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备(2 / 2)

加入书签

沉吟着,陈默然问道一个自己最关心的问题,钱,归到根上钱才是最重要的。

“曰本海军两期扩建费用累计为213亿曰元!”

“曰本有甲午战争赔款,我们可没有甲午战争赔款,海军的特别扩建费12亿元,已经是目前国家承受的极限了!”

一旁的管明棠如实的提出这个事实,这个12亿元都是财政部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陛下,除去海军扩建费之外,国家最需要准备的却是战费,预计需战费达10亿元以上!所以就目前的财力,很难再负担更重的扩建费!”

陈默然点点头,倒也没反对,这12亿元的款子原本就是给海军准备,但想到10年前甲午战争战败后赔了25亿两,沉吟一会后,便开口说道。

“凑足两亿吧!战费不够到时再想办法,可问题是,即便是现在我们凑足了所有钱,我们有时间能够买到足够的军舰吗?”

在反问的同时,陈默然却在心里犯起了嘀咕,按照杂志上的资料,曰本缴获俄罗斯的军舰,最迟到1908年便修复完毕,编入现役,考虑到其它的因素,海军最多只有一年的时间去准备军舰。

“根据生产致远级的经验,采用诸如军舰部件委托他国制造的办法,在一年内,我们有能力再下水三艘致远级装甲巡洋舰!”

作为海军舰政处处长的史添阁在提到这一点时,并没有任何犹豫不决,这是基于致远号的成功。

当初为了抢工期,致远号从铺设龙骨到交付只用了10个月,只不过代价是造价增加了186,60的装甲钢板和结构钢件委托德国、英国、美国甚至法国制造,80的铆钉向四国采购,蒸汽轮机、螺旋桨、传动轴直接向他国进口。

“总得来说,就是把除去自产之外,将所有的部件均分包给德、英、美、法等国公司,与各公司签定合同,确保供货时间,在造船厂实施三班生产,通常一艘战舰需2年零6个月才成建成交付,而在船厂有3分之2的时间实际上是在等待造船组件的生产,尤其是装甲钢板以及动力设备的生产,最为耗时,而致远号的装甲钢板却是由英、德两国提供,锅炉则是由英美四家公司和江南海军制造局供应,尽管会有些许不足,但却最大限度的缩短了生产时间!”

在介绍着“经验时”,史添阁还是觉察到陛下的眉头一跳,外人或许不知道,但是陛下却非常清楚,海军为什么会这么干,海军真的那么需要军舰吗?至少在两个月前,对马海战结束时,并没有这个需求,之所以会这么干,甚至不惜以牺牲军舰的部分姓能为代价,根本原因却是眼前的这位陛下的“海军十年规划”,可现在迫在眉睫的威胁,却使得海军不得不尽一切可能,建造、购买新的军舰。

“就这么干吧!”

虽说知道海军的“速度”是自己逼出来的,但陈默然还是点点头,随后看着叶祖圭说道。

“你们还希望从英德等国直接购买现有旧舰是吗?”

“是的,陛下,我们根本不知道,曰本会选择在什么时候,向我们宣战,无论是自造战舰或是向他国定购战舰,时间,时间是最大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向他国定购买现役军舰一途可选。”

叶祖圭如实的答道。

“现在中曰间的局势已经发展到,任何人都可以看到战争一触即发的局面,而且海军情报处的情报显示曰本方面已经加快的了修复缴获俄舰的速度,这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曰本在向准备同俄罗斯结束战争的同时,已经开始计划向我们宣战,至少有这种倾向,所以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向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寻购一切可以购买的军舰,以弥补目前帝国海军与曰本海军之间的实力差距。”

“他们会向我们出售现役军舰吗?尤其是英国?”

尽管同费舍尔的关系非常不错,但陈默然同样也明白,受限于英曰同盟条约,费舍尔不可能给自己太多的支持,能向中国出售几艘巡洋舰,或许就已经是得天保佑了,姬丽买的那两艘军舰,不正是英国为了防止俄罗斯购买,从智利人手中抢购的军舰吗?

“陛下,是时候让致远舰,发挥一下他的作用了!”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