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入住秣陵(1 / 1)

加入书签


  ,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

  跟刘琮联姻?

  这是一个遭到背刺的前置条件,什么秦晋之好,什么联姻都是狗屁!

  刘琮就t是个无耻之徒!

  把女儿什么的嫁过去根本不会起到任何巩固关系的作用。只要刘琮想背刺你,他不会行不行,只在于能不能。

  君不见,曹操首先提出了和刘琮联姻的请求,结果刘琮娶完曹操的长女不到一个月,转头就在曹操腰子上来了一刀。

  直接岳父在上,受小婿一刀!

  然后就是孙权,把自己唯一的妹妹都嫁给刘琮了。结果现在孙权的尸体还热乎呢,要是不嫌弃的可以趁热……

  总之,经过刘琮两次骚操作之后,刘备和他的谋士全都达成了一个共识。

  合约随便签,但是绝不能跟刘琮联姻,那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烂活!

  “联盟可以……不过这联姻,备并没有适龄子女,两个义弟之女尚年幼,还是算了。”刘备连连推脱道。

  “那……孔明先生……”蒋琬看向诸葛亮,想在争取一下。

  “咳咳……亮之女和主公的义子刘封已有婚约,还是算了。”诸葛亮少有的紧张起来,立即开口道。

  “啊?我什么时候和果儿有婚约了?”一旁的刘封很耿直的提出了疑问。

  诸葛亮看了他一眼,

  “现在!”

  刘封:“???”

  蒋琬:“……”

  你这理由可以再敷衍一点吗?

  不过既然刘备和诸葛亮等人都不乐意,蒋琬也不好继续逼迫他们了,,只能跳过这个问题。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赎回被俘虏的蜀军了,那么多士兵被俘虏了不赎回来,恐怕蜀中的平民得沸腾。

  这个刘琮的要求很朴实,他不要粮食不要钱币,他只要蜀中的夜色——蜀锦。

  这是刘备手上最重要的硬通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必需品。

  所以这一次刘琮狮子大开口,一个士兵要一匹蜀锦,差点让刘备绷不住骂起来。

  好在诸葛亮拉住了他,与蒋琬继续讨价还价起来。

  只是虽然诸葛亮谈判水平一流,但是却死活说不过蒋琬。原因很简单,现在胜利者是刘琮,而且即便现在蜀军继续跟荆州军开战,刘琮也不怂。

  有了这一保障,蒋琬底气非常足,咬死一个要求死活不愿松口。诸葛亮哪怕是巧舌如簧,说的天花乱坠也没法改变正面战场的劣势。

  最后无奈,刘备只能向蒋琬让步,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才终于把一万七千多士卒赎了回来。

  蒋琬心满意足的走了,刘备则和吃了苍蝇一样,还是那种刚从厕所出来的那种绿头苍蝇。

  “孔明,这刘琮小儿甚是过分了。”刘备非常不满的跟诸葛亮抱怨起来,这一下他的损失是真的大。

  “没办法主公,我们现在必须向刘琮低头啊。”诸葛亮叹了口气,他把问题看的很透彻,

  “刘琮现在兵精粮足,且鲸吞江东之后兵力大涨。要是继续与他们打,最后吃亏的肯定是我们啊。”

  “唉……悔不听孔明之言啊。”刘备叹息了一声,要是当时他能顶得住益州本土派的压力,强硬接受诸葛亮的建议,也不会出现这种破事了。

  “主公,现在说这些已经没用了,我们需要尽快发展自身啊。”诸葛亮严肃起来,看向刘备认真的说道,

  “虽然这一次我们大败而归,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一次战争之中吸取足够的教训。”

  “刘琮可以凭借一个被战乱搞的一团糟的荆州养起十几万大军,更是可以独自面对三家围攻还能鲸吞江东,这可不是一般的强大。”

  “尤其是他对军队的改革和对田地的改良,比如那个产粮大增的占城稻,我们都可以学习。”

  “归根结底,我们还是输在了后勤和财力上啊。”

  诸葛亮比历史上更早更提前的明白了后勤的重要性。战争打的不光是士卒的战力,还有的就是国力的强大。

  历史上诸葛亮明白的时候已经太晚了,一切都已经迟了。

  不过至少现在,诸葛亮醒悟的足够早了。

  刘备并不理解这个,不过他也的确太羡慕刘琮强大无比的后勤系统了。要是他有这强大的后勤,那还需要害怕曹操啊。

  “孔明你去放手干吧!我永远支持你!”刘备点点头,神情也严肃了起来,

  “无论多大的压力,我都会支持你继续干下去的!”

  …………

  在吧蒋琬派往益州之后,刘琮回到江陵休息了数日。这期间不少士族派人来慰问刘琮,并各种旁敲侧击询问刘琮是否缺官员。

  官员当然是缺了,刚刚攻下扬州,肃清了江东死忠之后,官场空缺了很大一个缺口。

  但是刘琮也不想这么简单的把官员位置给这些士族,他还想趁机往里面掺点寒门呢。

  所以刘琮故意避而不答,一直等到刘琮准备坐船去扬州看看自己征服的地方时,他才透露了一下一定会给荆州士族留一部分位置的。

  但是到底留多少,是多大一部分呢,刘琮并没有说。

  士族们也不敢问,只能各种找关系去求庞统马谡这些刘琮身边的红人,让他们在关键时候帮忙说两句好话。

  建安二十年二月底,刘琮坐着一艘楼船,在荆州水军的护送下来到了秣陵。

  扬州士族的代表,包括诸葛瑾,顾雍,陆绩等人一起在码头上迎接了刘琮。

  “属下拜见主公!”一行江东降臣向刘琮行礼,拜见这位他们的新主公。

  张昭和几个谋士没有来,据说他们发誓绝不做刘琮手下的官职。

  刘琮也不在乎,他已经不差这几个谋士,不来正好,他可以把更多的职位分摊给寒门。

  来到秣陵,刘琮首先去给孙权祭拜,假惺惺的哭了两句,象征性安抚一下江东士子,然后就收工回到秣陵。

  扬州士族和荆州士族一样着急,他们都想赶紧听听刘琮对扬州各个空缺官职的意见。

  刘琮也不再故意吊着他们的胃口了,在第二天就提出了他对官员选拔的新要求。

  刘琮不要什么察举制了,你们之前推举的孝廉茂才什么的都需要经历一个新的考核。

  也就是刘琮提出的考选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