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青春小说《校园是一座象牙塔》(连载)第三章(9)(1 / 1)

加入书签

没课的时候,学校图书馆成了高原的最佳乐园。同时还念念不忘发端于清光绪年间,解放后改名的南京图书馆,不愧玄武区一道亮丽的风景,上高三的每天晚上,他背着沉重的书包,骑自行车来到这个书香弥漫的建筑空间里,一边忙于复习应付高考,一边饱览真正想看的各种书籍。文学名著对他那个年龄似乎有点枯燥,通俗作品又显得没档次,他就专门寻找一些雅俗共赏的来读,从此,创编戏剧故事的功底打得越来越扎实,处女作《桃李满天下》被市话剧团拿去做了修改,演出还算成功,对于一个中学生已经算得上旗开得胜。

他慢悠悠地走进图书馆,兴致勃勃按照昨天课堂上老师讲解的思路,像一位德高望重的建筑师那样,冷静观察着馆内的所有细节。听老师说,这座现代风格的图书馆建造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参考西方发达国家模数式建筑特点,书库布局完全顺应阅览室的设计构思,模仿一些久负盛名的大学图书馆,将基本书库、辅助书库和阅览室三位一体,连接成一个有机的充满活力的学习空间。

按平常习惯,他先要看一会报纸,就进了报刊阅览室。最近对深圳特区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曾在广州军区生活过,上初一那段日子,经常和同学一块去当时还叫做宝安县的地方游玩。它位于珠江口东岸,夹在大亚湾、大鹏湾和伶仃洋中间,与香港隔着一条河。一九七九年改名SZ市,一九八零年获国家批准试验创办经济特区。如今五年过去了,那个他熟悉的破落地方据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人说它将成为中国城市的标杆。昔日的穷地方目前在搞私有经济,他们的理念,他们的生活方式好像快要和电影里的香港、台湾差不多。可能是自己思想僵化,以后真的要多看深圳方面的东西了。

看完报纸,他上了二楼书籍阅览室,进门一眼就看见肖蓉和胡卫红坐在十分醒目的位置,正好她俩身边有空座,就笑着打招呼,走过去在空位上坐下。肖蓉看到这位图书馆的常客自然兴高采烈,三个人轻声轻气地聊了起来。说到城市规划的风格问题,肖蓉说她哥哥喜欢中国古代的规划布局。

为什么?高原问。

我哥哥说,由于东方古代文明以农业为核心,通过强势的中央集权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城市漫长的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尊崇礼仪、强调等级的排布格局,还突出天与地的辩证关系。难怪中国古人的天文和历法非常发达。

她哥哥叫肖剑,八三级风景园林专业的。胡卫红赶忙介绍。

我恰恰相反,高原扮演起了反方,说,如果你们注意上海、天津、青岛的中心城区,就会发觉欧洲人的思维方式和我们不一样。西方人注重哲学与数学的高度融合,就拿古希腊人来说,物体的几何形状可以代表一切,加上希腊半岛面朝海洋,理性主义的思潮贯穿于城市建设的始终,尊重人的生活空间是他们的优点。

我说肖蓉,胡卫红快人快语,什么时候介绍你哥给高原认识,让他们好好辩论一下。

肖蓉连连点头,说,我哥也是军事爱好者,他一直为军衔偏低的将军们打抱不平,还拿《水浒传》一百单八将举例子,什么病尉迟孙立,井木犴郝思文武艺高强,几乎同林冲、花荣差不多,那为什么排名却非常靠后呢?

在美国也一样,高原不以为然,说,巴顿出生入死,战功显赫,到头来还只不过四颗星,艾森豪威尔成天坐在办公室,五颗星照样拿。

我们女生都欣赏巴顿,胡卫红喜滋滋地说,一个军人就应该直来直去,不管它什么人际关系平衡,那全是乱七八糟的事儿。

肖蓉看出高原欲言又止,估计是持反对意见而不好意思开口,就打算平衡一下他的心态,说,卫红此言差矣,艾森豪威尔从西点军校毕业一点也不满足,工作不久又进了陆军坦克学校,后来又进陆军指挥与参谋学校学习,还在陆军军事学院深造过。就冲他热爱学习的劲头,我们一些好高骛远的大学生实在应该好好反思。

看了一会儿书,高原告别两位女生。在回宿舍的路上,脑海里始终萦绕着肖蓉说的话,特别是关于艾森豪威尔的,一点没错,这位二战时的盟军统帅,人生的大半辈子都在孜孜不倦地学习,甚至耽误了自己的仕途,四十三岁才任麦克阿瑟的助手,四十六岁才坐到中校这个位置。假如没有战争袭来,他也许最多以上校的身份养老送终,可为什么还要埋在书堆里呢?难道真的学无止境吗?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这力量可能像铁,像钢,铸造出精神领域里的钢筋铁骨。二战恰如舞台,它让厚积薄发的强者发出时代的最强音,也正因为蕴藏在艾森豪威尔将军身体里的知识储备,才使得盟军巧妙骗过了隆美尔的判断力,顺利登上法国海岸诺曼底。当巴顿的先头部队已经逼近希特勒的老巢柏林时,将军果断下令停止进军,必须由朱可夫率领的战功卓著的苏联红军来完成这最后一击,体现出政治家的宽广胸怀。

他猛地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明白老师说的,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军训的时候,解放军教官安排同学们观看美国西点军校的录像片,里面的军校生只能说,是,长官;我不明白,长官。他当时还想,不让人家说话也太过分了。如今他恍然大悟,当一个年轻人腹中空空,哪怕一知半解,他是没有资格对这个世界品头论足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