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人丁凋零齐王府(2 / 2)

加入书签

朱由检一边为眼前的奏疏圈红,一边对曹化淳吩咐道:

“这过程中如果要裁汰冗员,也稍微注意注意,别裁汰的太多,并且裁汰的人要给他们安排新的去处。”

朱由检要解决就业问题,不是要创造就业问题。

裁汰的人没有饭吃,没有工做,那始终会成为民间不安的一份因素。

眼下朝廷在开疆拓土,征战四方,有的是就业岗位给这群人。

“奴婢准备在殿下灭虏之后,将他们派往奴儿干之地,筹备迁移事宜。”

“奴儿干的情况,奴婢从承恩那了解过,恐怕不仅不需要裁汰冗员,还需要招募能手。”

曹化淳没有让朱由检失望,他并不打算裁汰冗员,因为冗员的那部分人,完全可以丢到奴儿干去,并且这点人还不够。

按照朱由检的话,奴儿干之地即便只存在一万个村庄,也需要两万个村官来管理,而管理这一万个村庄,最少需要一千个镇,上百个县。

把人口迁移出去,会降低地方村官的工作量,也会降低贸易量。

不过从总体来看,皇店是占了便宜的。

人员稠密,但是人均产出不多,价值低,百姓手里没银子,那贸易量也就小。

可迁移人口来开垦新地,等于把蛋糕做大,百姓手里有了银子,皇店的贸易量也会不断增长。

不过还是绕了回来,想要开垦好土地,让奴儿干的皇店获利,就必须发放足够多的农用拖拉机。

说来说去,只有靠工业革命的力量来解放劳动力,把关内的百姓迁移到关外和海外。

朱由检没有记错的话,眼下全世界的人口在四到六亿之间,除了大明百姓因为他的新政能吃饱饭外,其他地方的百姓都要忍受通货膨胀,吃不饱饭的局面。

这样的局面驱使欧洲人前往美洲生活,而小冰河带来的粮食减产也让各国米麦价格飞涨。

大明眼下的疆域,如果算上宗藩体系是两千多万平方公里,后世凭借工业力量,在这大块土地上,开垦了六七十亿亩耕地,还有近百亿亩牧场。

大明本土不到九亿亩耕地,草原不到三亿亩,加上小西洋和宗藩体系,耕地也不超过十三亿亩,草原基本还是三亿亩。

但凡大明能把这片疆域开发到后世五分之一的程度,那就真能实现一段时间的“小康”了。

别的不说,眼下大明面积最大的南州只有不到四十万人在上面生存,耕地和牧场加起来不到两百万亩。

如果能释放南州的潜力,大明都能垄断这个时代一成的粮食,算上大明其他地方,大明有资格垄断这个时代的粮食市场。

在全球耕地不足二十五亿亩的情况下,大明已经占据已开发土地中,接近五分之二的面积。

要对付欧洲人很简单,只要大明整合好内部的力量,再把他们从美洲赶回欧洲去,那接下来释放大量粮食让欧洲人口增长,最后用粮食贸易就能收拾欧洲。

小冰河期可不仅仅针对大明,欧洲可是经历了近一百年的粮荒危机,所以只能开发美洲大陆来反哺欧洲。

不过美洲嘛……

朱由检想到了杨文岳的信,心中轻嗤。

没了美洲,加上欧洲诸国林立的局面,在还有长达九十年的小冰河期中,除非他们愿意一直闹饥荒,不然大明的粮食将成为日后东西方最大的输出商品。

只是不管怎么说,大明想要输出粮食,最要紧的还是先开发出手中的耕地。

工业的事情朱由检已经准备好了,现在只差灭建虏,然后大明就能休养生息,降低战争强度了。

接下来的乌斯藏、西域、乃至漠北,都不需要朱由检费什么精力,下面的人就能把它们收拾。

灭了建虏,他的精力得放到诸藩就藩的就藩地上,还有齐国的就藩地上去了。

想到这里,朱由检对门口问道:

“承恩,眼下京中还有几家藩王没有参与就藩?”

