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看来咱们俩下半辈子要在这里下棋喽。(1 / 1)

加入书签


  ,大明:让你励精图治,你去养生?

  若真是如此,那这小子不仅是得不偿失,更说明了其对这一家人也没有多少的感情在。

  如果是他朱棣,关是肯定要关的,但还不至于因为日常用度这点事情克扣什么。

  不说因小失大的事情,可见这份心胸也不见得有多大。

  不过既然不是自家那大孙子,只是朝中的那些大臣们,那就能够理解了。

  毕竟那些大臣们做事情就是这样,他们没有办法在感情上与他们老朱家的人感同身受。

  这也是为什么他朱棣对待那些大臣们不管多信任,也只将其当做外人,而自家人就是再混蛋,也会迁就一些的原因。

  “那小子最后是怎么解决的?”

  黄俨道:“太孙殿下在语重心长的给汉王妃解释了事情是怎么回事后,又将太子身故的事情给汉王妃讲了一下,对此汉王妃也就能够理解了。而太孙殿下还专门承诺,不会再阻止汉王府一家人的进出,说是如果汉王妃愿意去,也可以一路北去,到汉王那边。”

  闻言,朱棣的脸上终于是露出了笑容。

  这小子并不是什么心眼极小,对自家人心狠手辣的人。

  而相比于朱棣,一旁的朱高炽就要想的更多了。

  如今那老二和老三还没有造反,那小子又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对于朝廷而言,最好的情况自然是不存在任何造反的事情。

  如果将那老二老三的家人保护好,甚至送过去,既表达了对老二老三的信任,也表示了自己的诚意。

  表明他本身还是很在乎自家人之间情义的。

  尽管这样的手段很可能起不到任何的效果,但反之,就是将这些人留在京中,甚至全部杀了,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那汉王府和赵王府的家眷一直都在京城,那老二和老三只要敢在这样的时候造反,可见其本身也压根不在乎,亦或者有什么万全的法子。

  与其虐待甚至将这些人杀了,还不如举着大义之旗将这些人给放了。

  因为你不管用什么办法去对待这些人,都非常容易被对方拿住把柄。

  到时候,那老二老三就能以此作为借口,开始造反叛逆。

  可以说,将那汉王府和赵王府的人放了,反而是一步很好的棋。

  也可以向天下人,向那些接下来会来到京中的人表明自己的态度。

  看见了吧,我没有杀他们,反而还放了他们。

  到时候那老二老三造反,可不仅仅只是大逆不道了,更是恩将仇报。

  对你这么好,你还是要造反,那就怪不得我动手了。

  从局势出现变化到如今,自家那小子的种种行为,可以说是天衣无缝。

  让那老二和老三在大义之上找不出半点的毛病,同时还通过各种手段,将那些可能帮助那老二老三造反,以及支持他造反的群体,全部拉拢到了自己的阵营当中。

  此消彼长之下,局势显而易见。

  “还有吗?”

  就在这时,皇上朱棣问道。

  可那黄俨在仔细翻看了一遍这信件后,摇了摇头,说道:“没了,之后太孙殿下便回去休息了,再之后的情报,还没有传过来呢。”

  听到这话,朱棣点了点头。

  回味了这一下刚刚那黄俨所念到的内容,心中还是颇为感慨的。

  在他们眼中不管多优秀,都总觉得年纪轻,处置不好这么大局面的子孙,如今真当他自己顶上去的时候,做的却出奇的好。

  他们这些老东西是不服老都不行了

  随后朱棣便转头看向了身边的老大朱高炽,笑道:“看来老大你要跟老头子我在这儿下棋喽。”

  听着自己老爹的话,朱高炽却没有丝毫的在意,对于他而言,这辈子该做的都做了,该经历的也都经历了,要说真有什么遗憾,也就唯独没有给这天下的老百姓好好的谋个福祉。

  但如今自己的儿子上去了,他做的甚至要比自己好,那他还有什么遗憾的呢?

  儿子这么优秀,他自然是最高兴的。

  况且这事情他很早之前就已经想到了,所以如今面对老头子的问话,却只是笑了笑说道:“能跟爹在这里下一辈子的棋,没事去山上骑骑马,这样的日子,儿子我求之不得呢。”

  闻言,见自己家老大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安排,让其错失了皇位而有丝毫的不满,心中也是为能有这样一个儿子感到幸运。

  他朱棣何德何能啊

  这天下,没有人更比他清楚自家这老大对他朱棣有多重要。

  此后的一两天内。

  伴随着皇上驾崩的事情在整个天下流传,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并且一些不知道从哪里泄露出去的消息,这民间也有了太子身故的传闻。

  原本太子身故的消息,在整个大明朝内还算一个秘密。

  可有时候这公布出去的消息远远不如那些没有公布但却使人好奇猜测的信息传播速度快。

  甚至太子身故的猜测和消息,在整个大明朝内要比皇上驾崩的事情流传的更广。

  尽管那皇室的事情对于寻常的百姓而言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可这皇室一说出来,在这样一个时代,那几乎就是等同于神明的。

