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大明战车道(2 / 2)

加入书签

日中,午门。

刚刚送别张璁等人——

“李兄!你说,此次张璁等人入宫辩论,可否为陛下分忧,令天下归正,张太后和杨廷和还政于陛下呢?”

在激动的人群中,刚刚被称为李兄的,那位在茶楼诉苦的北方士子看着身旁满脸兴奋的同窗,思索了片刻,回答道。

“依我只见,今日之事,我等最多能向朝廷证明天下士子的决心,而说扫除奸佞,还政陛下,现在说来,还为时尚远……”

那位被称为李兄的北方士子叹息了一声,关于今天经筵能够得出什么令士子们满意的结论,他并不抱什么期待。

“北方莽夫……岂不知我大明素来以文治天下,我等读书人之言,朝廷岂有不听之礼。”

听到北方士子并不看好今天这场声势浩大士人们的表态,有人不忿的反驳道。

李俎看去,毫无疑问,一听那令北方汉子浑身刺挠的难受的语调,是个地道的南方人。

而从他穿戴一身,色彩鲜艳,精细绸缎来看,估摸着家里是做生意的。

“南人空谈,果不虚传,怎么,难道你以为就你肚子里那点墨水,嘴里来来去去的几句话,难道就能敌得过武人的刀剑之利吗?”

李俎听到这个年代异常常见的地域黑,毫不客气的回击道。

两宋北伐屡战屡败导致了中国历史上又一次空前的南北分裂,两地的人们在语言,文化,习惯上越走越远,而之后元人的南北分治的政策,更是加剧了这一矛盾。

而朱元璋推翻大元,宣布华夏重归一统,才算结束了南北分裂对峙的趋势。

而朱棣迁都北京,将政治中心从南方迁到北方,尽管给大明留下了不少隐患,但对于汉民族而言,客观上却是个好事。

避免了北方因为常年战乱导致的经济落后与南方朝廷的愈发离心离德。

然而,尽管名义上大家都是一家人,但几百年来南北两方的刻板印象却是没有那么容易就消弭掉的。

比如说,现在——

李俎开始对着这个深受地域文化荼毒的南方士子开始了好一顿劝(输)导(出)。

“如何不能——”

那位穿戴齐整,佩戴珠玉的公子哥显然被李俎这么一强有些生气。

他一手叉腰,甩开了旁边想要劝架的同学,眼睛一瞪。

“圣人之言,包罗万象,上知天地玄妙,下能勘察地理,救济斯民,如何是区区莽夫之勇可以碰瓷的。”

“兵事不过学说一种,小事尔,圣人之言,自是要抚民以道德,渐民以教化……不用刀兵,便能让敌寇倒戈卸甲,以……”

“以礼来降是吧,好的,你看那边,现在是该你表现的时候了。”

李俎打断了面前这个越讲越兴奋的青年士子的自说自话,拍了拍他的肩旁,向着他的身后指道。

“你看,那是啥?”

只见午门外,不知何时,远处传来了一阵阵甲胄撞击的声响和整齐的脚步声。

只见街道的尽头,不知何时,出现了一片压抑的乌云,甲士如林,五城兵马司的旌旗招展,甚至还有人马披挂重甲的骑兵走在最前,看上一眼就让人对这些庞然大物心生寒意。

身披重甲,骑在骏马上的骑士们整齐划一,手握铁鞭,神情冷漠,几百只马蹄整齐踏在皇城门前青石砖上的每一步,都像是敲在了人们的心窝上,令人心脏不免揪了了一下。

身穿五城兵马司衣装的治安管理人员身穿劲装,手持哨棍藤牌,腰配腰刀,凶神恶煞。

喜欢大明:从大礼议开始请大家收藏:()大明:从大礼议开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