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背水一战的教皇(1 / 2)

加入书签

第241章 背水一战的教皇

第241章背水一战的教皇

教宗,为天主教会最高领袖,梵蒂冈元首,已延续160任,首任教宗为耶稣十二门徒之首圣伯多禄(圣彼得)。当选后终身任职,不可罢免。教宗领导的天主教会是世界上信众最庞大的宗教教派,从罗马帝国开始以致影响欧洲及世界文明发展至今,又因其驻地在罗马,所以又称罗马教宗。教宗其完整头衔为:“罗马主教、耶稣代表、宗徒长之继承人、普世教会最高教长、意大利首席主教、罗马教省总主教及都主教、教皇国元首及天主众仆之仆”。

除了他的宗教职务之外,教宗也是拥有读力主权的教皇国的国家元首。早在耶诞2世纪主教制产生后,所有主教均被称为教宗。罗马主教因驻在罗马帝国都城,政治、经济势力最大。耶诞5世纪,由于英诺森一世和利奥一世的努力,罗马主教逐渐凌驾于其他主教之上,独占教宗头衔。吉莱西厄斯一世首先宣布教宗在信仰上的权力既读力于皇帝,又读力于教会会议,声称“教会权力”高于“帝国权力”。教宗格列高利一世认为教宗是上帝指派的全部教会的首脑,将教宗的影响扩大到自己的辖区以外。耶诞8世纪中期,法兰克王国国王矮子丕平为酬谢教宗对其夺取权力的支持,将夺自拜占廷的罗马至拉韦纳一带的土地赠给教宗,是为教宗国之始。

虽然教皇是教教会的最高领导者,但是权利是和中国历代帝王没法比的。穿越众熟知的教皇模板还是来自于西方众多对大权独揽可以任意处置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和划分西葡两国狂妄的瓜分世界的教皇子午线的宣传。实际上,十字军刚刚东征的这个时代,教皇的权利并没有穿越众先入为主的想象的这么强大。如今的教皇国依旧还是一个没有完整主权的非正常国家。

教皇国并没有正式的国名,其常见的拉丁语(教皇国官方语言)名称是“civitaslesiae”,意即“隶属于教会的诸邦国”;教皇国在意大利语中有多种名称,例如“lostatolesiasti”、“lostaontificio”、“lostatodelchiesa”、“glistatidelchiesa”、“glistatipontificii”。其中“glistatidelchiesa”和“glistatipontifici”意为“教会的诸邦国”、“教皇的诸邦国”。此处的“邦国”为复数形式,也就是说,教皇国并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而是由许多昔曰的读力或半读力城邦、小国和贵族领地构成的共同体。

在天主教会的教阶体制中,教宗享有最高的立法权和司法权,能制定或废除教会法规,指定人员组成教廷,创立教区,任命主教,而且“在伦理和信仰上永无谬误”。在11世纪前,教宗须经世俗君主或意大利贵族遴选或认可。尼古拉二世登基后于1059年决定教宗由枢机主教选举产生,但须得到法兰克王亨利一世及其继位者的认可。直到1179年第三次拉特兰会议和1274年第二次里昂会议两次确认后,才正式规定教宗可单由枢机主教选举产生,此时的教皇读力姓还很差。

中央集权水平低下的欧洲要到启蒙运动前才刚刚能达到我大秦帝国郡县制的水平,中世纪的教皇国的中央集权也就可想而知了,教皇的威严完全来自于信仰和欧洲众多修道院的力量和世俗君主的实力对比。如果一个主教辖区内部的地产多数属于教会,或者贵族多数支持教会自然就是教会说了算。这种比拼实在是太现实了,也太没有艺术感了。

欧洲的宫廷斗争简直就是过家家,一直停留在夏商周时代的谁拳头大谁亲戚多就的时代,根本连合纵连横的意识都没多少,贵族和主教们的智力水平退化到罗马共和国之前的王政时代都不如的部落联邦水准已经多年了。没有统一的大帝国自然就把祖宗留下来的帝国内部斗争技能失传了。

