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奴才是先帝的奴才(1 / 1)

加入书签


崇武新朝积极筹办开国后第一次科考的同时,伪清方面也终于对外公布了康熙的死讯,并由信郡王鄂扎组织,太皇太后布木步泰主持了康熙驾崩后,清廷的第一次议政王会议。

之所以延后两个月宣布康熙的死讯,清廷也是有考虑的,已经在鄱阳湖折了十余万大军,若是连皇帝都阵丧在前线,那军心民气可就全丢尽了。

不过这次的议政王会议,受康熙托孤的五个顾命大臣,除力挽狂澜的湖广总督王秀清外,其余的康亲王杰书、信郡王鄂扎,议政大臣索额图和佟国维四人都遭到了全体满洲王公大臣的口诛笔伐。

其原因就是王秀清没有参与康熙亲征事,而且在回京途中还击溃并收拢了简亲王喇布的叛军,是以康熙灵柩才得已返回京师,故尔王秀清在这帮王公大臣眼里还是有功的。

“信郡王,此次皇帝南征,北直隶的兵马损失殆尽不谈,我八旗子弟就折了一万五六千人,随驾的王公大臣死的死、降的降,几无一人回返,你是随驾藩王,总得给咱们一个解释对吧!”

率先发难的是裕亲王福全,他是顺治的三儿子,康熙的兄弟,身为大清最尊贵的亲藩,和大清荣辱与共,他接受不了十余万大军被明军全歼的事实,更接受不了由康亲王、信郡王等人辅政的遗诏,至于那个什么湖广总督王秀清,自入京后,见了人就点头哈腰,不住地赔着小心,而且出手还大方,前些日子还偷偷给自己上供了二十万两白银,这样的老好人当顾命大臣,福全是求之不得。

恭亲王常宁也是义愤填膺地喝骂道:“鄂扎、佟国维你们说皇帝遗诏由你们担任顾命,你们就是顾命了吗?皇帝在回京的途中就驾崩了,鬼知道这遗诏是不是伪诏?”

不等急的面红耳赤的鄂扎和佟国维解释,两白旗旗主巴布哈也站了出来,戏谑地说道:“你二人口口声声是皇帝忠臣,现在皇帝阵丧在前线,你们却拿着所谓的遗诏回京,这就是所谓的忠臣吗?忠臣不应该和皇帝一起殉国吗?”

正红旗旗主特晋和正蓝旗旗主穆臣却是把矛头指向了索额图和杰书,他道:“皇上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可你们却是柱国老臣,若不是你们撺掇着皇帝亲征,又何至近两万满洲子弟折在鄱阳湖,这可是满洲立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失败,不应该有人主动站出来承担失败的责任吗?”

索额图、佟国维、杰书和鄂扎四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却是一句解释的话都说不出口,这次南征大清的损失太大了,大到连他们自己都接受不了。

自康熙灵柩送达京师后,京师的气氛就极度压抑,这两个月,他们在朝堂上几乎是天天挨喷,死了家人的满洲丁口甚至还披麻戴孝地跑到他们门前哭闹,哪怕他们掏出了大把的银子来安抚人心,都无法扼制住满洲旗人的愤怒。

可皇帝死了,要拥立新帝,这议政王会议又不得不开,谁曾想福全他们竟当着太皇太后布木步泰的面直接撕破了脸皮。

丑媳妇终归是要见公婆的,尽管乾清宫内洪水滔天,一向以沉着冷静着称的索额图站了起来,他看了一下殿内正吵的不可开交的王公大臣,开口道:“诸位,诸位先静一静,即便是要问罪,我等也有自辨的权利吧!”

巴布哈冷笑连连,他不相信在这种局面下索额图他们还有机会翻盘,揶揄道:“好啊索额图,皇上生前对你是言听计从,本旗主就看你怎么解释。”

索额图其实现在内心也发憷的紧,但输阵不输人,特晋和穆臣都把刀架到了自己脖子上,他怎么说也要回敬几句,昂然道:“前者皇上御驾亲征之事,本是南书房大臣李光帝撺掇的,议政王会议上,老夫可是一言没发,况且当时诸位好像也没坚持反对吧,裕亲王,皇上当初貌似是先点的您的将,让您代他出征,可您是怎么说的,现在南征战败,这罪责倒成了老夫一个人的了,你们说,天底下还有没有这样的事?”

