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 议和!(1 / 1)

加入书签

“胜败乃兵家常事,不是输便是赢,虽然朕很想皇叔赢,可此时大乾面对的敌人,乃开国以来最强横的敌人。


  非草原,南番,以及那些诸多小国可以比拟。


  明逆人口千万,带甲八十万,船坚炮利,熟知大乾的种种情况!


  他们在大乾内部安插眼线,使得作战受到限制。


  明逆所用之武器,更是胜过我等。


  在之前送回来的兵器之中,朕已经做了测试,哪怕是最普通的山地炮,射程和威力都要比更强一些。


  枪械更是如此。


  只是可惜,没有缴获重型大炮。


  虽然如此,可送回来的武器,咱们也可以试着去仿制。


  只要仿制出来,那么咱们和明逆之间的差距便缩短了。


  我大乾人,从来不是贪生怕死之人。


  余国公宁死不降,体现了我大乾人的节气。


  我大乾人也不比别人笨,从立国到现在,才多少年?


  便已经屹立在当世之巅。


  明逆从大乾出走,带走了大乾无数的精英,借着大乾的威势,暗中发展。


  可以说,明逆能有今日,一切都是从我们大乾获取的。”


  阿嗣站起身,慢慢走了下去,“所以,大明的强大是可以料见的,也是我等太过轻敌。


  又或者是秦贼擅伪,太过深入人心。


  但是今天,我等应该醒悟了。


  应该明白,明逆已成我大乾最大的敌手。”


  他走到李四训的跟前,将他搀了起来,“伯父起来,此战虽输,却也打出了我大乾不屈的尊严,也摸清了明逆的实力。


  也让朕明白,想要一战打赢明逆,很难很难!”


  李四训感激的看着小皇帝,“陛下,微臣惭愧啊”


  阿嗣笑了笑,扫过众人,“明逆此时虽然势大,可却也有不如我大乾的地方。


  他经略西域,便说明,他们国内市场薄弱,需要依托西域来倾销,否则便会出问题。


  他们从天南地北无数地方移民,组成了大明,那是一个复杂的国度。


  因为成立时间太多,人心不附,所以经不起太多的考验。


  不似我们大乾,万众一心。


  他们的强,强于武器之利。


  而我大乾之强,强大与人心,强大与团结。


  纵然输无数次,我们也要有拔刀和敌人拼命的勇气!


  知耻而后勇。


  一次的输赢,在朕看来,很正常。


  朕不会惩罚任何一个人。


  当然,除了逃兵之外。


  任何一个人朕都要褒奖!”


  阿嗣这一番掷地有声的话,让在场的人无不心悦诚服。


  龙椅上的李世隆更是高兴不已,他也没想到阿嗣能说出如此有道理的话。


  “陛下圣明,我等当迎难而上!”


  “不应惩处,若惩处,日后还有谁敢卖命?”


  原本局势不明朗,没人敢说话,现在小皇帝都已经定下基调了,太上皇也没有否定,所以是时候帮忙开脱了。


  李四训更是双目通红,“微臣愧对太上皇,陛下的信任!”


  “先入列吧!”阿嗣说道,旋即一步一步走回了龙椅,坐了上去,“眼下,西域损失近二十万人,可打可不打,大乾也消耗的起。






  可问题是,明逆武器之利,胜过我等。


  新武器的研究没那么快,就算研究出来了,要大面积的配备,也还需要数年时间。


  所以,诸卿,都说说你们的意见吧!”


  这是要讲和?


  公孙无忌思索片刻,出列道:“启奏太上皇,陛下,臣以为,不妨先讲和!”


  虽然太上皇早说了,但那只是在暖阁说的,这一次是当着众人的面。


  总不能让皇帝说我们要投降,要讲和。


  传出去,丢得是大乾的面子,到时候让别人以为,大乾的皇帝软弱。


  这种事,也只能让臣子来提。


  日后就算有人骂,那也是骂臣子,骂不到皇帝的头上。


  他们不就是做这个活的?


  “讲和?”


  “不错,方才陇西郡公也说了,他们回防退守要塞,居高临下,纵然敌人的武器要比我等厉害,可也不可能直接攻破要塞。


  若他们炮弹比我们威力大,那我们就打两颗,三颗去弥补。


  背靠天象,南番,草原,以及中原,我们耗的起。


  先停战讲和,我们趁机修建要塞,日后武器普及,等我们破解了敌人的武器,那么反攻权便在我们手上。


  一时的输赢不算什么。


  所以臣认为,先讲和,才符合咱们大乾的利益!”


  话落,紧跟着又有几个文臣附和。


  六大辅佐大臣,其余五人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最后还是李新出列,“臣附议,国舅之言,乃老成谋国之言。


  当年洛布扎堆带兵逼迫皇城,何其凶险也。


  今日我辈,也当忍辱负重。


  只为了日后杀他个天翻地覆。”


  “那若是明逆不许呢?又或者,他们提各种条件,他们手里捏着我们的人,若是狮子大开口,要我们赔偿呢?”阿嗣又问。


  “我们只赎自己人,不给赔偿!”李新道:“反正是扯皮,若是他们胆敢杀俘,那明逆将彻底失去人心。”


  李世隆叹了口气,尤记得昔日秦墨在太极宫,也是李新那个位置,舌战群儒,这才有了后来的日月山之战。


  这才有了九曲之地归附,有了酣畅淋漓的大胜。


  秦墨的话好似还在耳边回荡,“我心中的大乾,不割地,不赔款,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李世隆一阵恍惚。


  他心中苦笑,看着李新,明白了他的意思。


  只赎自己人,这个‘赎’就值得说道了。


  对方开价一个人一两银子是赎,百两银子也是赎。


  只不过是美化了赔偿,给朝廷留点面子罢了。


  “改过国公说的对,我们只赎自己人!”


  公孙无忌急忙附和,“其余的赔偿,我们一概不允!”


  李存功叹了口气,“臣附议!”


  “臣附议!”


  紧跟着,李道远等人也是纷纷附和。


  阿嗣点点头,“好,那便如此,先停战讲和,把我们的人赎回来,银子没了可以再赚,人没了,什么都没了!”


  “陛下圣明!”


  众人山呼,阿嗣脸上却没有半点喜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