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2.惯得吧(1 / 1)

加入书签




小祝支书倒是什么都没瞒着,但宋檀就连连摇头:“你不地道啊!”
“李老爷子话说得硬气,人却耳根子软,他儿子又这个德行。这房子别说500一个月,不要钱我们都不租!”
陆川想开民宿,不怕损失租房子的几百,可一旦几百万砸进去了那边老的小的来折腾……
别说只是民宿,就是南天门也得给搞黄了!到时候几百万的投资谁给补?
小祝支书却给她看了接下来的几张图片:“可你看,咱们村就数他这家在山坳里,周边方便规划。虽说房子盖的不大,但宅基地却是有空间。”
“连带着山林都是他家的,能一起承包了改造。”
宋檀听出来她似乎还有别的话说,此刻再看看陆川,只见他也拧眉盯着,显然正在犹豫。
宋檀拿胳膊肘捣了捣小祝支书:“自己人,你怎么还含含糊糊的!”
小祝支书就清了清嗓子,一脸严肃:“什么自己人,我是为了村里群众的利益……那什么,宅基地只能同村转让啊,挺麻烦的。”
确实麻烦。
不仅需要同村人,而且转让人还需要另有宅基地或者住房,还得村集体同意,被转让的那个还需要没宅基地……
种种条款堆在一起,若非如此,张燕平和辛君何至于买套房子那么百转千回。
但……
宋檀却反应过来:“真糟糕啊!我竟然还没有宅基地!”
不仅没有宅基地,她出生那会儿,村里还在执着男女,那么多山林土地都没给女人分。
当初盖自家这套房时,也是老院子重建,面积并没大出多少来,只是院子扩了很大罢了。
陆川看了过来,似乎意识到了什么,此刻就有些迟疑:“其实也不是非要这家……”
“怎么不要!”宋檀指了指那山坳背后的茶山:“我们家茶叶供不应求,刚好这里有十几亩,100一亩的价,小祝支书,麻烦你问问他们转不转让。”
不过改造还得循序渐进来,但土地在手,别的反而不急了。
小祝支书想了想:“茶山不是荒山,一百一亩低了……但他们很多年没打理了,茶都荒了,这个价……应该能行。”
宋檀想了想,又补充道:“李爷爷到底给了大黄给我们。它带着头,现在牛场里的牛都是它带着溜达走动,也没捣蛋。就冲这个,老爷子想住棚屋就住吧,他想吃苦我们拦不住。”
“但等春天了,民宿盖好了,我再请他看茶山,一个月500。”
小祝支书不说话了。
她看着宋檀,又忍不住笑了起来:“还得是你!有钱了办事真敞亮……行!我就不说谢谢了,这个价一准能谈下来!”
这并不是宋檀有钱没处花,反而是她的细致体贴了。
茶山低价,李老头的儿子拿不了多少。但李老头有口饭吃,这就又让人无处指摘了。
她作为村支书,有义务安顿村中老人。但人家自己不清醒,她也不好办。
如今一个老茶山填那儿子的嘴,等开春了民宿建好,李老头拿着基础工资再盯着游客不要随便上山……
挺好的,相当周全了。
而且村里人是很会抱团的,茶山要是陆川包的,他们肯定护着自己人。
可老宋家明摆着带大家致富呢,李老头的儿子都没乡性,他敢折腾,看大伙儿维护谁的利益!
这短短一瞬间,她脑子里想了许多,最后再看看那老宅子:“一平方800,证上是275平……22万连带宅基地,你要的话,我去谈。”
如今宋檀已经不是开春那个贫穷的、六万块钱掰碎了花的宋檀,二十二万她眼睛都不眨一下:“谈吧。”
然后才转头看着陆川:“租给你,一个月500不变,你自己改吧。”
说实话,陆川一时都有些震撼了。
他一直觉得宋檀是个直爽大气的性格,大胆又直接,还很看脸。可相处两天才发现,她有时候比自己更细致。
如今这么三言两语,一箭双雕地解决了几个人的烦恼,甚至都不用多做思考……
她真的很了不起!
陆川觉得自己能感知许多人的情绪,也能处理很多事,但这种随机应变融入乡村民情的能力,他没有。
此刻再看宋檀,感觉她整个人都很不一样,让他的心也不自觉的跳动起来,像是萌生了一只小鹿。
小祝支书看着他直直的眼神,心想我也很了不起啊怎么没人把我看在眼里……
啧,恋爱的酸臭真的很能排挤人。
倒是陆静没想那么多,她甚至花了点时间来捋这个事情,此刻惊喜的喊了起来:
“檀檀,你也太有本事了吧!你放心,阿姨肯定把你的房子收拾的漂漂亮亮的!到时候咱也给村里创造几个岗位……祝支书,这都是檀檀的功劳啊!”
小祝支书:……
是是是,都是檀檀的,我小祝支书区区一个中介,能有什么地位呢?只要投资商开心就好。
而后陆静又叹了口气:“可惜这二十多万,估计还得进那个儿子的手里。”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儿。”小祝支书中肯道:“咱们是什么都能管,但管不了人家不愿意醒,也管不了人家的爱子之心……”
说到这里她就忍不住吐槽了:“怎么回事啊?我刚调这里的时候,打听都说云桥村的姑娘家家户户都支持上学,还催着考大学,心想风气真好!”
“可这一年,就这么一算,三……咳,”她看了眼宋檀:“四家儿子不孝顺了!而且还明目张胆的,这不合理啊?”
要知道村里人大多要面子,就算不孝顺,也很少有这么赤裸裸摆在面儿上的。
可就这么一个村,从宋大方到张旺家,再到莲花婶的男人,还有李老头的儿子……
四家了!
搞的她都想去问问,是不是村里风水不对头了。
这个宋檀还真没注意,倒是乌兰仔细想了想——
“就是惯的吧。”
“咱们村祖上都是发水搬迁来的,那会儿孩子就少,村里就难免惯着了。等后来,不知道是不是逃荒太苦,身体底子差了,村里家家户户孩子都不多……”
乌兰数了数几家:“你看,大部分都是三个孩子顶天了。要知道在我们那个年代,哪怕吃不饱,一家生个五六七八个也正常。”
“但咱们村里,檀檀的爷爷奶奶辈的,还真少有这么多孩子。”
更新一。六点多就得起来,实在违背我的作息……
关于村里不孝子概率的问题……那真是无解。村里有时候会有很多奇葩事,大家可能都不敢想,我倒是知道,但不能跟你们说哈哈哈哈!
就让我独自吃下这些乱七八糟破三观的八卦吧。
yetianlia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