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邦为什么封侄子为羹颉侯?(1 / 1)

加入书签


  幸运的穿越大都相似,不幸的穿越各自不同。

  刘圣意识到自己已经穿越了。很悲催的穿越方式:他在健身房做胸推,那座存在严重违建的楼房,突然就塌了。他两眼一黑,再睁开时,就已经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穿越了二千多年。现在,他身处楚国沛县丰邑的中阳里,身份是后来的汉高祖、此时的丰邑混混刘邦——

  要真是穿越成刘邦,那当然也不错,但实际上,他现在是刘邦大哥刘伯的儿子,刘信。

  最开始,他觉得穿越成为刘信也不错啊,好歹是皇帝的亲侄子。

  可是,冷静下来之后,随着前世看小说看电视获得的一些模糊历史知识浮现,他就忍不住嘀咕了一声妈妈批了。

  历史上那个刘信,下场并不是太好啊。

  虽然是刘邦大哥唯一的儿子、刘邦的亲大侄子,可是,刘信并没有得到后来当了皇帝的刘邦关照信任。

  相反,刘邦先是迟迟不肯封赏原本军功不俗的刘信,后来迫于刘信祖父刘燸的压力,才被迫给刘信封了个侯,叫“羹颉侯”。

  “羹颉侯”的意思,就是“敲锅底的侯”,那分明是嘲讽刘信母亲当年的所作所为啊。

  原来,当年,刘邦还是个小混混的时候,经常带着一帮朋友来刘信家蹭饭。刘信母亲不胜其烦,有一次,就故意把锅底敲得当当响,表示没有饭了,让刘邦丢了面子。

  想不到,后来当了皇帝的刘邦,居然还记恨这件小事,故意给刘信封个“羹颉侯”,那明显就是刻意嘲弄、侮辱!

  嘲弄、侮辱还不算,更重要的是,刘邦的老婆吕雉,这个死老太婆,对刘信这个大侄子也很不待见。

  刘邦一死,吕雉就找个借口,说刘信有罪,要杀掉刘信。后来,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吕雉虽然暂时饶刘信一死,但还是罚刘信降爵一级,从“羹颉侯”贬为“关内侯”。

  得,刘信只好在自己的封地内,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做事,修建了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七门堰,造福了无数百姓。

  可是,谁能料到,这反而为他遭来更大的祸殃!最终,吕后还是设计,将刘信全家斩!草!除!根!

  这样的命运,谁能接受?

  不!穿越过来的刘圣,也就是现在的刘信,绝对不愿意重复这样的命运!既然回去是回不去了,那么,他必须做些什么,彻底改变这样的命运!

  不仅要避免原来的那种悲惨结局,而且要反败为胜,让自己过得更好!

  既然有个后来的大汉开国皇帝刘邦这样的亲叔叔,他没有理由不好好利用,获得更多荣华富贵,享有更加精彩人生!

  而改变命运的机会,似乎就在眼前。

  未来的汉高祖、现在的丰邑混混、刘信的亲三叔刘邦,已经带着他那群朋友,过来蹭饭了。

  刘信的母亲赵氏,已经深深地皱起眉头,满脸是既厌恶又愁苦的神色。

  知道后来历史走向的刘信,这个时候,只要劝阻自己的母亲,再忍一忍,让叔叔刘邦吃上一顿,不要故意去敲锅底,当着朋友们的面羞辱最好面子的刘邦。那么,刘邦是不是就不会怀恨在心,未来也就不会把自己的大侄子封为“羹颉侯”了?

  刘信的命运,是不是就彻底改变了?

  此刻的刘信,因为正生着病,正躺在床上。眼看着母亲,已经拿起锅铲,提起陶锅,就要冲出去,当着刘邦那群狐朋狗友的面,做出名留青史的著名的敲锅底动作了。

  “娘!”刘信轻轻地喊了一声。

  刘信的母亲、刘邦的大嫂、刘伯的夫人,也就是刘家大婶,赵氏,顿时又惊又喜。儿子病倒在床,已经一天一夜都没吭声了。现在突然呼唤自己,那显然是病情有所好转。

  “信儿,你醒了?哎呀,老天爷,这可太好了!”

