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余波未平(1 / 1)

加入书签




昨夜勤奋练功,等黄小石睡醒了之后已经是天色大亮。
随后,黄小石出门找吃食,这时候才发现杭州城今天似乎哪里有不一样的。
这,哪里不一样呢?
黄小石一边四处张望一边苦思,这又说不出哪里有所不同。
当黄小石看到一队带甲的官兵押着一大串用绳索套住脖子的乞丐不知朝哪里走时,黄小石才恍然大悟。
对了,杭州城里变干净了!
满地躺着的乞丐都没有了。
不是吧,官府什么时候有心情管乞丐的事来了。
随后,黄小石看到了通缉江洋大盗的榜文,然后他看到了那三幅等身画像。
“所以说咯,做人低调点总没错。”黄小石转身去吃早饭去了。
通缉文书上要找的是血手书生,关我这个卖药的啥事。
至于乞丐为什么倒霉,黄小石知道原因了,还不是萧遥那句“忠义丐帮”。
那个光头,老百姓都还在讨论是秃子还是和尚,至于书生的身份,官府更不可能知道了。
就你丐帮嘴快,做点事生怕就不被人知道了。
当然了,黄小石现在底气十足的原因,还真的不是身份。
有王府的金牌护体,怕个球呢。
丝毫没有成了通缉犯觉悟的黄小石,在吃了早饭后,继续回到客栈里闭关。
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抓紧练功。
黄小石隐约觉得,诚王府的人把自己晾着,无非原因有二。
其一是先把自己放一放,再看给自己找点啥事安排。
诚王绝对要给自己安排事情,而不是让自己走了几千里,就那么喝完茶就了事了的。
其二是诚王府要消化完昨天晚上发生的事情,然后安排下一步计划,这时候才可能把自己给带上。
当然了,黄小石对诚王会给自己安排什么任务并不在意,说白了,他需要的仅仅是诚王的这个“太子世子”认证。
黄小石是准备拿着“太子世子”的身份,去天龙教那里卖大价钱的。
“龙王老大,你看我这个太子世子都来跪靠您了,给多大个官合适呢?”
想到这里,黄小石就一脸的正义凌然。
靠血脉上位怎么了?
有本事,你们也弄一个“天龙人”认证啊!
当然了,一切的一切,都是要以自身的实力作为最基础的保障,没有实力,一切承诺都只是空谈,是单方面的施舍,是随时可以撤走的投资。
只有自身拥有够强的实力,这才能把所有的资源吞下去,消化掉,再转化为自己的实力。
【小无相功】是一个极好的二阶内功,有了【小无相功】,黄小石可以拼接任何更高阶的内功心法。
天龙教总部在西域,天山派也在西域,如果能有办法接触到阿忠,嘿嘿。
【九阳神功】那不就是唾手可得?
不,其实没那么简单。
游戏里阿忠送【九阳神功】感觉更像是剧情强制安排,能把顶级内功练到满级的人,无论是智慧还是心性都绝非常人。
不要把别人都看成傻瓜,不然到了最后,可能发现自己才是那个大傻瓜。
不过黄小石相信,只要肯下功夫,没有拍不穿的马屁,何况阿忠还有一个软肋。
你说我要是给阿霞一颗龙虎豹胎丸,让阿霞把阿忠强上了,阿忠会不会感激涕零到对我磕头跪下,强行要把【九阳神功】传给我?
嘿嘿。
男人一上头了,是最康慨的,这点lsp是最有发言权。
不要把我想的那么坏嘛。
别人心甘情愿求着给,才是顺水推舟的最高境界。
【小无相功】不就是这么来的嘛。
现在的事情,就是抓紧空窗期赶紧练功,先把【小无相功】吃满再说。
当下世事难料,唯有自身变强才是以不变应万变之法,以后的事情,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
昨天晚上发生的事情,黄小石其实是最懵逼的一个。
因为戚将军死了。
说起来,戚将军在原剧情中只出现过两次。
第一次出场就是这次事件。
第二次出场,是他带着朝廷大军和诚王大队的决死血战。
在原剧情里,根据之前的前置剧情,分别有戚将军大胜和戚将军败退这两种结果。
前者是皇帝成功平叛,后者是诚王登基上位。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戚将军竟然意外身亡了。
神仙了。
那么,到了诚王起兵之时,谁会来带兵平叛?
