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 造船(1 / 2)

加入书签

155 造船

以下是:为你提供的《》小说(作者:蒲苏)正文,敬请欣赏!

“我对克虏伯公司没有太多想法,克虏伯公司是克虏伯家族的,是属于德国的,旁人是夺不走的。我的建议是我会入股20——30,这些全部现金支付,保证克虏伯公司应付目前的危机。”

司徒南慷慨道。

他的话让古斯塔夫警惕,犹豫一下,还是没出口反驳,耐心听下去。

司徒南扫了古斯塔夫一眼,似乎看出了对方的担心,继续道: “股份的问题好商量,如果你有异议的话,合同里可以加一条,克虏伯家族未来可以从我方手里回购股份,直到我方保留5的股份为止。我们有很多时间谈。”

古斯塔夫点点头,心里松了口气,又听到司徒南道:“我这样做,一是同情克虏伯公司的遭遇,更多的是希望克虏伯公司在南华工业建设中发挥让人愉快的作用。

所以我有个要求是,克虏伯公司把国内的技术转移到南华,和美华公司成立合资公司。”

“就这个条件?”

古斯塔夫有些惊喜地看着司徒南,要不是现在境况困窘,古斯塔夫有心思在南华投资。现在好了,自己的心思和对方几乎一拍即合,克虏伯公司不仅得到司徒南的资金支持,还可以顺利地进入南华市场,这再理想不过了。

“这个条件不简单,先生,南华需要的是全方位彻底的合作,不仅是军工工业合作,也包括教育人才等方面的合作。

目前我们的总理司徒美登已经在跟魏玛政府谈判了,相信很快就有好消息传来了。我希望克虏伯公司能为两国的合作出更多力。”

说完,司徒南意味深长地看着古斯塔夫。

古斯塔夫点点头,看着司徒南清澈的眼神,明白此人对克虏伯公司并没有太大的兴趣,更多的是希望克虏伯代表的德国工业界对南华工业建设的援助。

这是件好事!古斯塔夫心里想道。

“克虏伯先生对石油怎么样看?”司徒南突然问了个不相干的问题。

古斯塔夫想了一下,凝重道:“很重要,足以确定未来。”

“那橡胶呢?”司徒南又问道。

“不可或缺。”古斯塔夫道。

“这两样东西都是德国没有的。而南华却有的是。对了,还有你想了很久的钨矿。我们真心对待朋友,如果也得到真心回报,那双方的合作——我很期待!”

司徒南道。眯起眼睛,有些严厉地看着面前的古斯塔夫,心道:如果德国人不拿出点真家伙来,他们也休想得到这些东西。

古斯塔夫点点头。

他心满意足,带着点点感激之情,离开司徒公馆。

司徒南没有插手南华和克虏伯公司的具体谈判,自然地这一重任落在实业部长余明钰和美华公司高级副总裁曾立民头上。

古斯塔夫很快明白司徒南提及的真心对待朋友是什么了。在南华军方也参与其中的谈判中,美华公司提出要从德国引进潜艇制造技术,并要求克虏伯公司在新潜艇研究中心放在南华。

“据我所知,克虏伯公司正在荷兰实验新潜艇,不如在南华重新开始吧!我们可以提供所有周到的服务,而且没有任何限制。”曾立民笑着对古斯塔夫道。

古斯塔夫脸色一变,有些换乱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跟荷兰人打过仗,自然从他们那里得到不少消息了。再说。这应该不算太难的事情。我估计英国人也知道不少,只是以德国目前的状况,他们不想理会罢了。”

曾立民道。

听他这样一说。古斯塔夫觉得有道理。

现在乱哄哄的德国,别说对抗英国,连波兰就敢欺负上门。古斯塔夫意识到在欧洲秘密搞武器试验,确实不安全,顾虑重重,看着曾立民志在必得的样子,他干脆顺了对方的意思。

“好吧!我同意。不过在资金上——”古斯塔夫有些为难道。

“资金方面我方会负责的。贵方提供全套潜艇技术,包括钢板生产技术、柴油机技术、技术员培训服务还有为潜艇训练提供必要的帮助。”

曾立民道,“同时双方设立新型潜艇开发项目,资金方面也由我们提供。贵方出技术,共同研究,成果共享。你看怎么样?我们已经充分考虑到克虏伯公司目前的遭遇了。”

“这个我要考虑一下。”古斯塔夫道。

“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相信德国在这方面已经丢失了不少时间了吧?如果我们在你们那里得不到,那只好找美国人了,大不了花多点钱。”

曾立民淡淡道。有些挑衅地看着故作矜持的古斯塔夫。

“好吧。原则上我没意见。具体的我会派人过来详谈的。”古斯塔夫想了想,觉得没什么问题,没多做坚持,表示会逐步把潜艇技术转移到南华。

克虏伯公司是个庞大的军工体系,除了潜艇,也是德国的四大造船厂之一,拥有制造大型水面轮船的实力,这也是南华垂涎的。

不过受资金技术限制,南华没条件上万吨以上的商船项目,只把目标定在7000吨上。当南星轮船公司提出要从德国引进相关的造船技术时,古斯塔夫欣然应允,南华人的要求在他看来,只是小儿科。

克虏伯公司连几万吨的战列舰都可以生产,几千吨的商船还不是动动手就可以了。他灵机一动,便把旗下的一个造船厂打包卖给了南星轮船公司。

“克虏伯先生,你把船厂设备卖给我们,我们自然高兴。只是我们缺少足够的工人啊!”余明钰为难道。

这是个好机会,不过南华最紧缺的就是技术工人,从国内过来的移民,让他们去农场、工地没问题,但去船厂那就不行了。

“没问题。我可以提供足够的工人,还可以为你们培养一批工人。”古斯塔夫慷慨笑道。

克虏伯在基尔拥有庞大的造船基地,设备都是一战时的,不少都已经淘汰了,与其让那些工厂放在国内报废。还不如卖给南华,换回宝贵的资金,同时也可以进行技术更新。

至于工人,德国现在几乎是全民失业。最不缺的就是工人了。

那些可怜的德国工人不详工程师或者教授,可以轻易地移民到美国去谋得跟更好的发展,只能留在国内为几片面包挣扎着,而南华无疑是德国庞大的失业大军的好去处。

古斯塔夫没少为克虏伯公司的失业工人头疼,现在他终于不用头疼了。对克虏伯公司而言,最宝贵的财富是少数顶尖技术人员,而工人。无论技术多么精湛,在德国这个高素质的国家,技术工人就像中国农民一样普遍,要多少有多少。

“克虏伯先生,我想在德国招聘10万技术人员,你觉得可能吗?”余明钰试探道。

十万技术人员?

古斯塔夫一愣,又点点头,心道:“单是克虏伯公司就有上万人失业了呢?南华招聘十万技术人员对德国数百万失业工人来说。一点压力也没有。”

“十万人可不是个小数目,先生,你真的有办法安置他们吗?”古斯塔夫问道。

“没问题。”余明钰笑了笑。解释道:“克虏伯先生,南华的工业建设决心非常大,我们和克虏伯公司的合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单是南华的铁路建设,就创造了20万个就业岗位,而且我们未来还有矿山、机械、造船等大工业计划,对人力的需求是无限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