臣,苏沛领旨。”

“御史中丞鲍信,迁御史大夫。”

要知道,自前朝废丞相,削相权之后,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职便不再设了,而如今这刘太后却重设御史大夫,不知究竟意欲何为。

“臣,鲍信领旨。”鲍信从群臣之中昂扬走出,领旨谢恩了。

“行军司马千羽,迁兵部尚书,掌武选、地图、车马、甲械之政。”

然而太后说罢,却没有人出来领旨,安阳起当然知道,这千羽压根就没有回来京城。

“行军司马千羽?”太后的声音再次传出,却不见千羽的身影。

“罢了...并廷尉监于大理寺,廷尉徐摛迁大理寺少卿。”太后久久不见千羽的身影,无奈则继续说道。

“臣徐摛领旨。”徐摛走出行礼道。

“并廷尉与大理寺?”安阳起闻言倒是有些意外,如果将廷尉监与大理寺合并,那岂不是意味着廷尉监的文书都会收入大理寺?如此一来他想要查阅他师父的案件卷宗岂不是易如反掌了?

就在安阳起心中琢磨着此事的时候,太后的声音再次传来:“东安城侯安阳起,复为龙探,掌鳞爪卫。”

“啥?”安阳起愣了,他一度怀疑是自己听错了。

然而太后的声音却传了过来:“安阳龙探?”

安阳起赶忙从群臣中走出行礼:“臣,安阳起,领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