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志之难 不在胜人 在自胜(2 / 2)

加入书签

“志之难,往往不在胜人,而在自胜”与探春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族人家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才能一败涂地”,想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只可惜或许由于出身之故,尤氏一向卑微懦弱惯了,缺乏一股子刚劲儿,给人的感觉处处显得软弱可欺。

尤其对贾珍唯命是从,明知贾珍行为极其不堪,却从不敢提及。

凤姐才会说出“妻贤夫祸少”的话,又骂她“没才干,没口齿,锯了嘴子的葫芦,只会一味瞎小心,应贤良的名儿”。

然而在宝玉眼里并不这样认为,他不认为尤氏有如凤姐说的那般不堪。

想想,有贾珍那样的丈夫,还有贾蓉那样的儿子(虽非亲生,但在那个年代,如同亲生),再加上贾府尤其是宁国府(家事消亡首罪宁)已经烂到根儿了,让尤氏一个妇道人家还能怎么着?

宁国府从上到下,除了焦大,还能找出几个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一个个都活得像猪,只要不侵犯到他们的头上,整天就只知道埋头啃啃啃,谁生谁死都与他们无关。

可一旦触犯到他们的利益,就会马上跳起来惨叫,然后一个大馒头扔过去,他们又立马变老实了。

当别人惨叫的时候,他们依然埋头啃啃啃,直到有一天发现宁国府实在没油水啃不动了便一哄而散(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若对尤氏过多苛责,似乎也不公平。

尤氏出身低微,能够嫁给贾珍为妻,已经算是鱼跃龙门了,当然会小心谨慎,保住她得来不易的名声与地位。

倘若她有王夫人、凤姐那样显赫的家世支撑,其性格肯定大不一样。

想到这些,宝玉也感慨地道:“放下体面说起来容易,可有几人能做到?珍大嫂是聪明人,知道大家子的体面有时候比命还重要,许多人不就是为了体面而活吗?不怕被珍大嫂骂,蓉哥儿是学不来的。”

宝玉已经说得够委婉了,就差说“要想拯救宁国府,须得另选他人”。

可尤氏当然不死心,笑问:“宝兄弟这是不想带蓉哥儿了?”

宝玉摇头,坦诚地说道:“不是我不想带,是觉得带了也没用。”

尤氏心领神会地叹息:“我知道蓉哥儿性子放纵了些,可宝兄弟身为小叔子,当劝诫教导,总不能放任他去。”

见尤氏一片赤诚,宝玉只好又说:“蓉哥儿如果愿意,让他来试试倒也无妨,不过珍大嫂还是别抱多大希望。”

话已至此,尤氏也不好多说什么,只是带着感激期盼地说道:“那先谢宝兄弟,还望日后多加提携蓉哥儿。”

“我尽力而为。”宝玉点头回道。让他还能怎样?

“刚才宝兄弟说要去东府逛逛,不知何事?”尤氏这才问起宝玉的事。

“正要找珍大嫂一叙。”

“哦?”

宝玉也不想拐弯抹角:“我知道珍大嫂有两个妹妹,至今尚未婚嫁,听说二姐倒是定了人家,三姐未曾相过,可我知道她早有心上人,故想穿针引线做一回红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