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毕加索”的处女作(2 / 2)

加入书签

不出所料,无论青州府、北海郡还是东海糜氏,对于凤翔的求助都表示出了相当的善意,纷纷答应卖给凤翔一些耕牛。要知道耕牛在汉代的珍贵程度甚至远在战马之上,在“粮食即是天”且生产效率低下的时代,耕牛往往是非卖品,有钱也未必能够买到。

青州府同意卖给凤翔二十头牛;孔融虽然只是北海太守,但也非常慷慨的批了十头出来;最大方的还是糜竺,出手就是五十头牛,这也让阿牛切身体会到了糜氏的强大。

最令某城主得意的是,无论青州府、北海郡,还是糜氏,不仅先让凤翔城的使者牵了耕牛回去,并且还派出人手护送。凤翔城主此时才发现,原来自己还是有几分薄面的。

其实只凭某城主五品昭德将军的身份,就足以得到这样的待遇了,更何况凤翔与青州府和糜氏还有商业合作,以及对孔融也算有些恩惠。

耕牛的到来,立时使得武威镇的粮食生产效率提升了22%,虽然距离4286%还有一段距离,但总算有了一定的突破。

而且某城主发现:并不是耕牛数量越多,粮食产量提升越大。当数量达到一定标准之后,再增加耕牛并不能使粮食产量有任何提升!

经过反复试验之后,某城主得出了最“科学”的农业人口与耕牛数量的比率:1比100。也就是说,一个两千人的一级乡镇,需要二十头耕牛;而象望圣镇这样的二级乡镇,四十头耕牛足以使粮食生产再上一个台阶。

如此一来,此次凤翔买到的耕牛,刚好够两个军屯领地以及专职粮食生产的望圣镇使用。如果武威镇升级成功,便还得另想办法。

到目前为止,距离武威镇升级所需的粮产提升,还有近21%的缺口,某城主的难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事实上阿牛现在已经有了一个近乎无耻的方法,可以立刻达到升级所需的条件,但在阿牛看来那个方法并不是太保险,搞不好反而会弄巧成拙。是以不到万不得已,阿牛实在不愿冒险一试,更何况现在距离任务截止日还有近二十天,还没有到最后关头。

随着领地内耕牛的引进,粮食产量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如果农具改良也能结出硕果,领地内的粮食生产效率显然又将提升。其实无论此次武威镇升级成功与否,凤翔都已从中得到了好处。

为了武威镇的升级大业,某城主现在只得仍然把希望寄托在农具改良上,而农具改良的重点,便是犁。

既然领地内已经有了这么多耕牛,与之配套的犁的改进,当然也就顺理成章了。

犁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已经用牛拉犁耕田。《乐府诗集。陌上桑》中就有“耕者忘其犁”;唐代诗圣杜甫的《兵车行》中也有“纵有健妇把锄犁”的记载。

犁是由一种原始双刃三角形石器发展而来,最初为称之为“石犁”;夏、商、西周,是我国农业技术的初步发展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的出现,更是反映了我国农具发展史上的重大变革;到了汉代,大量使用的是直辕犁,有双辕和单辕之分,基本上是二牛抬扛式,特别适合在平原地区使用,能保证田地犁得平直,比较容易驾驭,效率也较高。

现在凤翔的农夫,使用的便是直辕犁。

此时的直辕犁结构并不是十分完善,事实上直到南北朝时期,才形成了成熟的耕―耙―耱一体的精耕细作技能,直辕犁的技术至此才算完善。

因此,现在农夫们所用的直辕犁,还有着很大的改进空间!

某城主虽然不是农业专家,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想要找到相关的资料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向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百度大神虚心讨教,别说是犁这样的农业生产器具,就算是核武器的资料说不定也能找到。

虽然游戏中不可能研究出能够正常使用的家用电器,但画出一付农具的图形交给工匠,照着模样打出来应该不难吧!

因此原本没有绘画天赋的某城主,马上便立志成为第二个毕加索,忘情地研究起绘画来,足足用了三天时间,“毕加索”的处女作终于面世。只不过凤翔的铁匠们显然对领主大人的作品不太感冒,貌似某城主的作品实在有抽象派大家的风格,即便大师级铁匠周挺都足足钻研了一天之后,才勉强明白了某城主画的是什么玩艺儿。

这样的反应,很明显对雄心勃勃的“毕加索”造成了伤害。

好在铁匠们按照图纸制出了样品之后,对于某城主的质疑立刻变成了一面倒的叹服和喝彩。

“我们的领主是最最伟大滴!”

阿牛默出来的犁,并非成熟状态下的直辕犁,而是起始于隋唐、大成于宋元时期的曲辕犁。与直辕犁相比,曲辕犁的犁身更加轻巧,使用灵活,耕作效率也就更高,这种犁在问世之后,被命名为“凤翔犁”。

——原本凤翔乡民强烈希望将其命名为“阿牛犁”的,但自知剽窃了古人智慧的某城主死活不要冠名权,因此只好退而求其次。

“凤翔犁”这一划时代产品的问世,使得武威镇的粮食生产效率较以前提升了23%,因此武威镇的升级自然没有了障碍。

但“凤翔犁”的出现,在玩家中引起的争议与思考才刚刚开始。。。

(总算把8000字的催更拿下了,嘿嘿。明天要参加朋友婚礼,更新的时间会是在晚上,先行告之。)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