他一开口,站在门口许久的王承恩连忙快走进殿,作揖回应道:

“还有唐藩、吉藩、淮藩等六名亲王,十九名郡王没有就藩。”

“不过,唐藩的老唐王似乎无意与唐藩世子、世孙前往唐国,而是准备去自己……”

“这事情我知道。”朱由检打断了他。

老唐王朱硕熿要和自己的小儿子泌阳王朱器圩去印度厮当南部,迈索尔王国一带就藩,并且把家产都掏空给了自己的这个小儿子。

这种做法在朱由检看来愚蠢至极,且不提他们选的就藩地,单单朱硕熿的这举动就让他觉得愚蠢。

朱器墭、朱聿键这父子六人,朱由检一直在暗中观察。

总的来说,朱器墭软弱,但心肠好,而他麾下五子由都团结,以朱聿键马首是瞻。

朱聿键的能力本来就不差,经过燕山兵家学府的培育后,也基本达到了一个总兵的水平。

朱聿键的四个弟弟,朱由检看了看,基本都达到了参将的水平。

也就是说,如果朱聿键带兵,他的四个弟弟完全就可以很好地指挥四个营,朱聿键配合他四个弟弟,便是一个合格的万人之将。

万人之将,这虽说在眼下有些不值钱了,但放在泰昌元年以前,大明抠抠搜搜也就能找出五六个这样的将才。

朱聿键的目标,不是中东就是利未亚西部。

权衡之下,朱由检是比较希望他能带着唐藩前往中亚或者东欧一带就藩的。

以他的能力,加上明军淘汰后的装备,大明在背后支持,很有可能大明都不用出手,他就能对东欧各国造成威胁。

不过,东欧这块地方,朱由检不准备封王,因为他得给大明找一个发泄的口子。

如果四周都是藩王,那大明要做的就是削藩,或者内斗。

东欧是大明日后对外的主战场,至于朱聿键,最好是去中东。

不过朱聿键不傻,如果他去中东,那就成为大明的马前卒了,并且日后大明进入中亚河中一带后,他还需要受到大明的节制。

他应该会前往一个利于唐国发展,远离诸藩斗争的地方。

这么看来,他的目标或许是美洲,但眼下美洲已经成为了齐国就藩地,那他的目标只能转向利未亚的中西部地区了。

这里有金矿,也有人为粗浅开发的痕迹,并且距离大明足够远,而且有南昆仑监察使司的监督,大明也会放心。

“他们这几家,存了多少金银了?”

朱由检清楚朱聿键几家在战场上私藏缴获的事情,但他没有拆穿,而是一直放纵着他们。

不过战事到这种程度,朱聿键应该会带人从南亚撤出,随时准备就藩。

朱由检倒是很想知道,他眼下有多大的本钱。

“根据锦衣卫北镇抚司的估计,唐藩大概积攒了六十余万两,淮藩四十余万,吉藩五十余万,还有宁藩……”

王承恩把北镇抚司的汇报一一说出,而朱由检听后饶有兴致:

“算上我之前准允唐藩借贷的五十万两银子,算下来,这朱聿键倒是为他父亲积攒了不下百万两,有点意思……”

朱由检没想到朱聿键能在短短三年积攒这么多银子,不过这些银子,最终都将落入大明的手中。

“朱硕熿已经出发了吗?”

“已经出发了,正在第二批下西洋的船队中,他与沁阳王朱器圩带着三百王府护卫,两千男丁赶往就藩。”王承恩回应:

“另外,他还和户部商量好了,等他就藩成功后,再移工匠、男丁三万前往唐国,并且他向五军都督府租借了一营兵马。”

“他攒了不少银子,可惜都给泌阳王朱器圩花了,唐世子朱器墭确实倒霉,幸亏他有五个好儿子。。”

说到最后,王承恩都不免对朱器墭的遭遇唏嘘。

朱由检倒是没什么感觉,毕竟如果不是他,朱器墭都活不到现在。

“凭着这五个儿子,他倒是能享一享晚福了。”

朱由检把朱笔放在了笔架上,最后一本奏疏也被他处理结束。

倒是这个时候,杨媛爱和杨如是走到了殿门口,而朱由检看见她们二人后,便抬手示意她们进来。

二人走进来后,熟练的作揖,并一前一后开口道:

“殿下,王府的布置已经差不多了,眼下得和您说一下流程了。”

“殿下自己大婚也不曾上心,倒是个忙人。”

杨媛爱轻声细语的交代,杨如是倒是很有李清照那股性格,话中带刺,却又带着提醒关心。

若是遇到的是急性子的人,恐怕得被杨如是呛死,好在朱由检心胸豁达,不在意她这小女人作态,只是笑道:

“功课别落下,我倒是指望你成为一个女诗人,给我大明这天启盛世再添一笔佳话。”

“殿下还是先大婚,生几个小子吧。”杨如是一边说,一边上前把朱由检处理好的奏疏抱到旁边,最后回头呛道:

“福藩那个老福王临就藩前,还小声说我们齐王府人丁凋零。”

“您得多生几个世子,气气那大胖子。”

“哈哈哈哈哈……”听到杨如是把朱常洵比作胖子,朱由检开怀大笑,同时起身点了点头:

“你家殿下会努力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