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复辟(1 / 1)

加入书签


  卢悚组织道教势力,准备颠覆桓温扶植的政权。其中就包括了反对司马昱皇帝的正当性。他所面对的就是桓温的政权斗争,和郗超展开佛学儒学道学的文学对决。佛家和道家相争成为了必然趋势,道家教派主要是以成公兴与寇谦之对道学文化为代表。

  佛系为东晋新兴的体系,极大的攻陷道家的地位。有人认可有人排斥。

  但是历史的趋势,必然势不可挡。相互融合包容还是视同水火,只有后来的人们才会知道。而现在正是悄然的进行着。

  卢悚自封自己为大道祭酒,跟着他混的人就有八百多家。这个祭酒是古代的一个官职,原本是和祭祀有关,后来渐渐演变成为身份的一种象征。

  例如听的最多的国子监祭酒,大致相当于国家教育机构的部长级别。而卢悚这个祭酒可指的不是官职里的祭酒,他这个祭酒虽然也属于是官职,但是有一个前提。

  他属于是道教分支一天师教里面的官职。天师教,也叫正一教,脱胎于五斗米教,著名的创始人有张道陵、张鲁等。卢悚所担任的大道祭酒,正是源自于曹魏时期的编著的道教经典《大道家令戒》,其实说的直白一点,卢悚的使命就是负责宣扬天师教教义,相当于天师教的宣传部长。

  十一月,卢悚派自己的弟子许龙到吴郡汉代设立郡名,辖区包括江苏吴县,海盐县,浙江钱塘县,余杭县,治所位于山阴县)去办一件大事。矫诏迎立海西公司马奕!

  至于司马奕有无此心,无人得知。

  说起这位皇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超级冤大头。其坎坷的命运,简直都可以拿出来写一本悲剧了。

  他当年当上皇帝的时候,正逢权臣桓温把持朝政,而桓温这个人于是一个集野心和忠心与一身的枭雄。说他有野心,那是因为他有不臣之心。说他有忠心,那是因为他好歹北伐了三次。桓温,字元子,谯国龙亢人位于今安徽蚌埠市怀远县龙亢镇),东晋权臣,北伐名将。这位仁兄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男子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

  本来立志北伐的桓温想要完成统一中原的宏愿,但可惜老天爷给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东晋太和四年(公元369年己巳)桓温在第三次北伐的过程中,于枋头位于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东、西枋城)之战中惨遭大败,威望大大受损。

  本来桓温想凭着第三次北伐获得在朝廷之中的威望,进而胁迫皇帝加封自己九锡,进而真正意义上做到挟天子令诸侯。结果,枋头之战,让一切都化为了泡影。桓温很不甘心,他本来想学曹操,可到头来发现,还是学董卓来的更实际一点。搞废立!

  其实当时桓温废帝,并不是他的主意,而是他的谋士郗超出的建议,希望以此来树立桓温在朝廷中的绝对威望。

  只不过,郗超给桓温出的主意实在太缺德了。他不是直接在朝廷中控制舆论,大兴废立,而是直接在朝廷和民间散布流言蜚语,妄称皇帝司马奕有功能障碍的毛病!并且还造谣司马奕有三个男相好,分别是相龙,计好,朱灵宝。并且还造谣司马奕的两个美人田氏、孟氏生的三个孩子都不是司马奕的种。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恶毒最搞笑的谣言了。就这样,司马奕稀里糊涂的不是男人了。

  咸安元年(公元371年辛未)十一月十五日农历),桓温在朝廷上当众废除司马奕的帝位,降为东海王,同时拥立会稽王司马昱为新皇帝。

  就连当时北方的前秦皇帝待坚都嘲笑桓温的这种不齿的做法。已经被废除的司马奕并没有打算复辟帝位,而是老老实实的当他的东海王,可桓温却似乎不打算放过司马奕,当年十二月,桓温不顾褚太后的反对,再次将司马奕降为海西县公。

  至此,司马奕算是彻底与皇位无缘了。这还不算完,在咸安二年(公元372年王申)四月,桓温下令让海西公司马奕搬到吴县位于今江苏苏州市吴县)西柴里,同时派遣吴国内史刁彝当司马奕的保镖名义上是保镖,实际上是监视司马奕的举动)。桓温觉得还不够保险,于是便又派了御史顾允监视司马奕。

  可能司马奕自己都想不到,自己这个皇帝稀里糊涂的就被摔下台了,而且脑袋上还被带了一顶大大的绿帽子。放一般人身上可能早就骂街了,但是司马奕却什么表示都没有,只是默默的服从着桓温的安排。

  可是皇帝不急太监急,虽然司马奕对自己的皇帝身份早就已经释怀了,但总还是有一些有良心的忠臣想要给他平反。当然,这种所谓的良心,那可是加引号的。这些大臣也都不是傻子,他们也知道司马奕是个烂泥扶不上墙的皇帝,只不过打着替司马奕平反的旗号,更加容易能对付桓温这个政敌。当时有两个居心叵测的官员便打着这个旗号,起兵讨伐桓温。

  卢悚。便是其中一个。打着平反的旗号为司马奕谋权,实际上也是为自己谋利。

  卢悚,道家职权之人。自从桓温当权之后,一度打压正一道到了极致。面对着生死存亡之际,他不得不去找一个理由站出来反对桓温。而桓温现在可以利用的最大污点就是他废立了君主。

  以下欺上,违背了常伦刚理。

  而现如今佛家林立占据半壁江山,如今卢悚的地位岌岌可危。权力已经大不如从前。

  很多道家活动的官家场面也不再由卢悚担任。桓温还借讨打成都大肆打压天一道。

  卢悚组织了一场宫廷政变。要将桓温一党趁机一网打尽。他召集了各方天一道势力聚集在宫廷之中,先打算夺取宫廷的武器库,然后抓捕权力的官员,以此改变朝堂格局。

  一场轰轰烈烈的血雨腥风即将在朝堂进行。

  卢悚派弟子许龙密至海西公处,诈称太后有密诏要迎司马奕复位,欲以此为藉口攻打建康,海西公没有答应。

  尽管如此,卢悚还是率义军从建康北门攻入首都,并由云龙门突入皇宫,占领了武器库。守卫皇宫的甲士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搞得不知所措,宫内一片混乱。

  晋朝将军毛安之、殷康、桓祕率军冲入宫殿,平定了混乱局面,卢悚及起义士兵死难。时为公元372年11月16日。“妖贼”是东晋统治者对宗教领袖利用宗教起义的一种污蔑。这是东晋多起类似的起义之一,并且攻入了皇宫,对东晋朝廷的震动极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