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回到下邳(1 / 2)

加入书签

第461章 回到下邳

刘泽处理完淮南的事务,回到下邳的时候,已经是岁末之时了。

临行之前,刘泽令张辽率兵驻守合肥,负责整个淮南的防务,太史慈驻守下蔡,负责淮北的防务。江淮地狭,却是北有曹操南有孙吴,对淮南之地皆是虎视眈眈,刘泽不敢掉以轻心,以张辽的第四军团驻守合肥,以拒孙策,以太史慈的第五军团驻守淮北,以拒曹操,有此两员重将分据淮南淮北,互为倚角,刘泽可以安枕无忧。

袁术的人头,已被刘泽用玉匣盛了,派陈登为使者,送到许都复旨了。至于传国玉玺,刘泽已经向朝庭表示,不日将还玺于都。但传国玉玺过于贵重,刘泽也不敢让陈登的使团直接就带到朝庭去,此次陈登去许都,就是和曹操沟通一下,护送玉玺上京至少得派重兵保护,不然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半路劫去了,如此国之重宝,觎觑它的人可不在少数。但派重兵前往,事先就必须得到曹操的认可,否则还让曹操以为刘泽要兵犯许都呢。

刘泽大军抵达徐州城外的时候,接到消息的文武官员都出城相迎,文有简雍、糜竺、孙乾、徐庶、赵风,武有关羽、高顺、臧霸,刘泽这一走,就是一年半的时间,重回下邳,刘泽是感慨良多。

从官员将刘泽迎入州牧府,刘泽坐定,首先便是听取了诸位官员的汇报。刘泽出征在外,州牧的位置悬空。但徐州的政务并未有所荒废,简雍、孙乾等人各安其位,政事处理的井井有条,倒是让刘泽欣慰不已。

刘泽最关心的,还是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上次科考是在兴平二年,第二次的科考就是定在今年的秋天,开科取士是重中之重的事,原本刘泽计划着他赶回来亲自主持考试,但淮南的事未完。刘泽一直也无法抽身出来。虽然徐州方面有建议将科举考试推迟进行,但刘泽没有同意。

经过第一次的科举,开科取士的制度已经是在徐州深入人心,许多莘莘学子翘首以盼。都在等着这个改变他们命运时刻的到来。一旦将科举考试推迟进行。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失望,朝令夕改可不是刘泽的作风,虽然刘泽不能亲自主持科举。但经过第一次科举,徐州在科举方面已经是摸索出一些成熟的经验,所以刘泽在淮南特别的下令,第二次的科举考试如期进行,仍由徐庶担任主事官,卢植和蔡邕担任主考官。

刘泽今日回城,科举考试也是刚刚圆满落幕,淮南初定,并没有列入到此次的科举范围之内,所以此次科举的规模基本上与上一届持平,由于初试早在春季就已经完成了,此次科举只进行了会试部分的考核,参加考试的举子人数比上一次略有增加。

同上次的科举相似,士家阶层占据了多数的进士名额,但寒门庶族子弟的表现依然十分抢眼,上一次科举拿走了三分之一的名额,这一次更是强势地夺走了近四成的名额,隐然有与豪门士家分庭抗礼之势。这次的科举,外州人士参予的比例更是大幅度地提高,既第一次科举外州的国渊摘走了状元头衔之后,这一次的状元郎又一次地花落外郡,颖川杜袭力拨头筹。

杜袭字子绪,颖川定陵人,天下乱起之时先投奔荆州避乱,后来慕名来到徐州,半工半读,此次科举,卢植蔡邕亲点其文章第一,可见其才华横溢。刘泽暗自欣慰,象杜袭这样的颖川名士也开始参与到科举考试中来,证明士人阶层对出仕还是很渴望的,新的科举制度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不光是寒门庶子,就算是世家子弟也开始重新审视这种新的人才先拨机制。学而优则仕,打破汉代人才选拨的瓶颈,为真正的人才提供他们所需要的舞台,正是科举考试的目的所在。

徐庶将这次中进士的文榜和武榜各八十人的名单报给了刘泽,放榜之期定在了三日之后,刘泽批阅了榜单,并决定三日之后亲自主持琼林宴。

处理完公务,天色已晚,刘泽没有安排什么晚宴之类的活动,他已经决定将晚上的时间安排给家人,诸位官员也自然是识趣地告退了。刘泽急步匆匆地赶往了后宅,去看望他思念已久的妻儿。

入主徐州之后,这是刘泽的第一次出征,刘泽也没有想到这一走竟然是铁血英雄就不能儿女情长,刘泽的心里,装的全是对妻儿满满的思恋。

刘泽回城的消息早就报入了后宅,整个州牧府都沉浸在喜悦之中。丫环仆从,都忙碌起来,把本来就已经纤尘不染的庭院再重新地打扫了一遍,收拾地干干净净。吩咐下人做事的,自然是刘府管事的三夫人糜兰,她早早地就换好了一身的新衣,忙前忙后张罗着。

甘萍却是呆在自个儿的屋里,细心地画着妆,可几次三番地,弯弯的蛾眉却也不曾画好。

气定神闲的只有蔡琰,她的脸上永远都挂着矜持的微笑,优雅而从容,只是吩咐厨房准备了几道家常的菜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