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 框架调整(1 / 1)

加入书签


  在成熟的电影市场里,阅片无数的观众越来越挑剔,打破观众预期也越来越困难,稍稍不注意就可能陷入千篇一律的窠臼,难免令人失望;但反过来,如果能够在数不胜数的老套之中诠释出一点新意,那么就能够脱颖而出。

  对于陆潜来说,这一份“新颖”,就已经价值千金,确保电影不会砸到水里也没有一点声音。

  但是,选择“解除好友”,并不意味着陆潜会按部就班地生搬硬套——

  改变,也势在必行。

  陆潜希望能够打造出自己风格的“解除好友”,同时也希望能够打造出一部不仅只有新鲜感还有真正高质量的“解除好友”。

  站在陆潜的主观立场上进行客观分析,“解除好友”的问题在哪里呢?

  首先,剧本。

  电影的前半段无疑是出色的,悬念和惊悚的营造循序渐进,牢牢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慢慢深入故事,但进入后半段却陷入窠臼,主要问题体现在两点:

  一是,后半段的故事展开太过俗套,简单来说,私人聊天室里的六个人,每个人都曾经或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过针对劳拉的“校园霸凌”,他们都是劳拉早早结束自己生命的刽子手,就好像“十三个原因”一样。

  一是,收官部分无法自圆其说,前面制造出来的诡异事件太过离谱,用常理已经没有办法给出合理解释,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地全部推给了鬼神,仿佛一切都是科学无法解释的情况,再离谱也没有问题。

  在陆潜看来,前者没有问题。

  俗套归俗套,但“人人都在说谎”、“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的主题永远不会过时,“解除好友”是2014年上映的,然后2017年的剧集“十三个原因”讲述了同样的校园霸凌主题,也还是取得了巨大成功。

  所以,俗套不是问题,如何呈现才是。

  后者则问题多多。

  倒不是说惊悚电影探讨鬼神问题就显得老套,历史上相关主题的经典惊悚电影数不胜数,就好像“魔女嘉莉”一样,即使半个世纪过去,电影结束之际那只巨手的横空出世也依旧具有震撼力。

  而是说电影没有给予任何铺垫和线索,就这样蛮不讲理、稀里糊涂地推给鬼神,这就让观众大翻白眼了——前面九十分钟一直在讲科学讲道理,最后一分钟就突然全部莫名其妙地推翻?

  这不叫反转,而是耍赖。

  当电影结束的时候,糟糕透顶的结局也就严重影响了电影印象——反过来,一个精彩绝伦的结尾则能够为电影加分。

  要么,在故事的前半部分给予相关铺垫,营造出相关氛围,神秘气息的指引让观众做好心理准备。

  要么,结局无法自圆其说的话,就不要给出答案,而是保持神秘地留下一个问号,给出一个开放式结局,让观众破口大骂也让观众猜测不已。

  陆潜觉得,第二个选项非常可行,说不定还能为续集埋下伏笔。

  其次,导演。

  惊悚电影里最经典也最简单的惊吓手法,就是“跳跃式惊吓(jup-scare)”。

  也就是毫无预警地突然蹦出一个东西或者闪烁一下、声音突然变大、爆炸、坍塌等等,又或者是背后有人拍打肩膀、耳边突然传来呢喃、脖子突然感受到呼吸等等,诸如此类。

  经典,但同时也低级,缺少后劲。

  “解除好友”就是如此,导演使用大量“跳跃式惊吓”,一次两次过后,就显得恶俗,惊吓的效果能够达到,但是电影结束之后就什么都没有留下了。

  可以这样说,导演满足于这样的效果,不思进取。

  但真正高明的惊悚电影导演,应该是“跳跃式惊吓”与其他惊吓手法结合起来,进而营造一种惊悚的氛围,通过“电锯惊魂”、“潜伏”、“招魂”等等系列确立自己业内导演地位的温子仁就是非常成功的案例。

  不是说舍弃跳跃式惊吓,而是合理运用——

  果然,后来“解除好友”拍摄续集的时候就更换导演了,作品的质量与口碑也跟着焕然一新。

  这也是陆潜希望对整部电影进行大刀阔斧改变的主要部分,通过灯光、布景、剪辑等等电影手法来营造一种惊悚氛围,哪怕没有“惊吓”的动作发生,也能够让观众时时刻刻保持警惕,浑身汗毛都竖立起来。

  既然已经下定决心投入长片的拍摄,陆潜就希望能够做到最好,至少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追求完美——

  也许,完美并不存在,但是如果自己就已经放弃了追逐完美,那么自然不可能达到最佳。

  所以应该从准备阶段,每个环节都尽可能做到极致,一点一点磨合,然后再来看看最终成品能够触摸到什么高度。

  陆潜看着眼前正在认真翻阅“解除好友”剧本的纪叙,微微有些紧张。

  被记者围堵、和流光影业解除合约,那已经是整整两周前的事情了。

  这两周时间里,陆潜将自己锁在家里闭关,暗无天日,日夜颠倒,全心全意地投入剧本的再创作中。

  最初几天,记者们顺藤摸瓜地找到陆潜住所地址,整日整夜地守候在门口,希望能够第一时间围堵到陆潜,但谁都没有想到,记者们足够耐心、陆潜更加耐心,如同忍者神龟一般,一点动静都没有。

  唯一动静就是纪叙进进出出地将一日三餐和生活用品运输上门,除此之外,就连陆潜的一根头发丝都没有看到。

  记者们甚至开始自我怀疑,难道信息错误,蹲错点了?

  但不管如何,最终还是记者们败下阵来——

  约莫五天之后,热点逐渐冷却下来,再也没有人关注这一新闻的进展,毕竟新人女演员和新人偶像歌手的爱情八卦还是缺少流量,转眼之间,“陆潜”的名字就已经被人们抛到了脑后,记者们也就没有蹲点的必要了。

  陆陆续续地,记者们也就撤了。

  更神奇的是,后来又有记者杀一个回马枪,倒不是为了新闻,只是觉得憋屈,想要看看陆潜那家伙到底是怎么回事,结果还是扑了一个空,还是一根手指头都没有拍到。

  记者们也是哭笑不得地啧啧称奇,“那家伙是一个奇人。”

  而对于陆潜来说,他全然没有察觉到外面的动静和喧闹,一心一意地扑在剧本上,又找回了燃烧的热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