这人比起戚将军来到底又如何?朝廷和诚王决战的结果会怎么样?
鬼才知道。
所以,不是在原剧情中出现次数少的人就不重要。
戚将军可是能决定天下终局的关键性人物之一。
其实武林里所有的波涛和动荡,根源就在于诚王和皇帝的皇权之争。
所谓的正邪大战,所谓的圣堂之争,都不过是表象。风起庙堂,这才是一切的根源。
现在,戚将军死了。
你要问黄小石接下来天下结局会如何走向,他也是懵逼样。
还有一件事情,黄小石不知道。
他第一发杀意波动拳击杀的那个倭人头目,来头真的很大。
黑冢利家虽然在中原并不出名,但是他是黑冢家的实权二号人物,负责黑冢倭团对中原的联络活动。
黑冢利家虽然抱着以身殉业的想法,其实他并不是真的会死,毕竟他身边有一大群死士守护着,哪里会让他真遇到危险。
所谓的亲自带队,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个姿态给诚王看,以表示黑冢倭团对诚王的忠诚和服从。
哪知道,黄小石在超远距离一个“哈多根”直接将他秒杀了。
这件事带来了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黑冢倭团和中原的联系一下就断了。
可以说,黄小石这根搅屎棍,成功地搅出了一池子的粪汤。
现在池子已经进入了不可测的混沌状态,谁都说不清楚接下来事件会朝着哪个方向转化。
……
搞了大事情,深藏功与名的黄小石,在吃了一个饱后回到客栈继续练功。
话说,这种简简单单转一圈就能收获成就的机械操作,真让人沉迷于此不可自拔啊。
不知道这是人性弱点,还是黄小石天生就是这样。
反正,黄小石接下来一连十几天都窝在客栈里,直到白久池都憋不住了,主动找上门来了。
白久池原本是想把黄小石放在花花大杭州,又给了他千两银子,想试一试黄小石的心性到底如何。
结果,这太子世子竟然在客栈里一蹲就是十多天,整日里足不出户,连饭菜都是送进房的。
这太子世子,怕不是有啥大毛病吧?
白久池吃不准黄小石是个啥样的人了,这样的种品,他以前还真没见过。
……
未明离开了怡春院后,尴尬地发现他联系不上书生和丹青二人了。
当然了,书生和丹青在中午就已经撤走了。
未明在杭州城里转了一圈后,想到了金风镖局的陆少临,他腆着脸上门求助。
一听未明的要求,陆少临哈哈大笑。
原来这个在倭人岛上大杀四方的少年英雄,竟然不认识回去的路。
于是,未明在金风镖局小住了几日,最后随着一趟押往洛阳的镖,跟着金风镖局的人回洛阳去了。
这次杭州之行,未明真的是一肚子的委屈。
书生和丹青两位前辈真的是太不负责了,刚到杭州城就把他丢下,这离开杭州城,又把他给丢下了。
还好未明从小就独立惯了,但是一想到此,还是忍不住心酸:说好了带我来玩,结果我啥都没玩到。
当然了,未明收获还是不少,比如说见到了漂亮的香儿姐姐。
在未明住到金风镖局的当晚,陆少临罕见的没在怡春院过夜,而是回家了。
看到陆少临一副萎靡不振的模样,未明关心地问道:“陆大哥,你怎么了?”
