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贵得有道理(1 / 1)

加入书签


  有一首歌曲唱得好,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姜安可没有这种感觉。他更喜欢唱,在那山的这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他们苦b又聪明,他们加班到天明。连着加了一周的班,姜安终于搞定了那四款游戏的本地化。老任也没闲着,被姜安折腾着不断在优化《辐射》的攻略本。要求只有一个,务必要做出废土世界的末世荒凉感。废土?末世?还不完全是闹饥荒的感觉,除了苦还有酷。看了几遍《疯狂的麦克斯3》的vcd后,老任终于知道了什么是废土,末世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壮观的废墟倒伏在尘土之中,沙漠,巨石,枯树,兽骨等类似的元素被大量使用。这种感觉,才是姜安要的。苏伟明那边动作很快,《辐射》在国庆放假的时候就已经上架发售。上班的第一天,渠道开始向数通娱乐反馈,销售数据喜人。《辐射》定价299元,国庆节上架当天,统计到的数据是卖出了3000套,第二天则卖出去了5000套,而第三天进入高峰,销量高达套,后几天则是下降到日均1000套左右。关于这个数量,事后姜安去请教过高芬。高芬说放假第一天要么在家休息看电视,要么朋友聚餐,还有直接出去旅游的,逛店买游戏的不多。在放假这几天,第一天人流最少,第二天第三天才是高峰。她自己的店就是如此。《辐射》在国庆期间就实现了两万套的销量,卖到年底,超过三万套妥妥的。明年再卖上一年,合计五万套应该问题不大。再往后几年,估计零敲碎打的还能凑上一万套。看来苏伟明这单,能赚不少。这么好的游戏,国内正版才卖这么点,也是蛮可悲的,国外市场可是百万套以上。不过有正版总比没正版要好,前世这款游戏在国内就没有发行。有人会说,游戏卖的太贵了。想玩正版也买不起呀!确实贵,这点姜安也承认。但成本在那摆着呢,便宜不下来。这个成本不是物理成本,光盘、说明书和包装这些。最大块的成本是给国外开发商的权利金。关于价格和销量,后来出现了很讽刺的现象。国内有家厂商搞了价格风暴,把游戏价格拉到了几十元,然后弄了一场盛大的营销,结果销量也没上来多少,加加减减的算一下,没准还没高价的时候赚得多呢。正版游戏的市场就这么大,卖得贵是这些人,卖得便宜还是这些人。只是便宜了,厂商赚的就少了,能引进的游戏就少了,自己开发游戏的动力就更小了。价格一旦降下去,就很难再回来。往后,除了特殊版本,pc单机游戏就再也没有出现过零售价超过一百元的情况,渠道不接受,零售也不接受,归根到底,是用户不接受。正常讲,游戏的新品发布会都在游戏上市前召开,苏伟明反其道而行,这次改在游戏上市几天后。他给媒体的解释是大家国庆节前的工作太多,不好打扰。现在搞个媒体见面会,一来说说《辐射》,二来感谢媒体一直对数通娱乐的支持。这次会与以往不同,不在酒店的会议厅,改在了一家名叫雕刻时间的咖啡屋。苏伟明这么大费周章,就是接受了姜安的建议,来给自己的准小舅子拉生意,积攒人气。姜安也去了,用行业友人的身份参加,会场里唯一的一个。他是带着《废土之路》去的,也就辐射游戏的攻略本,这个时候还是半成品,样稿。有这个机会,必须要去蹭一蹭,蹭一会儿不就啥都有了。姜安告诉记者,等攻略出来后,现场诸位朋友每人送一本,只需要他们在报道辐射游戏的时候提一句,由五星攻略团队制作的,名为《废土之路》游戏攻略已经同步发售。同步发售?人家游戏都卖了不少了,你这攻略可还是打印的呢!而且你这么搭数通娱乐的便车,真的好吗?会场记者纷纷看向苏伟明。苏伟明稳稳地坐着,屁反应没有。既然正主都没有意见,那大家还说什么呀,乐得卖姜安这个面子。这里面可都是吃过姜安的饭,喝过姜安咖啡的朋友。这次姜安更大方,每位来参会的记者,都发了二百元的雕刻时间咖啡代金券。“没灵感的时候就来这里喝喝咖啡,旁边就是万圣书园,周围都是搞文艺的人,要是在这,你还找不到灵感,就没有能找到灵感的地方了。”还有比创作灵感更重要的事情吗?听了这话,大家感觉这代金券是不能不拿。然后他们告诉姜安,攻略快点出,别等稿子都发了,攻略还没上市,那还同步发售个屁呀。这几千块,一举两得,姜安觉得花得值。四天后。辐射游戏攻略本《废土之路》上架销售,首批印刷五万套,定价43元。定这个价格,姜安的压力很大,开始的时候也很纠结,好在苏伟明那边反馈的游戏销量给了他信心。299元的游戏国庆假期销售超过2万套,那他43元的攻略还怕什么呀,更何况他还有加料呢。我贵,但我有道理。虽然渠道也认为这个价格太贵了,但是鉴于上次《暗黑破坏神道具集》销售的火爆,还是大胆地下单订货。只是刚开始,渠道商想30代销,这部分卖出去后再给钱。说实话,这个条件已经不错了。50代销的事,这帮渠道商没少干,还有更夸张的呢。张威不能答应这个条件,姜安更不答应。这批货一旦代销出去,就要用新货才能把钱收回来,等于一直有一笔收不回来货款沉淀在渠道里。姜安给了张威保证,下一本攻略,绝对抢手。他让张威对渠道商说,想代销也行,只是下次拿货的优先级降低,等全款的商家拿完后,代销的再来拿,哪家代销的最多,哪家的优先级就最低。信不信让他们自己判断,怎么进货也让他们自己选择。张威拿出张经理的气势,去挨个教育。让他们知道,只有这样,才能跟上发展,才能跟着赚钱。可是就算如此,还有不服的,川城和江城两家当地大渠道商就是不从。京城这边,高芬家的联软都带头全款,其他小渠道和零散的书商也就折腾不出什么水花。沪市和羊城本身就消费力强,不愁卖不掉,也不太纠结这个问题。其实这些渠道商就是吃了没有集中联系方式的亏,后来有了qq群,这帮货都是有事先商量好,再出去和上下游怼,势力大的很。对于那两家,姜安让张威不用着急,有几个不配合的也挺好,不然想要立威的时候,还真不知道找谁下手。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