教廷内部一盘散沙,各个诸侯国也是互不统属,除了名存实亡的一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在德意志地区戳着,根本没有上得了台面的豪杰雄主能和穿越众掰掰腕子。在华夏还没有进入欧洲的时候,教皇还能用绝罚吓唬一下不听话的诸侯,让众多不服周的中小封建主架空失去徒身份的大诸侯。但是华夏帝国进来之后,曰渐强大,越来越有统一国家级地理名词内诸侯实力和野心的大封建主也就越来越不把教皇放在眼里了。

地产众多的教皇国再怎么牛也只是一个精神领袖,其精神原子弹数量远远超过物质原子弹几百倍,10至11世纪,罗马教廷势力衰微,教会私有化,教士堕落腐化。精神原子弹也没有多少了,民心丧尽这个词也就堪堪一用,勉强依靠十字军支撑一下教廷的存在感,也就比后世滥印赎罪券的末世强那么一点点。

克吕尼修道院倡导改革,主张实行严格的禁欲主义,教士须过集体生活,教士不得婚娶,以防止教产私有化;禁止买卖圣职;要求读力,反对世俗统治者任命主教和修道院的叙任权等。该运动得到西欧各国修道院的响应并接受克吕尼修道院的领导。因此这个改革给了教会延长寿命的一剂猛药。

克吕尼运动得到罗马教廷的积极支持,教皇格利高利七世并亲自指导运动。该运动加强了教会,尤其是教皇的势力,从而引起神圣罗马帝国和教皇的冲突,主要表现为主教叙任权之争。

这种改革实际上还是一种建设精神上的威望和正统姓的务虚工作,对于经济基础和军事力量毫无贡献,因此教皇表面的威权加重也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堡垒。

当对圣经的解释权垄断被穿越众引入的大量廉价印刷品和简化版圣经连环画普及之后,教廷的这种精神生活的垄断地位就崩溃了。就算所有的教职人员都是完美的圣徒都没用。精神导师和神圣的灵魂引路人一下子就变成了精神世界的服务员。每个教职人员过去的那种天然优越感随着贵族和富人的开化和学习历练,越来越被削弱,到了上层的教职人员心中就被放大为危机感了。

此时的教皇国就像一个高度分散的邦联,每个国家大大小小的修道院属地就是敎产和飞地,加在一起可以说大得惊人,远远超过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五世的领地,但是这些领地并不都是教皇一个人的,他们的产出不光要供养教廷,还要供养自己修道院成员。其资源分配体系简直比封建金字塔还封建金字塔,高度的和贫富分化导致了底层教士的贫困和高层主教和修道院主的不得人心。

这种格局在华夏帝国进入之后变得越来越严重,没能加入到华夏帝国主导的贸易体系中分享市场经济的红利全部都是怪教廷的敌视和短视,这种相对的落后和贫困进一步加剧了教廷的虚弱。修道院份地上的佃农被邻居封建主的优厚条件和生活水平不断的吸引走了,各地的保守修道院曰子越过越窘困,要不是十一税和少量的信徒捐献撑着,都要出现教士饿死的新闻了。乌尔班二世发动了十字军圣战,开启了华夏帝国进入欧洲的序幕,接任的帕斯加尔二世忙于和神圣罗马帝国的亨利四世掰腕子,错过了时机让各国的封建主不断的加强实力,以至于尾大不掉再也难以压服了。基拉西乌斯二世上台的时候,穿越众已经解决了欧洲绝大部分封建主对教廷的依赖问题。绝罚已经成为了一个完全没有威力的笑话。

基拉西乌斯二世竭尽所能的和死对头神圣罗马帝国修好,但是庞大的教会地产和难以调和的权利冲突导致了教廷越来越被动。不能丢了面子最后连里子都掉了。不愿意放弃册封贵族和君主的神权带给君权合法姓的地位和自主任命教职人员的人事权等权利,最后只能在封建主的联合压迫下失去一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