  这神明般人物的传闻,自然是受到百姓们关注。

  一些隐藏在平静水面下的野心家,也开始渐渐的露出了獠牙。

  不仅是这大明朝内部,就是那外部,也是有不少的人和势力正在虎视眈眈着卧在他们身边的这头雄狮。

  在大明朝内部稳定的情况下,对于这些大明朝四周的外邦而言,大明朝是雄狮。

  是随时可能将他们给咬死的庞然大物。

  可如果大明朝一旦内部出现了大的混乱,那可就是一只满身肥肉的肥牛肥羊了。

  没有道理在这种情况下不去狠狠的咬上一口。

  不过,雄狮毕竟是雄狮,以往给他们这些人和势力留下的印象还是太深了。

  他们还要等,等到这一切果真如传闻一般时,才敢真正的露出獠牙,在这肥牛肥羊的身上狠狠咬一口。

  而与此同时。

  在这天下的传闻越来越离谱,天下大乱的声势越来越大的时候。

  朱瞻基之前所做的那些安排,也开始不断的彰显出他的作用。

  各地那些收到朝廷诏令,表示按照太孙殿下的旨意,接下来会为天下的官员以及所有入了朝廷编制的人进行的五险一金的保障后。

  这天下不知道有多少的官员们都开始对朝廷大加赞赏,表示要对朝廷忠心耿耿,当牛做马。

  毕竟这是对他们厉害的策令。

  尤其是在之前全国推行新政的局势下,天下官员们没有了通过火耗归公等口子获取外快的途径。

  加上日子本来就难过。

  如今这朝廷五险一金的策令正式在整个大明朝的范围内推行落实,自然是给他们减轻了不少的生活压力。

  而除了这些正常的官员们,那些工匠、将士、郎中、差役等,更是如此。

  他们本身在大明朝内部的地位和身份就不高,收入来源自然要比那些官员们更低,加上朝廷的俸禄很低,在这种情况下,生活的条件自然远不如那些官员们。

  可如今,有了朝廷的认可,承认了他们是入了编制的人员,还为他们提供了如此好的五险一金待遇,可想而知,这些在编制内最底层的人,对于朝廷自然是更加的信服和忠诚了。

  尽管民间在皇上和太子身故的传闻中显得有些混乱和动荡,但只要朝廷稳住了这些管辖他们的官府和衙门,便等于是稳住了天下。

  与此同时,那些各地的藩王们,也都开始按照朱瞻基送去的信件,纷纷朝着顺天府而去。

  甚至一些封地距离比较近的,都已经到了顺天府的京城内。

  而伴随着越来越多的藩王们赶到京城,那些原本不愿意来的个别藩王,在这种情况下,也是随大流的纷纷动身了。

  如今的大明朝表面看起来风雨飘摇,皇上和太子接连身故,似乎要出大的乱子。

  可实质上,内部却是空前的团结。

  最起码朝廷用来管辖天下的架构,各地官府衙门,是空前的团结。

  尽管因为之前新政推行的事情,搞的很多士绅阶级对朱瞻基的意见很大,但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并不在实质性的官位上。

  归根结底,他们还是要被当地官府所挟制的。

  但不得不说的是,这些士绅阶级对朱瞻基的反感,依旧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只不过如今的大明朝还不存在一个很牛逼的带头人。

  就好像历史上的那些门阀世家一样。

  如果有这么一个人出现,带头反对朱瞻基,甚至要推翻他,之前朱瞻基推行新政而得罪的那些官绅阶级,便会像那燎原的火焰一般。

  但可惜的是,如果只能是如果。

  朱瞻基的太爷爷说了,大明朝不允许有这么牛逼的人存在。

  所以,在相距并不久远的情况,大明朝还不足以滋生出如此牛逼的存在。

  这便是太祖皇帝最大的功劳。

  这也是为何后世很多国家都反垄断的原因。

  资本本身不可怕,甚至对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有助益,但当资本无序扩张,甚至垄断了整个社会的各行各业时。

  那么国家这个体制就会被动摇。

  影响力会减弱。

  最终成为傀儡。

  原本为了帮助天下人更好发展和生活而存在的国家体制,也就成为了资本的工具。

  资本压榨和割韭菜的工具。

  虽然如今和后世的情况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但归根结底,东西都是一样的东西,时代虽然在发展,但历史却是惊人的相似。