陆少临重重地叹了一口气,他带着无比心痛对着未明说道:“香儿姑娘走了……”
“啊?走了?”未明也是大吃一惊,他还说这几天反正没事,去找香儿姑娘学琴呢。
对,未明确实是对琴道志不在此,但是他并不是说对琴就不感兴趣。
其实未明音律感天生极强,仙音教了他一个月后,就说不用再教,自己练就行了。
在逍遥谷,现在无瑕子唱歌时,都是未明在伴奏。
香儿姑娘这一走,未明可是遗憾,不知道何时何地才能再次相见。
……
倭人占据的岛上,海鲨帮和霹雳堂的帮众正在一寸一寸的搜岛,这已经是第二天了。
在大规模绞杀倭人后,一些散落的倭人就得这样一寸一寸的找出来。
当初为了藏粮食和财物,倭人在岛上掘了很多土洞,一些倭人就躲在土洞中。
为了减少伤亡,一般都是海鲨帮帮众拉开土洞的盖子,然后霹雳堂弟子一个霹雳弹扔进去,数息之后,只听一声沉闷之响,洞里就安静了。
这边,海鲨帮的帮众又刚拉开一个土洞的盖子,只听到里面有人绝望的大喊了一声:“倭贼,爷爷就在这里,有种你下来啊!”
这是中原少年的声音。
众人对着洞里喊话喊了半天后,终于救出了一个矮小瘦弱的少年郎。
熊天霸一问才知道,原来他是沿海一个富裕之家,结果全家被倭人绑到岛上,因为交不出赎金,家人被一个一个的杀掉了。
昨天岛上大乱,有一个倭人逃到囚禁他的地洞里躲藏,被他趁机一刀杀死。
听了少年的话,海鲨帮的帮众下到洞里,果然找到一个倭人的死尸和一把带血的短刀。
“好样的,这才是汉家好儿郎!”海鲨帮的帮主熊天霸拍着少年的肩膀大声说道:“你要是没有了去处,那就跟着我混吧。有我一口饭吃,就少不了你的一口。”
“谢谢老大,谢谢老大。”少年激动的对着熊天霸连连做拜。
“从今天开始,你是一个天朝人了。”
少年抬起手用衣袖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大胆的挺起了胸膛对着众人说道:“我叫牛小二。”
……
李烈已经自剥官服,戴上了枷镣,但是他毕竟是锦衣卫总旗,在锦衣卫上级命令发来之前,他依然是总旗。
所以现在李烈已经除去了枷镣,自己一人在室中静坐,这也算是自囚。
这时候有人推门进屋,李烈睁开了满是血色的眼睛。
原来这是苏杭锦衣卫的祝百户。
祝百户是李烈的直属上级,看押戚将军的命令还是祝百户亲自下达的。
祝百户很熟悉李烈的性格,这人虽然名字里带着一个烈字,做事却是非常细心,堪称滴水不漏。
没想到这才十多日没见,李烈已成了戴罪等死之身。
“李兄,桉卷我已看过了,不过还是想来找你谈谈。”祝百户拉过凳子坐下后,对着李烈说道。
这开口称兄道弟,一是拉近之间的亲切感,二来是李烈虽然总旗身份还未被免,但是这已经是板上钉钉子的事了,再称李烈为总旗显然不合适。
祝百户坐下后,对着李烈说道:“我想请李兄从头到尾,详细讲讲昨夜之事。
但凡有任何事,哪怕是猜想,无论大小,都与我一起说出来。”
李烈点了点头,他从昨夜晚饭后,十多个厂卫集体中毒而亡开始说起。
李烈讲的并不太连续,他一边讲一边想,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大体事情他今天已经说了无数次了,但是一些小细节的记忆此时才被激发。
比如说李烈刚想起来,劫囚的四个怪人里,有一个黑衣蒙面者,他用的是一把长柄倭刀。
祝百户坐在那里静静的听着,没有打断李烈的讲述,直到李烈讲到自己昏昏沉沉的醒了过来时,已是满地死尸。
“是谁救的你,你知道吗?”祝百户对着李烈问道。
李烈摇了摇头。
那时候他已经中毒昏迷了,什么都不知道了。
其实,李烈不止一次想过,要是没被人救出来就好了,何至于此。
李烈真羡慕张公公,不,是有一些嫉妒。
“唉。此事的来龙去脉就是这样。”李烈说道,“哥哥被人白救了一回,不过能留着这条命来给你讲完整个来龙去脉,也算大善。”
祝百户对着李烈问道:“那四个劫囚之人,武功怎么样?”