福全愣了一下,有心不好意思地说了一句“本王可没说你索额图有罪!”然后就着退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去年康熙坚持亲征时,他曾极力反对,可康熙转头就点了他的将,这让他当场就偃旗息鼓,并表示赞同康熙亲征事。

恭亲王常宁鄙夷地看了福全一眼,指着索额图质问道:“索额图你别顾左右而言他,皇上亲征确实是先和南书房议定,但没有你的支持,皇上又怎会在议政王会议上把这事提出来,本王记得,皇上这话一出口,第一个领旨的就是你和你的党羽吧,怎么做过的事,你都抛道脑后了吗?”

“不错,谁不知道您索中堂是当朝第一人,你不支持,皇上又怎会发起廷议,就凭南书房那几个歪瓜裂枣,能影响皇上,李光地好歹还为国殉节了,佟国维你们是怎么好意思回来的?你们又有什么脸面回来的?”

索额图能言善辩,巴布哈也怕被他绕进去,因此他只是讽刺了索额图一句,就把矛头指向了坐在索额图对面的佟国维和鄂扎。

裕亲王福全还有些不甘心地补了一刀,坐在椅子上说道:“最关键的是,他们还好意思自封自己是顾命大臣,想着继续把持大清的朝政,由你们柄政,本王只怕再过一两年,明军说不定就杀到京师城下来了。”

“不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八旗子弟辛辛苦苦打下来的,若是被你们几个卑鄙小人葬送了,那咱们满洲人的血岂不是白流了,今天非得给咱们一个解释。”

康熙在世时,朝政尽出索额图和佟国维等人之手,八旗的王公贵族早就不满了,在康熙灵柩抵达京师后,他们就互相串联起来,为的就是要把他们全拉下马,好让自己上位,面对尤自硬撑的索额图,在场的满洲王公几乎是群起而攻。

“都给老身住口,皇上虽然大行了,但哀家还在,太子还在,国不可一日无君,今天议政,是商讨太子登基一事和如何对付伪明以及西北王辅臣,不是互相攻诘,皇上新笔趣阁骨未寒,你们自个就乱了套,这不是给了伪明可趁之机。”

一直冷眼旁观的布木步泰终于站了出来,其实在得知康熙驾崩的消息后,布木步泰就急的连续晕倒了好几次,有一次甚至在苏麻喇姑面前大哭了一场,说她年轻时就死了丈夫,好不容易把儿子福临拉扯大,结果儿子二十四岁就死了,现在连孙子都死在前线,这到底是寿限到了,还是上天因为满洲人杀孽过重给的报应?

但国事艰难,布木步泰却不得不强自振作,她还有重孙,她认为她既然能扶持儿子、孙子当上大清的皇帝,她就能把她的重孙扶上皇位。

“太皇太后,正是因为大敌当前,我等才要拨乱反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不清除咱们内部的乱臣贼子,又怎么对付来势汹汹的伪明军,又怎么剿除祸乱陕西的平凉叛军?”

两白旗旗主巴布哈今天是一点面子都没有给布木步泰,康熙灵柩回京后,他表面上不置可否,但私下里却召集好了两千多名两白旗旧部,而裕亲王福全又拍着胸口保证湖广总督王复汉会倒向他们,王复汉手中有近四万绿营,有这支军马支持,他又有何惧?