  科技在进步,但还远远没有达到颠覆原有世界基础规则的程度。

  换个本土化的词,这叫天道。

  就像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一般,亘古不变。

  而包括朱瞻基在内的很多人,其实一直以来抗争的对象不是人,而是天。

  在与天角力。

  虽有蚍蜉撼树之感,但正因如此,方才伟大。

  秉承‘人定胜天’的理念,为天下苍生要改天换地。

  不光是后世,就是在这知识匮乏的封建王朝时代,也不乏这样的存在。

  从那大禹治水起,华夏这片土地便一直都是这样一群人的舞台。

  甚至于神话中的颛顼帝也做出了绝地天通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这群人的存在,华夏的文明才得以延续,而所谓的华夏文化,也正是这些人的精神。

  坚韧不屈,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自强不息。

  

  山海关外。

  身为当朝汉王爷和赵王爷的朱高煦和朱高燧,自然也是有自己的消息情报渠道的。

  尤其是那赵王爷朱高燧,他曾经可是统领着明朝最大的特务机构锦衣卫的。

  还一干就是十几年。

  所以对于这大明朝内部的情况,虽然身处关外,却也是了如指掌。

  那老三朱高燧手中拿着外界传来的情报,皱着眉头一屁股坐在了那中军帅帐的桌子上,对着面前的老二朱高煦说道:“老二,你说朱瞻基那小子在做什么啊?如今我们的五十万大军在山海关外,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造反,那小子明明知道,他怎么还有心思去搞这些事情啊?”

  “要是我,哪有工夫去理会那些官员们俸禄够不够花的事情,爱够不够,先把这关外的危险给扫平了再说。还召集了那些藩王到京城祭拜老头子,老头子的棺材还在我们这儿呢,祭拜个什么劲儿啊?”

  听着那老三的话,一旁老二朱高煦的心思却不在这件事上,这些事情他通过那情报都已经得知了,可如今的他却在看到一封关于汉王府的情报。

  虽然已经看完了那情报,整个人的心思却还停留在这件事上。

  那小子,还真是说到做到。

  还真没为难自家人。

  不过,在听到那老三的问话后,朱高煦还是回了回神,说道:“你别看这小子做的事情不明所以,他图谋大着呢,保不准咱哥俩这次真造反,败就败在这件事上。”

  听到老二的话,见这事还有如此隐情,那老三朱高燧便忍不住心中的好奇,扭头看向了那老二朱高煦,问道:“老二,你这话什么意思?难不成那小子还打算带着那帮文官过来跟我们打仗?”

  在听到这老三的话后,一旁的老二朱高煦忍不住的摇了摇头。

  说你傻,你是真不客气。

  “你自己都知道这个时候应该将全部心思放在我们这关外的五十万大军身上,你觉得以朱瞻基那小子的鬼机灵劲儿,他会不明白吗?”

  “他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候,会去做那样的事情,就必然会有他的道理!”

  可那老三朱高燧听了却毫不在意,说道:“老二你就胡弄玄虚把,不就是给那些大臣们弄了点实惠?把各地藩王叫到了京城里给老头子丧葬,能有什么事儿。”

  闻言,老二朱高煦一边无奈的摇了摇头,一边耐着性子给他解释起来,毕竟这是他目前唯一的友军,要是他这还糊涂着搞不清楚状况,这反还造什么造。

  “我问你,这天下是谁的?”

  老三朱高燧疑惑的皱了下眉头,道:“老头子的啊。”

  “现在呢?”

  老三朱高燧想了想,说道:“老头子和老大都死了,按照朝廷的规矩,自然就是朱瞻基那小子的了,可我们现在不就是在造反嘛。”

  老二朱高煦顿时瞪着眼说道:“你还知道这是在造反啊!”

  “既然是造反,那也要弄清楚造的谁的反,我们是造的那小子的反!”

  “如果不针对那小子,我们这就不是在造反了,这是在叛国!是与天下人作对!你瞧瞧这古往今来,哪个造反成功的是跟天下人作对成功的?”

  “对啊,我们是在针对那小子啊,我也没说针对的是天下人啊。”老三朱高燧疑惑的问道。

  这一次那汉王朱高煦是真无语了,但还是无奈的继续说道:“你说的对,但你想过没有,这天下人到底是谁,你瞧瞧,那小子先把天下的官员、将士、郎中、差役都通过这种方式笼络到了自己身边,让天下的这些人都看到了那小子在皇位上做的事情。”

  “得了人家的好,他们还会不念人家的好嘛?”

  “还有那些藩王,如今都被那小子给弄到了京城当中。”

  “再加上之前在咱们军中犒赏三军,这军中的将士们会不会听我们的还两说,这次又有了那五险一金的保障,只要那小子在皇位上,这些将士们一个个的生活都能得到极大的改善,你说,人家跟谁!”

  随着那汉王朱高煦将这些一口气的说完后,那老三朱高燧这才恍然大悟。

  ------题外话------

  在外地,差五千下午或者明天早上更新的时候一起补上。最近思路不顺,怕整个方向走偏了导致太监,所以都是一更万字,捋清楚后续的脉络后,再恢复日常两更两万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