李烈一听,正色说道:“任意一人,皆在你我之上。”
“你说,有一个前来帮忙的书生,他几拳就将一个壮汉给放倒了?”祝百户追问道。
“没错。两人互攻了几拳,都是有攻无守的那种,结果几拳之后,那个书生就放倒了壮汉。”李烈非常确定的说道。
祝百户陷入了沉思。
江湖中的武林高手,祝百户虽然不是江湖人,但是也是知道一二的。
用刚拳的高手不多啊。
用刚拳最有名的就是天罡门,但是根据画像,怎么看都不像是江天雄或是江喻。
这事,还得找六扇门问问才行。
作为百姓人人惧怕的锦衣卫,其实祝百户很多时候常常心生一种无力感。
朝廷的律法只对某个程度以下的武者有效。
当武者的能力达到某种程度后,朝廷实际上对他是没有执法能力的。
就算是你把通缉告示贴的满天都是,但是得能抓到人啊。
昨天晚上不管是前来劫囚的四人还是前来帮忙的三人,这七人都是属于朝廷对其没有执法能力的高战力武者。
怎么江湖中一下就冒出了这么多匿名高手了。
“最后一事。”祝百户对着李烈问道,“你觉得那劫囚四人,是来真劫囚的,还是借劫囚之名杀人的?”
这问题可以说是极为重要,所以李烈回答前,他沉吟思考了很久。
终于,李烈抬起头对祝百户说道:“我看那四人口中所称是来劫囚,其实是来杀人的。”
祝百户追问道:“这么说,对方计划是成功了?”
李烈重重的点了点头。
祝百户端起茶壶倒了两杯冷茶,他站起来后端起一杯,李烈也连忙站起端起另外一杯。两人举杯对敬,随后将自己杯中冷茶一饮而尽。
祝百户将茶杯一放,转身就走。
李烈看着祝百户离去,心中卸下了一副重担。
既然你来了,我便可以从容赴死了。
李烈坦然转身,合衣倒在床上,一阵倦意上头,很快就鼾声大起。
有些话,不必说出。
有些事,不需承诺。
朝廷钦犯狱中身亡,李烈难逃一死,但是有祝百户照应,家无覆灭之忧。
……
三份各有渠道的奏疏前前后后同时发出,以八百里加急朝着京城递去。
几日后,京城,禁宫之中。
这是一间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的房间,房间空间很大,但是布置极为杂乱,有铺了画了一半书画的大书桌,有装满书册的书架,地上胡乱丢着一些翻开了却不准旁人动的书籍,更怪异的是,房间里还有一个武器架。
一位身着明黄龙袍,头戴纱翼善冠的年轻男子,正拿着一把朴刀,疯狂地砍向另一位持盾者,一边砍,一边口中还在大喝着。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砍完二十刀,男子把手里的朴刀随意一扔,然后喘息着说道:“好了,老子心中这股恶气出了,再来谈事。”
这男子便是当今皇帝。
皇帝身前,站着两位不应该同时出现的人物,一位是东厂厂公陈崇英,一位锦衣卫指挥使包同天。
刚才皇帝提着刀乱砍的对象,就是包同天。
皇帝身前的桌子上,摆了三封奏疏。
这第一封是锦衣卫的八百里加急密奏,密奏里面详细写了十一月十七日的夜间,杭州大牢发生的恶战。
密奏将物证和七人口供归纳总结后,把事情经过完完本本的描述了出来,结果就是戚将军死,东厂全军覆没,锦衣卫和看守衙役死伤惨重。
生还者的口供和午作的呈词相互对应,出现在杭州大牢的七人中,有用倭人兵刃的人。
第二封是杭州府尹祝知安发的八百里加急,里面开篇便是杭州地牢恶战,写到东厂张一与公公被贼所擒后,英勇就义,锦衣卫总旗李烈作战不力,导致戚将军死于混战。
这事在自己职权之外,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
第三封是东厂发的加急桉录,里面除了记录了杭州大牢一战之外,还记录了杭州城外发生了一场不为人知的厮杀。
桉录指出,原本有一伙近百人的倭寇准备夜袭杭州城,结果刚在出发就被人给截杀了,倭人的尸体和兵刃不见了踪影,但是他们驾来的船只在留在湾口。
根据残留的线索推测,倭人已经在湾口处潜伏了多日。
“陈崇英。”皇帝出够气了后,对着那位眉发皆白、低眉顺眼的东厂厂公说道:“你以后找人,得找些聪明点的。
得有脑子,知道吗?
