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武举(2 / 2)

加入书签

桂勇听罢,摇了摇头,表示不必。

“骆指挥深受皇上信任,前程远大,我等同为大明武官,日后还要与骆指挥相互扶持才是。”

看骆安微笑赞同,桂勇接着问道。

“午门之变,举国震动,纵然我大同将士在世人眼中行为粗鄙,但绝不是眼见君父受辱而含怒不敢上前的懦弱之辈……”

大同与京城相距不过数百里,加上明朝的驿站系统直到崇祯即位之前运行的都相对稳定。

就算稍有延迟,半个月的时间,也足够随着使团在七月前得到杨继攻打午门的消息了。

“昨日听说杨慎,杨继二贼首被收监与五军都督府内,不知蒋都督要如何处理——天子对巡捕营兵士受贱人蛊惑,随众进攻午门又是怎么看呢——”

说道巡捕营,桂勇罕见的额头上冒出了几滴冷汗。

五月份,自己还在小皇帝和蒋定的命令下,带着四千巡捕营马兵讨伐京城外游荡的贼寇。

六月按照朝廷的命令都督大同军事,但没想到这边屁股还没有坐热,那边就传来了杨继假传的旨意的,率兵马司巡捕营攻打午门的消息。

听到这个消息,桂勇的内心异常的不安。

毕竟自己前脚刚走,那边就出了这样的事情,很难不让人多想。

“天子自然是信任将军的,如果不是,又怎会让兵部授予将军王命旗牌和亲笔手令呢?天子来时,还向我将桂总兵是我大明少有的武举出身经验丰富,深知军民疾苦的良将,对于人才,朝廷自然应该重用才是,又谈何因为他人之罪而处罚呢?”

骆安安慰道,实际上,对于朱厚熜的想法,他大概也能猜出一二。

皇帝对你的信任已经如此直白了,你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似乎是得到了肯定,面前的桂勇总兵脸上的表情舒缓了些许。

而听到武举两字,桂勇的脸上露出了几分得意神色。

武举贯穿明朝,其经历之坎坷曲折,数次兴起,又数次被废。

有时纵然称之为武学,但其中所讲之物丝毫不涉及弓马军阵,反倒是儒家精义,道德伦理居多。

例如土木堡之后,武举被朝廷顺势废除,英宗夺门复位,又下令重开,英宗死后又废,如此更迭。

直到天顺八年,明朝皇帝设立《武举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武举在明朝制度中的地位。

对明朝武举考试的基本内容、录取的基本标准、俸禄的发放以及中式后授官等诸多细节问题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但这依然难以挽救明朝自土木堡以来每况愈下的武德。

具体原因包括但不限于武举期限不定(没有确定举办日期,宪宗没办几次就再也办不了了),待遇过低(一月俸禄只有两石),并且没有殿试,皇帝对于人员选拔的监督力度有限(崇祯开了武举殿试,可惜那时候已经没啥卵用了)。

而且武举还严重缺乏的基层筛选机制,明宪宗曾经想过用太监汪直之言,拟如文举之制开武科乡、会、殿三试,可惜被朝臣劝阻,不了了之。

喜欢大明:从大礼议开始请大家收藏:()大明:从大礼议开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