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李继嗣高光时刻(1 / 1)

加入书签


  示弱!

  呵呵。

  知道自己跑不掉了吗?

  李璎珞在冷笑。

  她打量着对方,仿佛在打量着一位一丝不挂的少女。

  “此剑乃天外陨铁所制,剑锋三尺七寸,净重七斤十三两。”

  李璎珞伸手摸了摸剑身,一如抚摸情人的脸颊。

  “给个机会,行不行?”萧不语在努力。

  “曾经,我给过你机会!”噌宝剑出鞘三寸。

  “好吧,看来我无法改变这一切。”

  “你说那。”

  萧不语举了举手,自嘲一笑。

  他双眼中尽显落寞。

  落寞的落,落寞的寞。

  “不兴打脸的。”

  一个时辰后,皇宫。

  李璎珞端坐,一旁的婉儿,正用白锦给她上药。

  “姐,你受伤了!”

  听闻她受伤的李继嗣匆匆赶来,刚进寝殿就大声喊叫。

  他的眉心紧皱,小脸写满了紧张。

  “一点皮外伤,不碍事。”

  微微一笑,李璎珞慈爱地看了他一眼,心中满是宽慰。

  这次出门归来,弟弟明显成长了不少,起码知道关心人了。

  嘶!

  手上一疼,她下意识缩手。

  吓得上药的婉儿,差点跪了。

  “哇,好重的伤!”

  李继嗣凑前一看,只见葱笋般的小手高高肿起,跟小馒头似的。

  “混蛋,是谁如此大胆伤了御姐,朕要宰了他。”

  见到相依为命的姐姐伤成这样,李继嗣如何不怒。

  李璎珞看了小弟一眼,幽幽说道:“萧不语!”

  大当家!

  是大当家伤了大姐?

  哼!敢伤害朕的亲姐姐,大哥也不行。

  想到这里,李继嗣愤然起身,怒道:“谁也不能伤朕的姐姐,朕定不与他干休。”

  “算了小弟,就不要难为萧大人了。

  一点小伤而已,过几天就好了。”

  李璎珞终究是女人,心还是比较软。

  可她这么一说,李继嗣更生气了。

  自己大姐怎么说也是个弱女子,吃了亏忍气吞声,还替姓萧的说好话!

  他自幼生在皇室,哪里吃过这种亏?

  “不行,此事决不能这么算了。

  大姐你告诉我,姓萧的用什么恶毒的兵刃伤你?朕这就找人打回来。”

  还是自己的弟弟好啊,不但疼人,还站自己一边……

  李璎珞双眼顿时有些湿润,小嘴一撇无限委屈道:“脸。”

  李继嗣:“……”

  婉儿:“……”

  众宫女、内侍:“……”

  当夜,探子回报皇城驿站闹鬼。

  有个猪头怪硬说自己是县令,还说自己是羽林军致果校尉,结果被巡夜的金吾卫又打了一顿。

  大齐皇宫的朝阳殿,为皇宫主殿。

  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坐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

  大殿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殿内的明间、东西次间相通。

  后檐两金柱间设屏,屏前设九五尊位,侧后加立一稍小的软榻(摄政王座),宝座上方高悬“日旭当阳”匾。

  这里是皇帝(摄政王)的卧室及其处理日常政务之所,同时也是举行重大国事,召见外国使臣的所在。

  今天的朝阳殿与以往不同,多日不见的皇帝陛下李继嗣,竟然亲自临朝,而摄政王李璎珞却坐在后面一言不发。

  几乎所有的朝政和议题,都是三公和丞相主持,最终结果递交给皇帝。

  常年被大家小视的皇帝陛下,竟然当场做出决断,效率之高令人咋舌。

  即便是遇到一些长年积弊,也能作出准确的评判,丝毫不比李璎珞差多少。

  只有排位靠前的三公看见,每次遇到决断之时,皇帝陛下总是侧身斜视……

  若是李璎珞竖起大拇指,他就立即同意所奏;若是摇手就代表否决;李璎珞的手按下,那就是代表留中不发。

  这虽然只是一件小事,可这代表着李璎珞在逐步还政……

  摄政王还政于当朝圣上,大臣们高兴吗?

  答案很简单,高兴个p。

  他们的皇帝陛下什么鸟样,他们能没个比数吗?

  其他王朝,怎么也有几个朝臣希望皇帝主政的,而大齐真木有,一个也木有。

  所有人都知道,摄政王一旦还政,那基本就等于灭国,不过是前后脚的事。

  三公看到了个中猫儿腻,宰相和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和他们三个的排位差不多,当然也看的仔细……

  总之,所有人为陛下进步而欢欣鼓舞,只有上书房的六位大佬忧心忡忡。

  而坐在九五尊位上的李继嗣,此刻却无比兴奋。

  他想起了昨晚,老姐的交代。

  “明天,召见四国使臣的诸般事宜,交给你全权处理。

  他们若敢对我国不敬,只有一个原则不服就干,老姐会全力支持你。”

  就是一句不服就干,可说到李继嗣的心窝子里了。

  “怎么叫不服?”

  李继嗣大眼一眨一眨,好奇问道。

  李璎珞想起萧不语那死皮赖脸的样子,曾经半死不活地对她解释道,

  “躺平的最高境界就是,我齐国早特么就活够了,现在正好想拉个垫背的,我看你某某国就很合适。”

  “继嗣你要记住了,你是我大齐之主,谁说话不中你的意了,就是不服。

  长的丑也是不行,说明从他爹娘那一辈,就开始不服。”

  “太好了老姐,这太符合我们堂口的宗旨了,瞧好吧。”

  朝中大小事终于处理完成,早就憋着大展身手的李继嗣手一挥:“带溜子!”

  内廷主官赵无牙可不敢怠慢,大喊道:“陛下有旨:带溜子!”

  门外三个嗓门大的内侍,立即敞开大嗓门:“带溜子!”

  朝内文武大臣一个个面面相觑,什么叫带溜子啊?

  连齐国自己人都听不懂,四国使臣更加不懂,他们也是一个个摸不到头脑。

  不都是宣吗?态度恶劣的时候就用召见,齐国什么时候改规矩了?

  无所谓了,爱咋咋滴吧,反正四国已经暗地里达成协议,一起对国力衰弱的齐国施压。

  秦国的皇储赢丕殿下嘴角微翘,轻声讥笑道,

  “出其不意的策略吗?

  可惜,在四国绝对实力面前,你一个小小的齐国,用任何阴谋诡计都已经无济于事。”

  其他国外臣个个面露谄媚:“赢丕殿下,所言甚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