  赵氏满脸的愁容,顷刻消散。

  刘信很想马上告诉母亲,不要出去当着三叔刘邦朋友们的面,做出敲锅底这样羞辱性的动作来。

  可是,他大病初愈,想说句话,都很吃力。

  话没出口,他的脑海里,又想到了更多:

  历史上,刘邦开始不肯给大侄子刘信封侯,后面又故意封刘信为屈辱的“羹颉侯”,再后来吕雉还要想方设法地除掉刘信,这一切,真的都只是因为,刘邦忌恨刘信的母亲当年敲锅底吗?

  作为大汉的开国皇帝,刘邦连曾经百般羞辱过自己的雍齿都能容忍,都没有杀,还首先重重封赏,那么,偏偏还会如此小心眼,身为皇帝,居然去计较当年自己大嫂的这么一件小事吗?

  刘邦后来为了让更多的亲族来共同保卫刘氏的江山,连疏远的堂兄弟都肯封赐大片土地,那么,为何偏偏会对自己的亲侄子、大哥唯一的血脉,如此刻薄计较?

  要说感情,刘邦当皇帝后,把自己早死的大哥封为了武哀王,可见兄弟感情不错。既然如此,就算看在死去的大哥的情分上,刘邦也该给刘信一个重重的封赏,又怎么会计较大嫂当年敲锅底的这等小怨?

  这有点太离谱、太反常了。

  如果没有穿越事件的发生,此时的刘信不过是个才十一二岁的小孩,肯定想不到太多的东西;但是,作为穿越者的刘信,却是个成年人,自然会想到更多。

  而且,刘信穿越前虽然没有读过太多的书,却是个业余的历史爱好者。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原本也很好奇,会自己思考。

  刘邦眼前只是个社会无业青年,但未来当了皇帝,就成为了政治人物;分封功臣,也是政治行为。因此,那时候,刘邦的所作所为,其真实动机,不能单纯从个人感情、而只能从政治上去考虑。

  从政治上看,当了皇帝的刘邦,自己的子女不多,有的还年少。而刘信,作为刘邦大哥刘伯的儿子,实际上是刘家的长子长孙!

  也就是说,按照封建宗法,作为长孙,在刘信这一代,刘信的地位其实反而是最高的,超过了刘邦的儿子。

  关键是,刘信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立了不少军功,不仅在军中有人脉,而且具备了丰富的经验、展现了不俗的才干,这些,都是刘邦的儿子们、尤其是生性比较温良懦弱的刘邦大儿子刘盈,所不能比拟的。

  如果,刘信的地位过高,那么,就很难保证,刘邦去世后,汉朝的江山,不会落在刘信手中。

  因为,功高震主!不姓刘的人,尚且可能找各种借口夺位,刘信如果功劳够大、能力够强,就更具威胁了。

  诚然,江山是刘邦打的,本来怎么也轮不到刘信来继承,但若刘信威望够高、野心够大,刘邦的父亲又是名义上的太上皇,"长子长孙"就也可成为夺位借口!

  所以,以刘信母亲当年敲锅底不给刘邦饭吃为由,故意羞辱刘信,封他做“羹颉侯”,这不过是个借口。刘邦的真实目的,就是为了打压刘信,防止刘信威望过高!

  换言之,不管有没有刘信母亲敲锅底这个行为,未来的刘邦,尤其是吕雉,都不可能善待刘信。

  即使,现在的刘信,阻止了母亲敲锅底的行为,他的命运,还是不可能改变。未来的刘邦,还是会羞辱他;吕雉,还是会想方设法要杀他!

  想到这里,刘信顿觉一阵心灰意冷,又闭目养神,再也不想多说什么。天要下雨,娘要敲锅底,就随她敲去吧。

  反正敲与不敲,结局都一样。

  刘信母亲来到床边,仔细地看了看儿子,发现儿子的脸色确实好多了。见儿子不说话还要休息,她便又一手拿着锅铲,一手提着陶锅,风风火火地冲了出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