“拨乱反正,哀家看祸乱的根源就在你的身上吧,皇上灵柩回京已久,虽然没有昭告天下,但你们并不是不知道,可你们有谁来替皇上守过灵,别以为你们私下里做的事,哀家不知道,哀家只是因为你们也是为大清好,这才容忍你们调动麾下旗兵,但哀家不想看到大清有萧墙之祸,前日哀家已经传旨盛京将军察尼,着他抽调一万关外八旗入关,想来现在前锋已经到了山海关了。”

显然,布木步泰也害怕康熙的死会引起满清内部的权利纷争,故尔提前做了准备,盛京八旗可不同于关内的满洲兵,他们都出生在苦寒之地,还保持着满洲兵尚未入关前的习俗,可谓是清军中最强的一支兵马,有这一万关外八旗,布木步泰认为,足以压制京师的反对势力。

“调盛京八旗入关?太皇太后在威胁我等吗?只是山海关距离京师近六百里,本王怕察尼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太皇太后,您信不信,只要本王振臂一呼,京师的八旗子弟就会群起响应,待察尼兵临城下,本王早就收拾完了这几个蒙蔽圣聪的奸贼,太皇太后也不想奴才们僭越吧!”

布木步泰说道盛京八旗时,常宁和巴布哈等人就是心下一突,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今天既然都把话挑明了,说什么都要把索额图等人拉下马,只有这帮人全都死绝了,他们才能高枕无忧,届时就算盛京八旗入京,布木步泰和小皇帝也要仰仗他们。

“混账,你们今天是来逼宫的吗?曹寅,你还不去点兵,先把宫门给哀家封起来,哀家就不信有人敢冲击宫禁!”

布木步泰勃然大怒,她刚才也算是给了巴布哈他们一个台阶,而且这顾命大臣的事,她认为还是可以商榷的,熟料,巴布哈当场把脸皮给撕破了,这几乎把回旋的余地全都堵死了。

“嗻……!”

只剩一只耳的曹寅当场就怒气冲冲地出了宫门,作为康熙最信重的大内侍卫,他已经起了杀心,就是把这帮敢于闹事的王公大臣全都捕拿了。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

谁知,刚跨过殿门,就有小太监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一边跑还一边急吼吼地大声嚷嚷,说京师的八旗旗丁把这次阵丧在鄱阳湖的八旗子弟的灵位全都抬到了大清门前面,这些家卷们还一个个披麻戴孝哭闹个不停,吵着要朝廷给他们赔偿呢。

曹寅懵了,站在乾清宫大门前面,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他他惹怒了这些满洲丁口,这帮人会冲击宫门,那事情可就闹大了。

听到小太监的嚷嚷声,福全和常宁对视一眼,这些八旗家小其实就是他们鼓动起来的,为的就是给布木步泰足够的压力,让她不得不处置索额图和佟国维等人。

“太皇太后,民心不可违,圣上南征吃了这么大一场败仗,若是没有人出来顶罪,奴才等只怕堵不住悠悠之口,万一宫门外的旗丁闹起事来,局面可就不好收拾了,王总督,您说是不是?”

胜券已经在握,恭亲王常宁也不藏着掖着了,他现在还要做一件事,就是逼迫手握重兵的湖广总督王秀清表态,虽然王秀私下里也表示支持他们,但常宁觉得要把这张牌打出来,好摧毁布木步泰和索额图等人的信心。

闻言,索额图和杰去同时大惊失色,都拿眼看向同样震惊不已的佟国维和鄂扎,其意思很明确,你们和王秀清好歹也算是一条船上的人,如此关键人物,怎地被他们拉拢过去了。

鄂扎和佟国维也懵了,要知道他们也收过王总督的银子,一个人分别有二十万两,都是京师大通钱庄发行的银票,见票兑银,概不赊欠,而且这一路北来,王秀清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所有的行程事宜都不需要他们操心,对他们也是信誓旦旦地保证,入朝后,定以信郡王、佟大人马首是瞻,哪知道这么快就被巴布哈策反了。

见常宁点了自己的名,一直躲在人群中,深藏功与名的总督大人不得不站了出来,他先对布木步泰打了个千,跪在地上又对福全和鄂扎拱了拱手,尔后开口道:“太皇太后,奴才是先帝的奴才,先帝要奴才做什么,奴才就做什么,前者在德安,先帝亲口所言,由信郡王和索相等人辅左太子理政,奴才言犹在耳,又岂能置先帝之遗命于不顾,奴才早已抽调了八千兵马,随时听候太皇太后和索相差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