要不是你东厂把人锁在地牢里,会被人用毒攻吗?
我让你们东厂把戚常威那老狗带回来,是另有重用,不是要你们真整他,更不是要你们整死他。
懂吗?!”
天子一怒,连天下第一高手陈崇英不得不弯腰低首,大气都不敢出一下。
皇帝擦了一把挂在下巴上的汗水后,对着旁边的太监说道:“传我口谕:戚常威发国殇;张一与鞭五十;李烈斩立决。祝知安,祝知安这倒插门的老小子,真是便宜他了,官降一级吧。”
皇帝转过身来对着锦衣卫指挥使和东厂厂公两人说道:“其他的事就算了,这几个事情给我查清楚。
倭人是怎么知道戚老狗关在哪里的,若没有内应,他们怎么敢百人夜袭杭州?
截杀倭寇的到底是谁,大牢前助拳的人又是谁,他们是怎么知道消息的。
陈崇英、包同天,你们给我查,查不出来,我让你们两个给我当盾靶子。”
“是。”陈崇英和包同天领旨退下。
“陈崇英,你等一下。”就在陈崇英准备退下时,皇帝叫住了他。
皇帝说道:“来来,给我按下头。朕头痛了快有半个月了。
你是东厂厂公,得为朕分忧。
君忧臣辱,老子现在就忧得很。
懂吗?”
“是,陛下。”陈崇英一边回答,一边伸出双手对着皇帝的头部按摩起来。
在陈崇英的按摩之下,皇帝的头痛顿时缓解了,他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开了。
“陈崇英啊。”皇帝心情大好。
“奴婢在。”
“你得中用点!
朕舍不得杀你啊。”
……
杭州城,客栈中。
白久池见到了正在床上打坐的黄小石。
这个黄小石,一点空都不肯浪费,就这样一边打坐练功一边和自己交谈。
很简单,黄小石知道,白久池是个不在乎面子的聪明人,对这样的人,自己对他的态度并不会影响到他的思绪和决策。
既然如此,那我也不用浪费时间来巴结你了,与其对你示个好,不如我把内力多转两圈。
“王爷是你亲叔爷,可是最亲的血亲,而且你们也有共同的敌人——那个杀了你父王和母后,抢占了勤王的皇位,还一直欲至你于死地之人。
就是当今的那个皇帝!”
白久池的口才不谓不好,他说得极为动容,结果黄小石连头都没抬一下。
“这皇帝登基以来,好大喜功,鱼肉天下,也用尽一切心思排除异己。
诚王素有贤明之名,这也成了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
皇帝欲除诚王而后快,只不过现在诚王低调做人,他一时间拿不到把柄罢了。”
这种大逆不道的话都说出来了,黄小石连眼睛都没睁开。
白久池既喜欢和聪明人说话,又不喜欢和聪明人说话。
和聪明人说话,好处是省事省劲,但是缺点就是白久池无法把控整体节奏。
“我承认我低估了你。”白久池说道:“我也知道你是一个有野心之辈。
打开天窗说亮话吧。
或许你也知道我家王爷想要做什么事。
既然你在这里十多天都没走,这也表明了你的态度。
别的我不说了,王爷需要你掌控天龙教。”
听到“天龙教”这词,黄小石终于睁开眼睛了。
黄小石睁开眼睛看了一眼白久池,他认真地对着白久池说道:“天龙教是个大教,我一个人想要登顶很难。”
黄小石说的比较含蓄,白久池自然也听得懂。
白久池点了点头,他说道:“这点你放心,我自有安排。
不过,当前还需要你自己先想点办法,尽快立点大功劳,我才有理由把你直接插入天龙教的高层之中。”
“好”。
这么几句话,大家就算是达成协议了。
从今天起,黄小石就是诚王手里的一个打入天龙教之中的棋子。
(第四卷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