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从战争中成长的大生集团(2 / 2)

加入书签

而齐燮元是江苏督军,盘踞在南京,背后有吴佩孚撑腰,有中央名分,加上另外野心勃勃的投机军阀孙传芳,他俩都把矛头指向富裕的卢永祥,动起手来,肯定是天崩地裂。

“这帮混蛋,都是满清余孽,祸害完北方又祸害南方!富裕的江南地区可能要被他们打烂了!”

张孝若气愤道,马上就急了,一脸期待地看着林一民,“能不能阻止他们?”

“你说呢?”林一民讥笑道。

张孝若有些尴尬,想起美华公司的做法,对于他们而言,只要你把订单交给他们,让他们工厂赚钱,就算其他势力把这国家打烂了,广州的那些人也不会心痛,因为他们要等自己强大起来后,一个个收拾对手。

只是,这天是不是来得太晚了呢?

张孝若心里一叹,故作轻松道:“看来在苏州、南京投资新厂的计划泡汤了。”

林一民不为所动,一脸冷漠,隐隐期待即将在江南上演的那场战争,大量的富人将会逃离江浙地区,涌向上海租界。

如果做好准备,巧妙引导的话,大部分逃离战乱的江浙资本应该能涌入稳定繁荣的两广地区或者南华。

林一民之所以在这关键时刻离开广州回到上海,就是为了此事。心有戚戚的张孝若一时半会是理解不到林一民的苦心的。

咯咯!

林一民的秘书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淡黄色的电报。打断房间里的尴尬气氛。“总部转过来的。”

说完那秘书利索离去。

听说是南华总部的电报,林一民不敢怠慢,拿起电报,看了一下。马上就笑了。

“你有活干了,可能要去非洲一趟了!”

“非洲?”张孝若瞪大眼睛,从林一民手中接过电报。

“你怎么看?”林一民笑问道,两年没见,有些挂念司徒南了。他知道司徒南现身北非,肯定有种重要的事情,了解内情的他只能暗暗感慨。

“美国的棉花太远。国内的棉花数量有限,日本企业和大生激烈竞争,以大生的规模和发展速度来看,除了印度,我们的确要开辟新的原料市场,我得亲自去一趟埃及!”

张孝若爽快道。他心里有点疑惑,怎么万里之外的一封电报就让林一民态度恭顺呢?

张孝若有强烈的进取心,林一民放心。美华财团在大生集团花费大量精力,就寄托大生集团能从日本和英国的纺织企业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

对大生集团构成强烈竞争对手就有英国的普拉特公司,世界最大的纺织巨头。纺织产品、纺织机械畅销全世界,体现英国纺织业几百年来的沉淀,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也是普拉特公司的原棉产地。

而在东亚,日本纺织企业几乎和大生集团的竞争激烈,几乎到了近身肉搏程度。三井财团在日本纺织业有重大利益,旗下不仅有数量庞大的纺织工厂,还有丰田自动织机公司这样实力不俗的纺织机械公司。

技术是大生集团的短板,也是林一民比较焦心的事。大生在上海的纺织设备大部分就是从日本进口的,近两年在南华投资的新厂倒是采购美国普林斯公司的织机加上康明斯电气的电机,改装而成。效果良好,由于采用电力动力,比起传统的蒸汽功力,新唐山的纺织工厂比上海的高10倍。

引进这些昂贵的机器花费500多万南华元,如果没有国家支持的大量的订单,大生集团真不敢轻易在南华花巨资投资新厂。但也仅此在南华一地而已,大生集团在中国的纺织工厂不是从日本引进的生产线就是收购英国纺织厂购买而来的。

似乎明白林一民的担忧,张孝若有些苦涩道:“技术方面受制于人终究不是办法。最近,日本的丰田自动织机公司推出一种新型的自动织布技术,这是一种全新的突破,效率比我们在南华拼凑的设备还要高。如果可以,我想——”

又是丰田织机?令人讨厌又不得不佩服的日本人!

林一民嘟哝道,鼓励地看着张孝若:“你想怎样?”

“购买专利许可。”张孝若咬牙道。

“没那么容易。如果想你说的那样神奇的话,要知道日本人是出了名小气的,这么重要的技术我看不会给我们的。”林一民摇头道。

工业革命的时候,英国政府为了限制先进的纺织技术不泄露到国外,命令禁止任何纺织机器出国的,直到一位纺织工匠到了美国后凭借记忆复制纺织机,这才开始了美国的纺织业。

现在的日本人就像当年的英国人一样,绝对不会轻易把国家领先的技术出口到国外的,就像克莱斯勒日本分公司在日本组装汽车,而不会把发动机工厂搬到日本一样。

“那就用钱砸!实在不行,我们就偷出来,拿回南华拆卸,模仿,山寨他们。”张孝若一脸坚定道。

“嗯。这样也好!”林一民点点头,他才不管大生公司去偷还是抢。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