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货币印刷(1 / 2)

加入书签

中国近代货币印刷

印刷术用于纸币印刷,始自北宋,在宋、元、明、清各代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i]宋朝私人发行的纸币交子和官方发行的关子、会子,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和应用的纸币。金人的交钞、宝券,元代的宝钞,还有明代的大明通行宝钞,都对当时的货物交换、发展经济,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又都因管理不善和发行过量而导致通货膨胀、货币贬值而退出了历史舞台。到了清朝,清朝统治者以前朝印发纸币的弊端为戒,二百多年间,只用银钱,不用纸钞,致使印刷技术在纸币印刷领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侵入中国,在经济掠夺的同时,西方的纸币也大量流入中国,作为他们掠夺中国财富的工具,纸币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前已述及,清朝统治者吸取前朝数代发行纸币之弊的教训,二百年来,只用银钱,不用钞券。[v]到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给清王朝财政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为了筹措军需费用,清朝廷不得不破例发行以银两为单位的户部官票和以铜钱为单位的大清宝钞。这就是今日习称的钞票一词的由来。

此后,中国的政局更加风云变幻,战争频仍。辛亥革命、军阀混战、中华民国、抗日战争,在短短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中国各时期、各地域,都有政府、军阀、有权势的私人和外国人在印发纸币,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纸币管理上的混乱局面。外国人的入侵,打破了清朝政府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迫使其接受西方的经济观点和科学技术,因此也推动了中国印刷术、尤其是用于证券等特殊印刷品的印刷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这一点也是应当予以肯定的。

一清政府的纸币印刷

清朝末年,清王朝经济困难,国库空虚,为筹措军需费用,不得不一改长达二百年不印发纸币的初衷,于咸丰三年1853年印制了清王朝建立以来的首种纸币户部官票。[x]此次发行的户部官票,以银两为单位,分一两彩图17-9、三两、五两、十两、五十两五种。票面正中上方用满、汉两种文字额书户部官票四字。中书准二两平足色银壹两。票面下方有注文楷书户部奏行官票凡愿将官票兑换银钱者与银一律并准按部定章程搭交官项伪造者依律治罪不货。户部官票的背面,在市场流通中依次签字花押。

咸丰八年1858年,清政府又印发了以铜钱为单位的大清宝钞。当时宝钞与官票合称钞票,钞票一词由此而生。

清咸丰三年印制的大清宝钞,分二百五十文、五百文、一千文、一千五百文、两千文、五千文、十千文、五十千文彩图17-10和百千文数种。[2]宝钞上方额书大清宝钞四个大字;中间竖书准足制钱伍拾千文,并于伍拾千文处钤有满、汉两种文字的大清宝钞之印红色方印;下方注文此钞即代制钱行用并准按成交纳地丁钱粮一切税课捐向京处各库一概收解每钱钞二千文抵换官票银一两。

清代印刷的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多为木版或铜版印刷,与宋、元、明时相仿。票面呈竖方形,尺幅较大,虽为二色或三色套印,但色彩单调,印刷技术并不复杂。民间多能仿制。当时的官府既要防止民间伪造,又无技术措施,只好在票面上加盖官府印鉴,用以保证信誉和增强可靠性。这在中国印钞史上,尚属早期、简单的仿伪措施。与此同时,政府还制定了维护钞票信誉的法律,通过对伪造者和揭发报官者进行惩罚和奖励的法律条款,来防止和制裁伪造者,以保证钞票的流通和信誉。[i]

清代的纸币,除政府印发的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之外,清末官私银钱行号和私营银钱店也在印发钞票。其中私营银钱店又有钱庄、钱铺、钱店、银号等多种称谓,是一种地方性的金融行业。其业务主要是兑换银钱和印发钱票银票。起着配合制钱和纹银、发挥支付手段的作用。私人钱庄印发的银钱票,印刷质量更为简单粗糙,票面金额数字多用手书写,缺乏必要的防伪措施,使得当时的币制更加混乱。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省,中国驻台将领刘永福领导台湾人民奋起反抗。

其间曾在台南设立官银钱总局,发行台南官银票彩图17-11,其价值与当时台湾通行的银元相等,主要用以筹划兵粮军饷,支持抵抗日本侵略者‘

西方列强在军事入侵的同时,还把西方货币流入中国,并为中国的地方和私人银号印刷钞票。[d]他们印刷的钞票,因采用先进的近代印刷技术,图画精美、印制精良,从而引起清政府中有识之士的关注。尤其是一些力主革新的政府官员,纷纷议奏朝廷,要求政府引进西方先进的印钞技术,在中国发行纸币,以适应当时清政府的经济需要。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户部后改称度支部派员赴日本考察纸币印刷技术,并于当年三月向朝廷呈交了关于建立官方印刷局的奏摺。奏摺中说:……要知纸币原冀商民利便,实为财政之机关,……东西各国于发行纸币以及一切簿籍各项官纸,凡有价值者,皆为政府主其权,严防民间之私造……。臣部既正值整顿财政之时,极宜参酌采取、妥为筹办,以立基础……。此后,于1907年考察人员回国后,又再奏朝廷设印刷局办法及意见书。[d]此时,清政府为了挽救危机局面,要统一圜法,换回利权,以控制财政经济,就必须印发钞票。另外,此时中国工商业已获初步发展,国内外贸易日益增多,中国旧式银元、银两和清政府印发的老式钞票,已不能适应当时流通领域的需要,客观上也对中国纸币向更高、更新的水平发展提出了要求。致使清政府采纳了户部的奏议,决定设立户部印刷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