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0 流沙之河(3)(2 / 2)

加入书签

如此,就能对渡口的方位有一个大致的估算。

还好,我们距离渡口并不遥远。

哈什心中再次默念了几句对薪王的赞美。沙暴中极低的能见度经常会让人无法辨识前进的方向。此时的马帮距离渡口并不算远。眼看着头顶的太阳已经越过中点,逐渐向西方倾斜。

老哈什清楚,马帮必须要抓紧时间了。

白天在沙暴中行走尽管视线中尽是一片暗黄,但好在依旧可以看清身前10米左右的范围。

一旦到了夜晚....反光率几乎为0的细腻滑沙如同一只巨手将人紧紧攥住,到了那会儿,人眼连2米的能见度没有。

行走在一片漆黑的沙漠中如同一脚踩进一个粘稠的黑洞。

即便经验最为丰富的马帮行商都未必能全身而退。

根据孟菲斯城官方的统计,已经探明的流沙河渡口共有6处,但实际数量要比官方统计的数目多得多。

城内的阿拉伯总督们与城外沙匪多有勾结,这几乎以成了公开的秘密。众所周知的6大渡口周围经常有沙匪徘徊,这也正是大型商会从来不会走出城墙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常出没于黑沙漠的散装马帮们各自都有自己的渡口。

老哈什选择的这一处是一个外观看似破烂的铁索渡桥。在上古时代,这里是一座“货物装卸码头”。

滑沙的浮力要比流水大上许多。

法老对这条流沙之河的最大用处是运载建筑宫殿陵墓的沉重石料。

沙河之上树立着6根巨大的大理石石柱,石柱之间用桥拱相连。当漂浮在沙河至上的船只飘到石柱中央,左右两根石柱会用铁索将船只固定,随后通过桥顶的滑轮将沉重的石料缓慢下方到渡船之上。

古埃及灭亡之后,沙海之中绝大部分的建筑都已腐朽,但流沙河上这6根坚硬的大理石柱却留存了下来。

行商们将石柱之间用铁索相连,组成一座简易的浮桥。

这并非是一处隐蔽的渡口,但数十年来,每年在此通过的行商屈指可数。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这座“桥”从外观上看非常的危险。

走上桥后,通体由铁索锻造而成的桥梁摇摇晃晃,望向脚下立刻就能看到剧烈翻滚的流沙。

这种流沙和一般河流中的流水可并不相同。

人掉入水中大概率会浮起,但如果人掉入快速流动的浮沙之内,会在几秒中被卷入地下。

无人知晓这条沙河到底有多深。

但是有一年,大雨连续下了一个月,大量的浮沙被流水带走,第一次露出流沙河的部分河床。

只见沙河之底如同蜂巢般密布着一个又一个的深邃洞窟,每一只洞窟之内都有或大或小的阴森白骨。

从头至尾,完全望不到尽头。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_手机版阅读网址:wap.shuquge.com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