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章 迷茫的阿嗣!(1 / 1)

加入书签

“多好的孩子啊!”好一会儿,李世隆才从想象中抽离,“不过太能生了,秦家真他娘的有福气,都是小子!”


  他四个闺女,外加两个王族女,差不多给秦墨生了十五个儿子。


  秦墨的孩子比他还多,也太能生了,这狗东西跟牛似的。


  当初就该把他阉了!


  他放下照片,看着一旁挂着的相片,准备将这些照片都挂上去。


  然后,他拿过那一。


  “大明实录?”李世隆忍不住嘲讽起来,“狗东西,大明才成立几年,就迫不及待的写书正名了?


  就算你写的再好,也没用,也摆脱不了你们是从大乾迁出去的身份。”


  说完,他翻开了第一目。


  看完第一目,李世隆沉默了,紧跟着他看起了第二目,第三目


  这就是秦墨给他的答案吗?


  他居然丝毫都不遮掩,就这么赤果果的将历史的真相摊开给世人看?


  他就不怕世人骂他吗?


  他真的不要脸了吗?


  李世隆被书中的内容给惊着了。


  如果说秦墨以前的书,都是以消遣为主,那么这一本大明实录,将会名流千古。


  他从这书中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古时,史学家的影子。


  秦墨将自己的内心想法,将当时发生的事情,以上帝视觉写了出来。


  是故事,更是一本人物自传,也是一本史册。


  “他怎么敢啊!”李世隆骂道。


  他从这上,看到了自己,那些发生过的事情,在眼前快速的略过。


  他骂完之后,继续往后翻看。


  他看到了大明对土着的用兵和屠杀,他看到了秦墨在书中道歉。


  他甚至看到了大明对大乾用兵的想法,甚至是如果用兵,为什么用兵,如果不用兵,当如何和大乾相处。


  这已经不是一本简单的书了。


  李世隆看完这,已经是傍晚了。


  他长出口气,有些疲惫的道:“这小子时常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这一次也是如此。


  朕明白他的想法了。”


  他看着一旁的阿嗣,“那封信你看了多少遍了?”


  “回父皇,不少于二十遍!”


  “看出什么来了?”


  “不好说,能看出一些东西,但不知道该如何表达!”阿嗣道。


  “那就看看这吧,对你有好处!”李世隆将大明实录递了过去,“那狗东西写的很深,你一定要认真的看,细心的看。”


  阿嗣早就望眼欲穿,父皇看这,不知道骂了多少句,又感慨了多少句,赞叹了多少句。


  他心痒的不行。


  接过书,也没有马上看,觉察到父皇疲惫,于是告辞离开。


  他决定挑灯夜读。


  晚上,他回到了寝宫,寝宫里亮如白昼,他沐浴后,坐在桌子前,翻开书页,心中居然有一种顶礼膜拜的感觉。


  秦墨,已经很久没有写书了。


  但是看过他书的人,都很期待。


  深夜,太监已经催促了好几遍,可阿嗣置若未闻。


  他已经将这看完了,这只是第一卷,可以料见,后面还有,只是秦墨还没来得及写。






  他觉得,这,比秦墨以往任何一都要深奥的多。


  看完之后,他有一种迷茫的感觉。


  “所以,他当初是怀着如此迷茫又复杂的心情离开大乾的?


  我完全可以感受到他对大乾的热爱。


  是父皇错了吗?


  帝王心术就是对的吗?”


  阿嗣迷茫了,秦墨在书中写了这一块,他说:帝王的脸就像是一面镜子,你可以看见自私,跋扈,嚣张,专断独行,唯独没有反省。


  “人难道不要面子吗?”阿嗣不理解,就好像秦墨写大明攻击土着,你都把人杀了,打下了土地,再去道歉,岂不是又当又立,假惺惺的还不是做给别人看?


  可秦墨就是道歉了,就是写了出来。


  这种感觉,就像是在看一个人,在做一件事后,那种矛盾和复杂。


  他也从这里,看到了自己的一些负面情绪,甚至想法。


  “陛下,子时末了,该歇息了!”太监再次过来道。


  阿嗣合上书,揉了揉发酸的腰,“熄灯吧!”


  只是熄了灯,阿嗣久久没有入睡。


  第二天,公孙无忌,李新,李道远作为谈判者,跟大明使团谈判。


  这个过程很长,足足谈判了七天,才把一些细节敲定,最后顺利交换国书。


  其中就有阿嗣和秦双双的婚事。


  大明是这么说的,“大乾使团这一次随着大明使团共赴西京,然后向公主提亲,若公主同意,则事成矣。”


  也就是说,同意不同意,完全是公主自己说了算。


  “他们真的是这样说的?”


  “是,秦墨下的命令,谁也不允许强迫公主出嫁,当然公主自愿,他不会反对!”李新道。


  阿嗣松了口气,“如此,那就提亲吧,朕到时候写一封信,让使臣转交给秦双双。”


  他还是比较自信的,毕竟他跟秦双双也算的上是青梅竹马。


  昔日的感情基础还是在的。


  “是,陛下!”


  随后,公孙无忌将国书递交,“这一次签订了四百多条办法,其次开通远洋航线,两国可以互通,互商,通婚,移民,共同维护地区和平。


  最重要的是,明年,大明将派遣皇室成员访问大乾。


  他们的意思是,希望靖安公主能够去大明访问!”


  “这件事,朕要问过父皇的意见!”阿嗣说道,随后他拿着条例认真的看了起来。


  基本上跟上次签订的没有太大的区别,就是新增加了大概五十条条例,对两国都是有好处的。


  一旦这些落实下去,两国将成为同盟关系。


  也就是说,未来二十年内,只要没有太过强烈的利益冲突,两国应该不会有大战爆发。


  和平很重要。


  阿嗣也决定用二十年,追赶上大明,最起码,不能在像现在一样,被打的找不到北。


  备战依旧是重中之重,不可松懈!


  随后,阿嗣求见李世隆,“大致就是如此,大明方希望靖安姑姑能够访问大明,明年他们将派遣皇族人访问大乾!”


  李世隆想到了秦墨信中所写,当即便道:“让靖安去吧,朕想你姐姐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